學達書庫 > 史籍 > 宋書 | 上頁 下頁
文九王傳(1)


  文帝十九男:元皇后生劭,潘淑妃生浚,路淑媛生孝武帝,吳淑儀生南平王鑠,高修儀生廬陵昭王紹,殷修華生竟陵王誕,曹婕妤生建平宣簡王宏,陳修容生東海王禕,謝容華生晉熙王昶,江修儀生武昌王渾,沈婕妤生明帝,楊修儀生建安王休仁,邢美人生晉平王休祐,蔡美人生海陵王休茂,董美人生鄱陽哀王休業,顏美人生臨慶沖王休倩,陳美人生新野懷王夷父,荀美人生桂陽王休范,羅美人生巴陵哀王休若。劭、浚、誕、禕、渾、休茂、休範別有傳。紹出繼廬陵孝獻王義真。

  南平穆王鑠,字休玄,文帝第四子也。元嘉十七年,都督湘州諸軍事、冠軍將軍、湘州刺史,不之鎮,領石頭戍事。二十二年,遷使持節、都督南豫、豫、司、雍、秦、並六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時太祖方事外略,乃罷南豫並壽陽,即以鑠為豫州刺史,尋領安蠻校尉,給鼓吹一部。二十六年,進號平西將軍,讓不拜。

  索虜大帥托跋燾南侵陳、潁,遂圍汝南懸瓠城。行汝南太守陳憲保城自固,賊晝夜攻圍之,憲且守且戰,矢石無時不交。虜多作高樓,施弩以射城內,飛矢雨下,城中負戶以汲。又毀佛浮圖,取金像以為大鉤,施之沖車端,以牽樓堞。城內有一沙門,頗有機思,輒設奇以應之。賊多作蝦蟆車以填塹,肉薄攻城。憲督厲將士,固女牆而戰。賊之死者,屍與城等,遂登屍以陵城,短兵相接;憲銳氣愈奮,戰士無不一當百,殺傷萬計,汝水為之不流。相拒四十餘日,鑠遣安蠻司馬劉康祖與甯朔將軍臧質救之,虜燒攻具走。

  二十七年,大舉北伐,諸蕃並出師。鑠遣中兵參軍胡盛之出汝南、上蔡,向長社,長社戍主魯爽委城奔走。即克長社,遣幢主王陽兒、張略等進據小索。偽豫州刺史僕蘭于大索率步騎二千攻陽兒,陽兒擊大破之。到坦之等進向大索,勞楊氏鄭德玄、張和各起義以應坦之,僕蘭奔虎牢。會王陽兒等至,即據大索,因向虎牢,鑠又遣安蠻司馬劉康祖繼坦之。虜永昌王宜勤仁庫真救虎牢,坦之敗走。虜乘勝徑進,于尉氏津逢康祖,康祖戰敗見殺。賊進脅壽陽,因東過與燾會于江上。

  二十八年夏,虜荊州刺史魯爽及弟秀等,率部曲詣鑠歸順。其年七月,鑠所生吳淑儀薨,鑠歸京師,葬畢,還攝本任。時江夏王義恭領南兗州刺史,鎮盱眙。丁母憂,還京師。上以兗土雕荒,罷南兗並南徐州,當別置淮南都督住盱眙,開創屯田,應接遠近,欲以授鑠。既而改授散騎常侍、撫軍將軍,領兵戍石頭。

  元兇弑立,以為中軍將軍,護軍、常侍如故。世祖入討,劭屯兵京邑,使鑠巡行撫勞。劭還立南兗,以鑠為使持節、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諸軍事、征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常侍如故。柳元景至新亭,劭親自攻之,挾鑠自隨。江夏王義恭南奔,使鑠守東府,以腹心防之。進授侍中、驃騎將軍、錄尚書事,余如故。劭迎蔣侯神于宮內,疏世祖年諱,厭祝祈請,假授位號,使鑠造策文。及義軍入宮,鑠與浚俱歸世祖,浚即伏法,上迎鑠入營。當時倉卒失國璽,事寧,更鑄給之。進侍中、司空,領兵置佐,以國哀未闋,讓侍中。

  鑠素不推事世祖,又為元兇所任,上乃以藥內食中毒殺之,時年二十三,追贈侍中、司徒。三子:敬猷、敬淵、敬先。敬猷嗣,官至黃門郎。敬淵初封南安縣侯,官至後軍將軍。敬先繼廬陵王紹。前廢帝景和末,召鑠妃江氏入宮,使左右於前逼迫之,江氏不受命。謂曰:「若不從,當殺汝三子。」江氏猶不肯。於是遣使於第殺敬猷、敬淵、敬先,鞭江氏一百。其夕廢帝亦殞。太宗即位,追贈敬猷侍中,諡曰懷王。追贈敬淵黃門侍郎,諡曰悼侯。改封孝武帝第十八子臨賀王子產字孝仁為南平王,繼鑠後,未拜,被殺。泰始五年,立晉平王休祐第七子宣曜為南平王繼鑠。休祐死,宣曜被廢還本。後廢帝元徽元年,立衡陽恭王嶷第二子伯玉為南平王繼鑠,後官至給事中。升明二年,謀反誅,國除。

  建平宣簡王宏,字休度,文帝第七子也。早喪母。元嘉二十一年,年十一,封建平王,食邑二千戶。少而閑素,篤好文籍。太祖寵愛殊常,為立第於雞籠山,盡山水之美。建平國職,高他國一階。二十四年,為中護軍,領石頭戍事。出為征虜將軍、江州刺史。二十八年,征為中書令,領驍騎將軍。元兇弑立,以宏為左將軍、丹陽尹。又以為散騎常侍、鎮軍將軍、江州刺史。世祖入討,劭錄宏殿內。世祖先嘗以一手板與宏,宏遣左右親信周法道齎手板詣世祖。事平,以為尚書左僕射,使奉迎太后,還加中軍將軍,中書監,僕射如故。臧質為逆,宏以仗士五十人入六門。

  為人謙儉周慎,禮賢接士,明曉政事,上甚信仗之。時普責百官讜言,宏議曰:

  臣聞建國之道鹹殊,興王之政不一。至於開諫致寧,防口取禍,固前王同軌,後主共則。秦、殷之敗,語戮刺亡;周、漢之盛,謗升箴顯。陛下以至德神臨,垂精思治,進儒禮而崇寬教,哀獄法而黜嚴刑,表忠行而舉貞節,辟處士而求賢異,修廢官而出滯賞,撤天膳而重農食,禁貴遊而弛榷酤,通山澤而易關梁,固已海內仰道,天下知德。今複開不諱之塗,獎直辭之路,四海希風,普天幸甚。舉蒙采問,敢不悉心,謹條鄙見,置陳如左。辭理違謬,伏用震讋。

  夫用兵之道,自古所慎。頃干戈未戢,戰備宜修,而卒不素練,兵非夙習。且戎衛之職,多非其才,或以資厚素加,或以祿薄帶帖,或寵由權門,恩自私假,既無將領,虛屍榮祿。至於邊城舉燧,羽驛交馳,而望其擐甲推鋒,立功閫外,譬緣木求魚,不可得矣。常謂臨難命師,皆出倉卒,驅烏合之眾,隸造次之主,貌疏情乖,有若胡、越,豈能使其同力,拔危濟難!故奔北相望,覆敗繼有。

  今欲改選將校,皆得其人,分台見將,各以配給,領、護二軍,為其總統。令撫養士卒,使恩信先加,農隙校獵,以習其事,三令五申,以齊其心,使動止應規,進退中律,然後畜銳觀釁,因時而動,摧敵陷堅,折衝於外。孫子曰:「視卒如赤子,故可與之共死。」所以張弮效爭先之心,吮癰致必盡之命,豈不由恩著者士輕其生,令明者卒畢其力。考心跡事,如或有在,妄陳膚知,追懼乖謬。

  轉尚書令,加散騎常侍,將軍如故;給鼓吹一部,尋進號衛將軍,中書監、尚書令如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