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宋書 | 上頁 下頁 |
州郡志(15) |
|
郢州刺史,魏文帝黃初三年,以荊州江北諸郡為郢州,其年罷並荊,非今地。吳又立郢州。孝武孝建元年,分荊州之江夏、竟陵、隨、武陵、天門,湘州之巴陵,江州之武昌,豫州之西陽,又以南郡之州陵、監利二縣度屬巴陵,立郢州。天門後還荊。領郡六,縣三十九,戶二萬九千四百六十九,口十五萬八千五百八十七。去京都水二千一百。 江夏太守,漢高帝立,本屬荊州。《永初郡國》及何志並治安陸,此後治夏口。又有安陸、曲陵,曲後別郡。領縣七,戶五千七十二,口二萬三千八百一十。 汝南侯相,本沙羨土,晉末汝南郡民流寓夏口,因立為汝南縣。沙羨令,漢舊縣,吳省。晉武太康元年複立,治夏口。孝武太元三年,省並沙陽,後以其地為汝南實土。 沌陽子相,江左立。 孝昌侯相,《永初郡國》、何志並無,徐志有,疑是孝武世所立。 惠懷子相,江左立。 沙陽男相,二漢舊縣,本名沙羨,屬武昌,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又立沙羨,而沙陽徙今所治。文帝元嘉十六年度巴陵,孝武孝建元年度江夏。 羨陽子相,晉惠帝世,安陸人朱伺為陶侃將,求分安陸東界為此縣。 蒲圻男相,晉武帝太康元年立。本屬長沙,文帝元嘉十六年度巴陵,孝武孝建元年度江夏。 竟陵太守,晉惠帝元康九年,分江夏西界立。何志又有宋縣,徐無。領縣六,戶八千五百九十一,口四萬四千三百七十五。去州水一千四百;去京都水三千四百。 萇壽令,明帝泰始六年立。 竟陵侯相,漢舊縣,屬江夏。 新市子相,漢舊縣,屬江夏。 霄城侯相,《永初郡國》有,何、徐不注置立。 新陽男相,《永初郡國》有,何、徐不注置立。雲杜侯相,漢舊縣,屬江夏。武陵太守,《前漢地理志》,高帝立。《續漢郡國志》雲,秦昭王立,名黔中郡,高帝五年更名。本屬荊州。領縣十,戶五千九十,口三萬七千五百五十五。去州水一千;去京都水三千。臨沅男相,漢舊縣。龍陽侯相,《晉太康地理志》、何志吳立。漢壽伯相,前漢立,後漢順帝陽嘉三年更名。吳曰吳壽,晉武帝復舊。沅南令,漢光武建武二十六年立。遷陵侯相,漢舊縣。辰陽男相,漢舊縣。舞陽令,前漢作無陽,後漢無,《晉太康地志》有。酉陽長,漢舊縣。黚陽長,二漢無,《晉太康地志》有。沅陵令,漢舊縣。巴陵太守,文帝元嘉十六年,分長沙之巴陵、蒲圻、下雋,江夏之沙陽四縣立,屬湘州;孝武孝建元年,割南郡之監利、州陵度江夏,屬郢州。二年,又度長寧之綏安屬巴陵。何志訖元嘉二十年,巴陵郡以十六年立,應在何志而闕。領縣四,戶五千一百八十七,口二萬五千三百一十六。去州水五百,去京都水二千五百。巴陵男相,晉武帝太康元年立,屬長沙。本領度支校尉,立郡省。下雋侯相,漢舊縣,屬長沙。監利侯相,按《晉起居注》,太康四年,複立南郡之監利縣,尋複省之。言由先有而被省也,疑是吳所立,又是吳所省。孝武孝建元年度。 州陵侯相,漢舊縣,屬南郡,晉武帝太康元年複立,疑是吳所省也。孝武孝建元年度。明帝泰始四年,以綏安縣並州陵。武昌太守,《晉起居注》,太康元年,改江夏為武昌郡。領縣三,戶二千五百四十六,口一萬一千四百一十一。去京都水一千一百。武昌侯相,魏文帝黃初二年,孫權改鄂為武昌。陽新侯相,吳立。鄂令,漢舊縣,屬江夏。吳改鄂為武昌,晉武帝太康元年,複立鄂縣,而武昌如故。西陽太守,本縣名,二漢屬江夏,魏立弋陽郡,又屬焉。晉惠帝又分弋陽為西陽國,屬豫州;宋孝武孝建元年,度郢州;明帝泰始五年,又度豫,後又還郢。《永初郡國》、何、徐並有弋陽縣。今領縣十,戶二千九百八十三,口一萬六千一百二十。去州水二百八十;去京都水一千七百二十。西陽令,漢舊縣,屬江夏,後屬弋陽。西陵男相,漢舊縣,屬江夏,後屬弋陽。 孝甯侯相,本軑縣,漢舊縣。孝武自此伐逆,即位改名。蘄陽令,二漢江夏郡有蘄春縣,吳立為郡;晉武帝太康元年,省蘄春郡,而縣屬弋陽,後屬新蔡;孝武大明八年,還西陽。義安令,明帝泰始二年以來流民立。蘄水左縣長,文帝元嘉二十五年,以豫部蠻民立建昌、南川、長風、赤亭、魯亭、陽城、彭波、遷溪、東丘、東安、西安、南安、房田、希水、高坡、直水、蘄水、清石十八縣,屬西陽。孝武大明八年,赤亭、彭波並陽城,其餘不詳何時省。東安左縣長,前廢帝永光元年,複以西陽蘄水、直水、希水三屯為縣。建甯左縣長,孝武大明八年省建甯左郡為縣,屬西陽。徐志有建寧縣,當是此後為郡。希水左縣長。陽城左縣長,本屬建甯左郡,孝武大明八年,省西陽之赤亭、陽城、彭城三縣並建甯之陽城縣,而以縣屬西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