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宋書 | 上頁 下頁 |
王懿傳 |
|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自言漢司徒允弟幽州刺史懋七世孫也。祖宏,事石季龍;父苗,事苻堅,皆為二千石。 仲堅德少沈審,有意略,通陰陽,解聲律。苻氏之敗,仲德年十七,與兄睿同起義兵,與慕容垂戰,敗;仲德被重創走,與家屬相失。路經大澤,不能前,困臥林中。忽有青衣童兒騎牛行,見仲德,問曰:「食未?」仲德告饑。兒去,頃之複來,攜食與之。仲德食畢欲行,會水潦暴至,莫知所如。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號,號訖,銜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隨之,獲濟,與睿相及。渡河至滑台,複為翟遼所留,使為將帥。積年,仲德欲南歸,乃奔太山,遼遣騎追之急,夜行,忽有炬火前導,仲德隨之,行百許裡,乃免。 晉太元末,徙居彭城。兄弟名犯晉宣、元二帝諱,並以字稱。睿字元德。北土重同姓,謂之骨肉,有遠來相投者,莫不竭力營贍;若不至者,以為不義,不為鄉里所容。仲德聞王愉在江南,是太原人,乃往依之;愉禮之甚薄,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見輔國將軍張暢,言及世事,仲德曰:「自古革命,誠非一族,然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成大事。」 元德果敢有智略,武帝甚知之,告以義舉,使於都下襲玄。仲德聞其謀,謂元德曰:「天下之事,不可不密,應機務速,不在巧遲。玄每冒夜出入,今若圖之,正須一夫力耳。」事泄,元德為玄所誅,仲德奔竄。會義軍克建業,仲德抱元德子方回出候武帝,帝于馬上抱方回與仲德相對號泣,追贈元德給事中,封安複縣侯,以仲德為中兵參軍。 武帝伐廣固,仲德為前鋒,大小二十余戰,每戰輒克。及盧循寇逼,敗劉毅于桑落,帝北伐始還,士卒創痍,堪戰者可數千人。賊眾十萬,舳艫百里,奔敗而歸者,鹹稱其雄。眾議並欲遷都,仲德正色曰:「今天子當陽而治,明公命世作輔,新建大功,威震六合。妖賊豕突,乘我遠征,既聞凱入,將自奔散。今自投草間,則同之匹夫;匹夫號令,何以威物?義士英豪,當自求其主爾。此謀若行,請自此辭矣。」帝悅之,以仲德屯越城。及賊自蔡洲南走,遣仲德追之。賊留親党範崇民五千人,高艦百余,城南陵。仲德攻之,大破崇民,焚其舟艦,收其散卒,功冠諸將,封新淦縣侯。義熙十二年北伐,進仲德征虜將軍,加冀州刺史,為前鋒諸軍事。冠軍將軍檀道濟、龍驤將軍王鎮惡向洛陽,甯朔將軍劉遵考、建武將軍沈林子出石門,甯朔將軍朱超石、胡籓向半城,咸受統于仲德。仲德率龍驤將軍朱牧、甯遠將軍竺靈秀、嚴綱等開钜野入河,乃總眾軍,進據潼關。長安平,以仲德為太尉諮議參軍。 武帝欲遷都洛陽,眾議鹹以為宜。仲德曰:「非常之事,常人所駭。今暴師日久,士有歸心,固當以建業為王基,俟文軌大同,然後議之可也。」帝深納之,使衛送姚泓先還彭城。武帝受命,累遷徐州刺史,加都督。 元嘉三年,進號安北將軍,與到彥之北伐,大破虜軍。諸軍進屯靈昌津。司、兗既定,三軍咸喜,仲德獨有憂色,曰:「胡虜雖仁義不足,而凶狡有餘,今斂戈北歸,並力完聚,若河冰冬合,豈不能為三軍之憂!」十月,虜於委粟津渡河,進逼金墉,虎牢、洛陽諸軍,相繼奔走。彥之聞二城不守,欲焚舟步走,仲德曰:「洛陽既陷,則虎牢不能獨全,勢使然也。今賊去我千里,滑台猶有強兵,若便舍舟奔走,士卒必散。且當入濟至馬耳穀口,更詳所宜。」乃回軍沿濟南曆城步上,焚舟棄甲,還至彭城。仲德與彥之並免官。尋與檀道濟救滑台,糧盡而歸。 九年,又為鎮北將軍、徐州刺史。明年,加領兗州刺史。仲德三臨徐州,威德著于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子像于塔中,以河北所遇也。十三年,進號鎮北大將軍。十五年,卒,諡曰桓侯。亦于廟立白狼、童子壇,每祭必祠之。子正修嗣,為家僮所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