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
匈奴列傳(2) |
|
自是之後百有餘年,晉悼公使魏絳和戎翟,戎翟朝晉。後百有餘年,趙襄子逾句注〔集解〕音鉤,山名,在雁門。〔索隱〕服虔雲:「句音拘。」韋昭雲:「山名,在陰館。」 而破並代以臨胡貉。〔索隱〕案:貉即濊也。音亡格反。 其後既與韓魏共滅智伯,分晉地而有之,則趙有代、句注之北,魏有河西、上郡,以與戎界邊。其後義渠之戎築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蠶食,至於惠王,遂拔義渠二十五城。惠王擊魏,魏盡入西河及上郡于秦。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集解〕昭王母也。〔索隱〕服虔雲「昭王之母」也。 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而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正義〕括地志雲:「趙武靈王長城在朔州善陽縣北。案水經雲白道長城北山上有長垣,若穨毀焉,沿谿亙嶺,東西無極,蓋趙武靈王所築也。」 自代並〔集解〕音傍,白浪反。 陰山〔索隱〕徐廣雲:「五原西安陽縣北有陰山。陰山在河南,陽山北。並音傍,白浪反。」〔正義〕括地志雲:「陰山在朔州北塞外突厥界。」 下,至高闕為塞。集解徐廣曰:「在朔方。」〔正義〕地理志雲朔方臨戎縣北有連山,險於長城,其山中斷,兩峰俱峻,土俗名為高闕也。 而置雲中、雁門、代郡。其後燕有賢將秦開,為質於胡,胡甚信之。歸而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餘裡。與荊軻刺秦王秦舞陽者,開之孫也。燕亦築長城,自造陽〔集解〕韋昭曰:「地名,在上穀。」〔正義〕按:上穀郡今媯州。 至襄平。〔索隱〕韋昭雲:「今遼東所理也。」 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當是之時,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於匈奴。〔索隱〕案:三國,燕、趙、秦也。 其後趙將李牧時,匈奴不敢入趙邊。後秦滅六國,而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悉收河南地。因河為塞,〔索隱〕案:太康地記「秦塞自五原北九百里,謂之造陽。東行終利賁山南,漢陽西也」。漢,一作「漁」。 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集解〕音丁革反。〔索隱〕丁革反。 戍以充之。而通直道,〔索隱〕蘇林雲:「去長安八千里,正南北相直道也。」 自九原至雲陽,〔索隱〕韋昭雲:「九原,縣名,屬五原也。」〔正義〕括地志雲:「勝州連穀縣,本秦九原郡,漢武帝更名五原。雲陽雍縣,秦之林光宮,即漢之甘泉宮在焉。」又雲:「秦故道在慶州華池縣西四十五裡子午山上。自九原至雲陽,千八百里。」 因邊山險巉谿穀可繕者治之,起臨洮至遼東萬餘裡。索隱韋昭雲:「臨洮,隴西縣。」〔正義〕括地志雲:「秦隴西郡臨洮縣,即今岷州城。本秦長城首,起岷州西十二裡,延袤萬餘裡,東入遼水。」 又度河據陽山北假中。〔集解〕北假,北方田官。主以田假與貧人,故雲北假。〔索隱〕應劭雲:「北假在北地陽山北。」韋昭雲:「北假,地名。」又按:漢書元紀雲「北假,田官」。蘇林以為北方田官也。主以田假與貧人,故曰北假也。正義括地志雲:「漢五原郡河目縣故城在北假中。北假,地名也,在河北,今屬勝州銀城縣。漢書王莽傳雲『五原北假,膏壤殖穀』也。」 當是之時,東胡彊而月氏盛。〔正義〕氏音支。括地志雲:「涼、甘、肅、延、沙等州地,本月氏國。」 匈奴單于〔集解〕漢書音義曰:「單于者,廣大之貌,言其象天單于然。」〔索隱〕案:漢書「單于姓攣鞮氏,其國稱之曰『蠋黎孤塗單于』。而匈奴謂天為『蠋黎』,謂子為『孤塗』,單于者,廣大之貌也。言其象天,故曰蠋黎孤塗單于」。又玄晏春秋雲「士安讀漢書,不詳此言,有胡奴在側,言之曰:『此胡所謂天子。』與古書所說符會也」。 曰頭曼,〔集解〕韋昭曰:「音瞞。」〔索隱〕音莫官反。韋昭音瞞。 頭曼不勝秦,北徙。十餘年而蒙恬死,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複去,於是匈奴得寬,複稍度河南與中國界於故塞。 單于有太子名冒頓。〔索隱〕冒音墨,又如字。 後有所愛閼氏,〔索隱〕舊音於連、於曷反二音。匈奴皇后號也。習鑿齒與燕王書曰:「山下有紅藍,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緋黃,挼取其上英鮮者作煙肢,婦人將用為顏色。吾少時再三過見煙肢,今日始視紅藍,後當為足下致其種。匈奴名妻作『閼支』,言其可愛如煙肢也。閼音煙。想足下先亦不作此讀漢書也。」 生少子,而單于欲廢冒頓而立少子,乃使冒頓質於月氏。冒頓既質於月氏,而頭曼急擊月氏。月氏欲殺冒頓,冒頓盜其善馬,騎之亡歸。頭曼以為壯,令將萬騎。冒頓乃作為鳴鏑,〔集解〕漢書音義曰:「鏑,箭也,如今鳴箭也。」韋昭曰:「矢鏑飛則鳴。」〔索隱〕應劭雲「髐箭也。」韋昭雲:「矢鏑飛則鳴。」 習勒其騎射,令曰:「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行獵鳥獸,有不射鳴鏑所射者,輒斬之。已而冒頓以鳴鏑自射其善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頓立斬不射善馬者。居頃之,複以鳴鏑自射其愛妻,左右或頗恐,不敢射,冒頓又複斬之。居頃之,冒頓出獵,以鳴鏑射單于善馬,左右皆射之。於是冒頓知其左右皆可用。從其父單于頭曼獵,以鳴鏑射頭曼,其左右亦皆隨鳴鏑而射殺單于頭曼,遂盡誅其後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冒頓自立為單于。 冒頓既立,〔集解〕徐廣曰:「秦二世元年壬辰歲立。」 是時東胡彊盛,聞冒頓殺父自立,乃使使謂冒頓,欲得頭曼時有千里馬。冒頓問群臣,群臣皆曰:「千里馬,匈奴寶馬也,勿與。」冒頓曰:「柰何與人鄰國而愛一馬乎?」遂與之千里馬。居頃之,東胡以為冒頓畏之,乃使使謂冒頓,欲得單于一閼氏。冒頓複問左右,左右皆怒曰:「東胡無道,乃求閼氏!請擊之。」冒頓曰:「柰何與人鄰國愛一女子乎?」遂取所愛閼氏予東胡。東胡王愈益驕,西侵。與匈奴間,中有棄地,莫居,千餘裡,各居其邊為甌脫。〔集解〕韋昭曰:「界上屯守處。」〔索隱〕服虔雲「作土室以伺漢人」。又纂文曰「甌脫,土穴也」。又雲是地名,故下雲「生得甌脫王」。韋昭雲「界上屯守處也」。甌音一侯反。脫音徒活反。〔正義〕按:境上斥候之室為甌脫也。 東胡使使謂冒頓曰:「匈奴所與我界甌脫外棄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冒頓問群臣,群臣或曰:「此棄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於是冒頓大怒曰:「地者,國之本也,柰何予之!」諸言予之者,皆斬之。冒頓上馬,令國中有後者斬,遂東襲擊東胡。東胡初輕冒頓,不為備。及冒頓以兵至,擊,大破滅東胡王,而虜其民人及畜產。既歸,西擊走月氏,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索隱〕如淳雲:「白羊王居河南。」 悉複收秦所使蒙恬所奪匈奴地者,與漢關故河南塞,至朝郍、膚施,〔集解〕徐廣曰:「在上郡。」〔正義〕漢朝郍故城在原州百泉縣西七十裡,屬安定郡。膚施,縣,秦不改,今延州膚施縣是。 遂侵燕、代。是時漢兵與項羽相距,中國罷於兵革,以故冒頓得自彊,控弦之士三十餘萬。 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尚矣,其世傳不可得而次雲。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彊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雲。 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集解〕服虔曰:「谷音鹿。蠡音離。」〔索隱〕服虔音鹿離。蠡,又音黎。 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集解〕骨都,異姓大臣。〔索隱〕按:後漢書雲「骨都侯,異姓大臣」。 匈奴謂賢曰「屠耆」,〔集解〕徐廣曰:「屠,一作『諸』。」 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蘭氏,〔正義〕顏師古雲:「呼衍,即今鮮卑姓呼延者也。蘭姓今亦有之。」 其後有須蔔氏,〔集解〕呼衍氏、須卜氏常與單于婚姻。須蔔氏主獄訟。〔索隱〕按:後漢書雲「呼衍氏、須卜氏常與單于婚姻。須蔔氏主獄訟」也。〔正義〕後漢書雲:「呼衍氏、須卜氏常與單于婚姻。」 此三姓其貴種也。諸左方王將居東方,直上穀〔索隱〕案:姚氏雲「古字例以『直』為『值』。值者,當也」。〔正義〕上穀郡,今媯州也。言匈奴東方南出,直當媯州也。 以往者,東接穢貉、朝鮮;右方王將居西方,直上郡〔正義〕上郡故城在涇州上縣東南五十裡。言匈奴西方南直當綏州也。 以西,接月氏、氐、羌;〔索隱〕西接氐、羌,案:風俗通雲「二氐,本西南夷種。地理志武都有白馬氐」。又魚豢魏略雲「漢置武都郡,排其種人,分竄山谷或號青氐,或號白氐」。纂文雲「氐亦羊稱」。說文雲「羌,西方牧羊人」。續漢書雲「羌,三苗薑姓之別,舜徙于三危,今河關之西南羌是也」。 而單于之庭直代、雲中:〔索隱〕案:謂匈奴所都處為「庭」。樂產雲「單于無城郭,不知何以國之。穹廬前地若庭,故雲庭」。〔正義〕代郡城,北狄代國,秦漢代縣城也,在蔚州羌胡縣北百五十裡。雲中故城,趙雲中城,秦雲中郡,在勝州榆林縣東北四十裡。言匈奴之南直當代、雲中也。 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最為大,左右骨都侯輔政。諸二十四長亦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索隱〕案:續漢書志雲「裡有魁,人有什伍。裡魁主一裡百家,什主十家,伍長五家,以相檢察」。故賈誼過秦論以為「俯起什百之中」是也。 裨小王、相、封〔集解〕徐廣曰:「一作『將』。」 都尉、當戶、且渠之屬。〔正義〕且,子餘反。顏師古雲:「今之沮渠姓,蓋本因此官。」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