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宋書 | 上頁 下頁 | |
州郡志(18) | |
| |
梁州刺史,《禹貢》舊州,周以梁並雍,漢以梁為益,治廣漢雒縣。魏元帝景元四年平蜀,複立梁州,治漢中南鄭,而益州治成都。李氏據梁、益,江左於襄陽僑立梁州。李氏滅,復舊。譙縱時,又治漢中。刺史治魏興。縱滅,刺史還治漢中之苞中縣,所謂南城也。文帝元嘉十年,刺史甄法護於南城失守,刺史蕭思話還治南鄭。《永初郡國》又有宕渠郡、北宕渠郡。《宋起居注》,元嘉十六年,割梁州宕渠郡度益州。今益部宕渠郡曰南宕渠。何、徐並有北宕渠郡,唯領宕渠一縣。何雲,本巴西流民。今無。 漢中太守,秦立。漢獻帝建安二十年,魏武平張魯,複漢寧郡為漢中,疑是此前改漢中曰漢寧也。晉地記雲,孝武太元十五年,梁州刺史周瓊表立。又疑是李氏所省,李氏平後複立。《永初郡國》又有苞中、懷安(漢、晉、何、徐並無二縣。)二縣。領縣四,戶一千七百八十六,口一萬三百三十四。南鄭令,漢舊縣。城固令,漢舊縣。沔陽令,漢舊縣。西鄉令,蜀立曰南鄉,晉武帝太康二年更名。 魏興太守,魏文帝以漢中遺民在東垂者立,屬荊州。江左還本。領縣十三。(疑)去州一千二百;去京都水六千七百。西城令,漢舊縣,屬漢中。鄖鄉令,本錫縣,二漢舊縣,屬漢中,後屬魏興;魏、晉世為郡,後省。武帝太康五年,改為鄖鄉。何志晉惠帝立,非也。錫縣令,前漢長利縣,屬漢中,後漢省。晉武帝太康四年複立,屬魏興。五年,改長利為錫。廣城令,《永初郡國》、何、徐並有,不注置立。興晉令,魏立曰平陽,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旬陽令,前漢有,後漢無,晉武帝太康四年複立。上庸令,《晉太康地志》、《永初郡國》、徐並屬上庸,何無。長樂令,《永初郡國》、何、徐並屬晉昌。本蜀郡流民。廣昌子相,何志屬上庸,晉成帝立。晉地記,武帝太康元年,改上庸之廣昌為庸昌,二年省。疑是魏所立。安晉令,《永初郡國》、何、徐屬晉昌。本蜀郡流民。延壽令,《永初郡國》、何、徐屬晉昌。本蜀郡流民。宣漢令,《永初郡國》、何、徐屬晉昌。本建平流離民。 新興太守,《永初郡國》、何、徐雲新興、吉陽、東關三縣,屬晉昌郡。何雲晉元帝立,本巴、漢流民。宋末省晉昌郡,立新興郡,以晉昌之長樂、安晉、延壽、安樂屬魏興郡,宣漢屬巴渠郡,寧都屬安康郡。《永初郡國》有永安縣,何、徐無。今亦無複新興縣。何雲巴東夷人。今領縣二。吉陽令,本益州流民。東關令,本建平流民。 新城太守,故屬漢中,魏文帝分立,屬荊州。江左還本。領縣六,戶一千六百六十八,口七千五百九十四。去州陸一千五百;去京都水五千三百。房陵令,漢舊縣,屬漢中,《太康地志》、王隱無。綏陽令,魏立,後改為秭歸,晉武帝太康二年,複為綏陽。昌魏令,魏立。祁鄉令,何志魏立。《晉太康地志》作「沶」(音祁)。閬陽令,何志不注置立。樂平令,何志不注置立。 上庸太守,魏明帝太和二年,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北巫為上庸郡。景初元年,又分魏興之魏陽,錫郡之安富、上庸為郡。疑是太和後省,景初又立也。魏屬荊州,江左還本。《永初郡國》有上庸、廣昌。何有廣昌。領縣七,戶四千五百五十四,口二萬六百五十三。去州陸二千三百;去京都水六千七百。上庸令,漢舊縣,屬漢中。安富令,《晉太康地志》、《永初郡國》、何、徐並有。北巫令,何志晉武帝立。按魏所分新城之北巫,應即是此縣,然則非晉武立明矣。微陽令,魏立曰建始,晉武帝改。武陵令,前漢屬漢中,後漢、《晉太康地志》、王隱並無。新安令,《永初郡國》、何、徐有。何雲本建平流民。吉陽令,《永初郡國》雲北吉陽,何、徐無。 晉壽太守,晉地記雲,孝武太元十五年,梁州刺史周瓊表立。何志故屬梓潼。而益州南晉壽郡悉有此諸縣。《永初郡國》、徐又有南晉壽、南興、樂南、興安縣。何無南興樂,雲南晉壽,惠帝立,餘並不注置立。今領縣四,去州陸一千二百;去京都水一萬。晉壽令,屬梓潼。何志晉惠帝立。按《晉起居注》,武帝太康元年,改梓潼之漢壽曰晉壽。漢壽之名,疑是蜀立,雲惠帝立,非也。白水令,漢舊縣,屬廣漢,《晉太康地志》屬梓潼。邵歡令,《永初郡國》、何、徐並有,不注置立,疑是蜀立曰昭歡,晉改也。興安令,《永初郡國》、何、徐並有,不注置立。 華陽太守,徐志新立。《永初郡國》、何並無,寄治州下。領縣四。戶二千五百六十一,口萬五千四百九十四。華陽令。興宋令。宕渠令。嘉昌令,徐不注置立。 新巴太守,晉安帝分巴西立。何、徐又有新歸縣,何雲新立,今無。領縣三。戶三百九十三,口二千七百四十九。新巴令,晉安帝立。晉城令,晉安帝立。晉安令,晉安帝立。 北巴西太守,何志不注置立。《宋起居注》,文帝元嘉十二年,于劍南立北巴西郡,屬益州。今益州無此郡。又《永初郡國》、何、徐梁州並有北巴西而益州無,疑是益部僑立,尋省;梁州北巴西是晉末所立也。《永初郡國》領閬中、漢昌二縣。何又有宋昌縣,雲新立。徐無宋昌,有宋壽。何、徐並領縣四,今六。(疑)去州一千四百;去京都水九千九百。閬中令。(別見)安漢令。(別見)南國令。(即南充國,別見。)西國令。(即西充國,別見。)平周令,益州巴西有平州縣。 北陰平太守,《晉太康地志》故廣漢屬國都尉。何志蜀分立。《永初郡國》曰北陰平,領陰平、綿竹、平武、資中、胄旨五縣。何、徐直曰陰平,領二縣與此同。戶五百六,口二千一百二十四。寄治州下。陰平令,前漢、後漢屬廣漢屬國,名宙底。《晉太康地志》陰平郡陰平縣注雲,宙底。當是故宙底為陰平。《永初郡國》胄旨縣,即宙底也。(當是後又立此縣,而字誤也。)平武令,蜀立曰廣武,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南陰平太守,《永初郡國》唯領陰平一縣。徐志無南字,雲陰平舊民流寓立,唯領懷舊一縣。何無。今領縣二,戶四百七。陰平令。懷舊令,徐志不注置立。 巴渠太守,何志新立。領縣七,戶五百,口二千一百八十三。宣漢令(別見),與郡新立。始興令,何志新立。巴渠令,何志新立。東關令,何志新立。始安令,何志新立。下蒲令,何志無,徐志不注置立。晉興令,何志晉安帝立。案《永初郡國》,梁部諸郡,唯巴西有此縣,不容是此晉興。若是晉安帝時立,便應在《永初郡國》,疑何謬也。 懷安太守,何志新立。領縣二,戶四百七,口二千三百六十六。寄治州下。懷安令,何志新立。義存令,何志新立。 宋熙太守,何、徐志新立。領縣五,戶一千三百八十五,口三千一百二十八。去州七百;去京都九千八百。興樂令。歸安令。宋安令。元壽令。嘉昌令,何志五縣並新立。 白水太守,《永初郡國》、何並無,徐志仇池氐流寓立。有漢昌縣。今領縣六。戶六百五。新巴令。漢德令。晉壽令。益昌令。興安令。平周令,徐志作「平州」。此五縣,徐並不注置立。 南上洛太守,《晉太康地志》分京兆立上洛郡,屬司隸。《永初郡國》、何志並屬雍州,僑寄魏興,即此郡也。徐志巴民新立,徐志時已屬梁州矣。《永初郡國》無豐陽而有陽亭,何、徐有,何不注陽亭置立。領縣六。上洛令,前漢屬弘農,後漢屬京兆。何雲魏立,非也。商縣令,上洛同。流民令,何不注置立。豐陽長,《永初郡國》無,何作酆陽,新立。徐作豐。渠陽令,《永初郡國》、何、徐並作拒陽。義縣令,《永初郡國》、何、徐並無。 北上洛太守,徐志巴民新立。領縣七,戶二百五十四。北上洛令。豐陽令。流民令。陽亭令。拒陽令,「拒」字與南上洛不同。商縣令,徐志無。西豐陽令,徐志無。 安康太守,宋末分魏興之安康縣及晉昌之寧都縣立。安康令,二漢安陽縣,屬漢中,漢末省。魏複立,屬魏興。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何雲魏立,非也。寧都令,蜀郡流民。 南宕渠太守,《永初郡國》有宕渠郡,領宕渠、漢興、宣漢三縣,屬梁州;元嘉十六年,度屬益州,非此南宕渠也。何、徐梁並無此郡,疑是徐志後所立。宕渠令。漢安令。宣漢令。宋康令。三縣並新置。 懷漢太守,孝武孝建二年立。領縣三,戶四百十九。永豐長。綏來長。預德長。 | |
學達書庫(xuoda.com) |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