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料 > 名臣碑傳琬琰集 | 上頁 下頁 |
◆呂大防傳 |
|
▼呂汲公大防傳〔實錄〕 紹聖四年四月己亥,舒州團練使呂大防卒。 大防字微仲,京兆藍田人。皇祐初進士第,調同州馮翊簿,累遷著作佐郎、知永康軍青城縣。法當遷,請以其官易,毋封邑。英宗即位,改秘書丞、太常博士。未幾,除監察禦史裡行。 首言:「紀綱賞罰之際,未厭四方之望者有五:進用大臣而權不歸上;大臣疲老而不時許退;夷狄驕蹇,邊患已萌,而不擇將帥,不知敵情;議論之臣禆益朝廷闕失,而大臣沮之;疆場左右之臣,有敗事而被賞,舉職而獲罪者。」 又論:「富弼病足,請解機政,章十餘上,至以牛馬自比而不納;張升年幾八十,體力已耗,哀乞骸骨而不從;吳奎有三年之喪,召其子而呼之者再,遣而召之者又再;程戡辭老不堪邊事,恐死塞上,乞以屍柩還家為請而不許,竊以為過矣。陛下優待大臣,進退以禮,亦何必過為虛飾,曲事形跡,使四人之誠不得自達耶?」 是歲,京師大水,大防曰:「雨水之患,至入宮城,壞廬舍,殺人害物,此陰勝陽之沴也。」即陳八事,曰:主恩不立,臣權太盛,邪議幹正,私恩害公,外國連謀,盜賊恣行,群情失職,刑罰失平。 會執政建議追崇濮安懿王宜稱考,詔集侍從官議之。大防曰:「為人後者為之子,既可改子之名,則改親之名,正合典禮。今大臣欲加濮王非正之號,以惑天下,使陛下顧私恩而違公議,非所以結天下之心也。」出知歙州休寧縣。 神宗即位,除通判淄州。 熙甯初,移守泗州。 未幾,徙河北轉運副使,賜五品服,召為直舍人院。韓絳宣撫陝西,以大防為判官,面賜金紫。夏人數犯邊,大防以謂「兵不精,將不勇,莫若選募兵將,盡其智力。」又兼河東宣撫判官,就除知制誥。四年,除鄜延路經略安撫使兼知延州。未赴間,大防欲城河外荒堆寨,眾謂不可。大防留戍兵修堡障,有不從者斬以徇。而環慶將兵亂,絳坐黜,大防亦落職知制誥。以太常博士知臨江軍。數月,複度支員外郎、知華州。召判流內銓,以父老乞終任,許之。 元豐二年,召判審刑院,改除永興軍路安撫使兼知永興軍,轉朝散郎。五年,遷龍圖閣直學士,再任,徙知成都府。哲宗即位,以翰林學士、知制誥召之,館伴北使。北使桀黠,語頗及朝廷政事不已。大防摘契丹隱密一事詢之曰:「北朝官嘗試進士聖心獨悟賦,題無出處,何也?」北使愕然語塞。遷吏部尚書。元祐中,擢中大夫、尚書右丞,俄拜中書侍郎。 三年,拜太中大夫、守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提舉修神宗實錄。書成,遷右正議大夫,又提舉修《神宗正史》。是歲納後,充奉迎使。遷右光祿大夫。 上初行郊禮,充大理使。京師雪,累放朝參,不御前後殿。大防曰:「舊制,放朝參,前殿不坐,即禦後殿。比因泥雪,頗闕外廷朝見之儀。乞遇六參日,如不御前殿,並依舊制於崇政或延和殿視朝,以見群臣。」宣仁聖烈皇后上仙,充山陵使。還朝,以觀文殿學士、左光祿大夫知潁昌府,改知永興。 紹聖初,以言者落職知隨州,再貶秘書監,分司南京,郢州居住。繼坐《實錄》詆誣,降授通議大夫,又降中大夫,守光祿卿,分司南京,安州居住。未幾,遂責授舒州團練副使,循州安置。未踰嶺,卒,年七十一。子景山勒停。 紹興元年,追複觀文殿大學士、右正議大夫,贈太師,追封宣國公,賜諡正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