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宋史 | 上頁 下頁
夏國傳(6)


  紹興元年二月,同州觀察副使劉惟輔棄德順軍輸款于夏,夏人拒不受。八月,詔以夏本敵國,毋複班曆日。十一月,川、陝宣撫副使吳玠始遣人通夏國書。

  二年九月,呂頤浩言:「聞金、夏交惡,夏國屢遣人來吳玠、關師古軍中,宜令張浚通問,以撢其情。」是歲,餘睹謀結燕雲之人圖女直,粘罕覺,欲誅之,余睹父子遁入夏國,夏人以其兵少不納。四年十二月,吳玠奏夏國數通書,有不忘本朝意。五年,乾順改元大德。

  七年正月,吳璘奏西蕃三十八族首領趙繼忠來歸,用可扼西夏右臂。十月,偽齊知同州李世輔謀執金帥撒裡曷歸宋,不克,遂奔夏。世輔父母親族在延安者,金人殺之無遺類。

  九年,夏人陷府州。靈芝生於後堂高守忠家,乾順作《靈芝歌》,俾中書相王仁宗和之。乾順以世輔為靜難軍承宣使、鄜延岐雍等路經略安撫使。世輔請兵,將報延安之役,夏主俾先討別種酋豪號「青面夜叉」者,世輔擒之以報。乾順乃為出兵,遣文臣王樞、武臣移訛等隨之。世輔軍至延安,撒裡曷走耀州,世輔購得害其父母者,殺之東城。聞金人降赦,歸宋河南地,乃說王樞等降宋。移訛不從,世輔抽刀斫之,不中;遂縛樞,命王晞韓護送行在。五月丙午,世輔以其眾三千人歸宋,授世輔護國承宣使、樞密行府前軍都統制,賜名顯忠。

  六月四日,乾順殂,年五十七。在位五十四年,改元天儀治平四年,天祐民安八年,永安三年,貞觀十三年,雍寧五年,元德八年,正德八年,大德五年。諡曰聖文皇帝,廟號崇宗,墓號顯陵。子仁孝嗣。

  仁孝,崇宗長子也。紹興九年六月,崇宗殂,即位,時年十六。十月,詔還王樞及夏國之俘百九十人。十一月,仁孝尊其母曹氏為國母。十二月,納後罔氏。

  十年,夏改元大慶。三月,詔胡世將與夏人議入貢,夏人不報。

  十一年六月,夏樞密使慕洧弟慕濬謀反,伏誅。仁孝上尊號曰制義去邪。十一年九月,夏國饑。

  十三年三月,地震,逾月不止;地裂,泉湧出黑沙。歲大饑,乃立井裡以分振之。十三年,夏改元人慶。始建學校于國中,立小學於禁中,親為訓導。

  十四年,彗星見坤宮,五十餘日而滅,占其分在夏國。

  十五年八月,夏重大漢太學,親釋奠,弟子員賜予有差。

  十六年,尊孔子為文宣帝。

  十七年,改元天盛。策舉人,始立唱名法。

  十八年,複建內學,選名儒主之。增修律成,賜名《鼎新》。

  二十八年,始立通濟監鑄錢。

  二十九年,歸宋官李宗閏上書言:「夏國副使屈移,嘗兩使南朝,以為衣冠禮樂非他國比。怨金人叛盟,奪其所與地。此其情可見。壬子歲,粘罕嘗聚兵雲中以窺蜀,夏人謂將圖己,舉國屯境上以待其至。今誠遣辯士往說之,夏國必不難出兵,庶足為吾聲援,以圖恢復。」書奏,不報。

  三十年,夏封其相任得敬為楚王。

  三十一年,立翰林學士院,以焦景顏、王僉等為學士,俾修實錄。金主亮犯四川,宣撫使吳璘檄西夏,俾合兵討之。

  三十二年,夏國移置中書、樞密於內門外。大禁奢侈。始封制蕃字師野利仁榮為廣惠王。夏人聞金人南侵,以騎兵二千至蔡園川及馬家才、禿頭嶺,將分道入攻,宣撫使吳璘命鎮戎軍守將秦弼說諭之。金兵敗,夏人乃還。

  乾道三年五月,夏國相任得敬遣間使至四川宣撫司,約共攻西蕃,虞允文報以蠟書。七月,得敬間使再至宣撫司,夏人獲其帛書,傳至金人。

  四年,夏改元乾祐。得敬以謀篡伏誅。淳熙十二年二月,諜報故遼國大石牙林假道于夏以伐金,密詔利西都統制吳挺與制置使留正議之。

  十三年四月,複詔挺結夏國。當時論議可否及夏人從違,史皆失書。

  紹熙四年九月二十日,仁孝殂,年七十。在位五十五年,改元大慶四年,人慶五年,天盛二十一年,乾祐二十四年。諡曰聖德皇帝,廟號仁宗,陵號壽陵。子純佑嗣。

  純佑,仁宗長子也,母曰章獻欽慈皇后羅氏。仁宗殂,即位,時年十七。明年改元天慶。

  開禧二年正月二十日廢,遂殂,年三十。在位十四年,諡曰昭簡皇帝,廟號桓宗,陵號莊陵。鎮夷郡王安全立。

  安全,崇宗之孫,越王仁友之子。開禧二年正月,廢其主純佑自立,明年改元應天。

  嘉定四年八月五日,安全殂,年四十二。在位六年,改元應天四年,皇建二年。諡曰敬穆皇帝,廟號襄宗,陵號康陵。有子曰承禎。齊國忠武王彥宗之子大都督府主遵頊立。

  遵頊,始以宗室策試進士及第,為大都督府主。嘉定四年七月三日立,時年四十九,改元光定。金衛紹王崇慶元年三月遣使冊為夏國王。

  七年夏,左樞密使萬慶義勇遣二僧齎蠟書來西邊,欲與共圖金人,複侵地,制置使黃誼不報。

  其後金人南遷,議徙都長安,遣元帥赤盞以重兵宿鞏州。夏主畏其侵迫,乃遣樞密使都招討甯子寧、忠翼赴蜀閫議夾攻秦、鞏;聶子述俾利西安撫丁焴答書,飭將吏嚴兵以待。時嘉定十二年三月也。子述尋罷去,焴持議不可輕動,師不可出。十二月,甯子寧遣使複申前說,且責我以失期,時安丙再開宣閫,許之,命利州副都統制程信任其責。

  十三年八月,甯子甯以師期來告,丙遂決意出師,以奏劄聞諸朝,不待報可,命將大舉,卒無功。夏人甯子寧、嵬名公輔亦率其眾歸國。

  十四年正月,丙回利州。

  十六年,遵頊自號上皇,傳位於其子德旺。

  寶慶二年春,遵頊殂,年六十四。改元光定十三年。諡曰英文皇帝,廟號神宗。

  丙戌七月,德旺殂,年四十六。改元乾定四年。廟號獻宗。

  清平郡王之子南平王睍立,二年丁亥秋,為大元所取,國遂亡。

  夏之境土,方二萬餘裡,其設官之制,多與宋同。朝賀之儀,雜用唐、宋,而樂之器與曲則唐也。

  河之內外,州郡凡二十有二。河南之州九:曰靈、曰洪、曰宥、曰銀、曰夏、曰石、曰鹽、曰南威、曰會。河西之州九:曰興、曰定、曰懷、曰永、曰涼、曰甘、曰肅、曰瓜、曰沙。熙、秦河外之州四:曰西寧、曰樂、曰廓、曰積石。其地饒五穀,尤宜稻麥。甘、涼之間,則以諸河為溉,興、靈則有古渠曰唐來,曰漢源,皆支引黃河。故灌溉之利,歲無旱澇之虞。

  其民一家號一帳,男年登十五為丁,率二丁取正軍一人。每負擔一人為一抄。負贍者,隨軍雜役也。四丁為兩抄,余號空丁。願隸正軍者,得射他丁為負贍,無則許射正軍之疲弱者為之。故壯者皆習戰鬥,而得正軍為多。凡正軍給長生馬、駝各一。團練使以上,帳一、弓一、箭五百、馬一、橐駝五,旗、鼓、槍、劍、棍棓、炒袋、披氈、渾脫、背索、鍬钁、斤斧、箭牌、鐵爪籬各一。刺史以下,無帳無旗鼓,人各橐駝一、箭三百、幕梁一。兵三人同一幕梁。幕梁,織毛為幕,而以木架。有炮手二百人號「潑喜」,陟立旋風炮於橐駝鞍,縱石如拳。得漢人勇者為前軍,號「撞令郎」。若脆怯無他伎者,遷河外耕作,或以守肅州。

  有左右廂十二監軍司:曰左廂神勇、曰石州祥祐、曰宥州嘉甯、曰韋州靜塞、曰西壽保泰、曰卓囉和南、曰右廂朝順、曰甘州甘肅、曰瓜州西平、曰黑水鎮燕、曰白馬強鎮、曰黑山威福。諸軍兵總計五十余萬。別有擒生十萬。興、靈之兵,精練者又二萬五千。別副以兵七萬為資贍,號禦圍內六班,分三番以宿衛。每有事於西,則自東點集而西;於東,則自西點集而東;中路則東西皆集。用兵多立虛砦,設伏兵包敵,以鐵騎為前軍,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戰則大將居後,或據高險。其人能寒暑饑渴。出戰率用只日,避晦日,齎糧不過一旬。弓,皮弦;矢,沙柳竿。惡雨雪。晝舉煙揚塵,夜篝火以為候。不恥奔遁,敗三日,輒複至其處,捉人馬射之,號曰「殺鬼招魂」,或縛草人埋於地,眾射而還。

  篤信機鬼,尚詛祝,每出兵則先蔔。蔔有四:一、以艾灼羊脾骨以求兆,名「炙勃焦」;二、擗竹於地,若揲蓍以求數,謂之「擗算」;三、夜以羊焚香祝之,又焚穀火布靜處,晨屠羊,視其腸胃通則兵無阻,心有血則不利;四、以矢擊弓弦,審其聲,知敵至之期與兵交之勝負,及六畜之災祥、五穀之凶稔。俗皆土屋,惟有命者得以瓦覆之。

  ***

  論曰:拓跋氏考諸前史可見也。自赤辭納款于貞觀,立功于天寶,思恭以宥州著節於咸通,夏雖未稱國,而王其土久矣。子孫曆王五代。宋興,太祖即西平王加彝興太尉,德明在祥符間已追帝其父于國中。逮元昊始顯稱帝,厥後因之,與金同亡。

  概其曆世二百五十八年,雖嘗受封冊于宋,宋亦稱有歲幣之賜、誓詔之答,要皆出於一時之言,其心未嘗有臣順之實也。元昊結髮用兵,凡二十年,無能折其強者。乾順建國學,設弟子員三百,立養賢務;仁孝增至三千,尊孔子為帝,設科取士,又置宮學,自為訓導。觀其陳經立紀,《傳》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今史所載追尊諡號、廟號、陵名,兼采《夏國樞要》等書,其與舊史有所抵牾,則闕疑以俟知者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