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
劉敬叔孫通列傳(2) |
|
叔孫通者,〔集解〕晉灼曰:「楚漢春秋名何。」 薛人也。〔索隱〕按:楚漢春秋雲名何。薛,縣名,屬魯國。 秦時以文學徵,待詔博士。數歲,陳勝起山東,使者以聞,二世召博士諸儒生問曰:「楚戍卒攻蘄入陳,於公如何?」博士諸生三十餘人前曰:「人臣無將,將即反,罪死無赦。〔集解〕瓚曰:「將謂逆亂也。公羊傳曰『君親無將,將而必誅』。」 原陛下急發兵擊之。」二世怒,作色。叔孫通前曰:「諸生言皆非也。夫天下合為一家,毀郡縣城,鑠其兵,示天下不復用。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於下,使人人奉職,四方輻輳,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郡守尉今捕論,何足憂。」二世喜曰:「善。」盡問諸生,諸生或言反,或言盜。於是二世令禦史案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諸言盜者皆罷之。乃賜叔孫通帛二十匹,衣一襲,〔索隱〕案:國語謂之「一稱」,賈逵案禮記「袍必有表不單,衣必有裳,謂之一稱」。杜預雲「衣單複具雲稱也」。 拜為博士。叔孫通已出宮,反舍,諸生曰:「先生何言之諛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幾不脫於虎口!」〔正義〕幾音祈。 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及項梁之薛,叔孫通從之。敗於定陶,從懷王。懷王為義帝,徙長沙,叔孫通留事項王。漢二年,漢王從五諸侯入彭城,叔孫通降漢王。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叔孫通儒服,漢王憎之;乃變其服,服短衣,楚制,〔索隱〕案:孔文祥雲「短衣便事,非儒者衣服。高祖楚人,故從其俗裁制」。 漢王喜。 叔孫通之降漢,從儒生弟子百餘人,然通無所言進,專言諸故群盜壯士進之。弟子皆竊罵曰:「事先生數歲,幸得從降漢,今不能進臣等,專言大猾,〔索隱〕案:類集雲「猾,狡也。音滑」。 何也?」叔孫通聞之,乃謂曰:「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集解〕漢書音義曰:「謂發石以投人。」 諸生寧能鬥乎?故先言斬將搴旗〔集解〕張晏曰:「搴,卷也。」瓚曰:「拔取曰搴。楚辭曰『朝搴阰之木蘭』。」〔索隱〕搴音起焉反,又己勉反。案:方言雲「南方取物雲搴」。許慎雲「搴,取也」。王逸雲「阰,山名」。又案:埤蒼雲「山在楚,音毗」。 之士。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漢王拜叔孫通為博士,號稷嗣君。〔集解〕徐廣曰:「蓋言其德業足以繼蹤齊稷下之風流也。」駰案:漢書音義曰「稷嗣,邑名」。 漢五年,已並天下,諸侯共尊漢王為皇帝於定陶,叔孫通就其儀號。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說上曰:「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臣原徵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高帝曰:「得無難乎?」叔孫通曰:「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謂不相複也。臣原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上曰:「可試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 於是叔孫通使徵魯諸生三十餘人。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後可興也。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汙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遂與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為綿蕞〔集解〕徐廣曰:「表位標準。音子外反。」駰案:如淳曰「置設綿索,為習肄處。蕞謂以茅翦樹地為纂位。春秋傳曰『置茅蕝』也」。〔索隱〕徐音子外反。如淳雲「翦茅樹地,為纂位尊卑之次」。蘇林音纂。韋昭雲「引繩為綿,立表為蕞。音茲會反」。按:賈逵雲「束茅以表位為蕝」。又纂文雲「蕝,今之『纂』字。包愷音即悅反。又音纂」。 野外。習之月餘,叔孫通曰:「上可試觀。」上既觀,使行禮,曰:「吾能為此。」乃令群臣習肄,〔索隱〕肄亦習也,音異。 會十月。 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群臣皆朝十月。〔索隱〕小顏雲「漢以十月為正,故行朝歲之禮,史家追書十月也」。案:諸書並雲十月為歲首,不言以十月為正月。古今注亦雲「群臣始朝十月」也。 儀: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步卒衛宮,設兵張旗志。〔集解〕徐廣曰:「一作『幟』。」 傳言「趨」。〔索隱〕案:小顏雲「傳聲教入者皆令趨。趨,疾行致敬也」。 殿下郎中俠陛,陛數百人。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大行設九賓,臚傳。〔集解〕漢書音義曰:「傳從上下為臚。」〔索隱〕漢書雲「設九賓臚句傳」。蘇林雲「上傳語告下為臚,下傳語告上為句」。臚猶行者矣。韋昭雲「大行人掌賓客之禮,今謂之鴻臚也。九賓,則周禮九儀也,謂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也」。漢依此以為臚傳,依次傳令上也。向秀注莊子雲「從上語下為臚」,音閭。句音九注反。 於是皇帝輦出房,〔索隱〕案:輿服志雲「殷周以輦載軍器,職載芻豢,至秦始去其輪而輿為尊」也。 百官執職〔集解〕徐廣曰:「一作『幟』。」 傳警,〔索隱〕職音幟,亦音試。傳警者,漢儀雲「帝輦動,則左右侍帷幄者稱警」是也。 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複置法酒。〔集解〕文穎曰:「作酒令法也。」蘇林曰:「常會,須天子中起更衣,然後入置酒矣。」〔索隱〕按:文穎雲「作酒法令也」。姚氏雲「進酒有禮也。古人飲酒不過三爵,君臣百拜,終日宴不為之亂也」。 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集解〕如淳曰:「抑屈。」 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言「罷酒」。禦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酒,無敢讙譁失禮者。於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乃拜叔孫通為太常,賜金五百斤。 叔孫通因進曰:「諸弟子儒生隨臣久矣,與臣共為儀,原陛下官之。」高帝悉以為郎。叔孫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賜諸生。諸生乃皆喜曰:「叔孫生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 漢九年,高帝徙叔孫通為太子太傅。漢十二年,高祖欲以趙王如意易太子,叔孫通諫上曰:「昔者晉獻公以驪姬之故廢太子,立奚齊,晉國亂者數十年,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之;呂後與陛下攻苦食啖,〔集解〕徐廣曰:「攻猶今人言擊也。啖,一作『淡』。」駰案:如淳曰「食無菜茹為啖」。〔索隱〕案:孔文祥雲「與帝共攻冒苦,難俱食淡也」。案:說文雲「淡,薄味也」。音唐敢反。 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廢適而立少,臣原先伏誅,以頸血汙地。」〔索隱〕楚漢春秋:「叔孫何雲『臣三諫不從,請以身當之』。撫劍將自殺。上離席雲『吾聽子計,不易太子』。」 高帝曰:「公罷矣,吾直戲耳。」叔孫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振動,柰何以天下為戲!」高帝曰:「吾聽公言。」及上置酒,見留侯所招客從太子入見,上乃遂無易太子志矣。 高帝崩,孝惠即位,乃謂叔孫生曰:「先帝園陵寢廟,群臣莫習。」徙為太常,定宗廟儀法。及稍定漢諸儀法,皆叔孫生為太常所論箸也。 孝惠帝為東朝長樂宮,〔集解〕關中記曰:「長樂宮本秦之興樂宮也,漢太后常居之。」 及間往,數蹕〔索隱〕韋昭雲:「蹕,止人行也。」按:長樂、未央宮東西相去稍遠。間往謂非時也。中間往來,清道煩人也。 煩人,乃作複道,方築武庫南。〔集解〕韋昭曰:「閣道也。」如淳曰:「作複道,方始築武庫南。」 叔孫生奏事,因請間曰:「陛下何自築複道高寢,衣冠月出遊高廟?高廟,漢太祖,柰何令後世子孫乘宗廟道上行哉?」〔集解〕應劭曰:「月出高帝衣冠,備法駕,名曰遊衣冠。」如淳曰:「三輔黃圖高寢在高廟西,高祖衣冠藏在高寢。」月出遊於高廟,其道值所作複道下,故言乘宗廟道上行。 孝惠帝大懼,曰:「急壞之。」叔孫生曰:「人主無過舉。〔索隱〕案:謂舉動有過也。左傳雲「君舉必書」。 今已作,百姓皆知之,今壞此,則示有過舉。原陛下原廟渭北,衣冠月出遊之,益廣多宗廟,大孝之本也。」上乃詔有司立原廟。原廟起,以複道故。 孝惠帝曾春出游離宮,叔孫生曰:「古者有春嘗果,方今櫻桃孰,可獻,索隱案:呂氏春秋「仲春羞以含桃先薦寢廟」。高誘雲「進含桃也。湋鳥所含,故曰含桃」。今之朱櫻即是也。 原陛下出,因取櫻桃獻宗廟。」上乃許之。諸果獻由此興。 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細,定海內,謀計用兵,可謂盡之矣。然而劉敬脫輓輅一說,建萬世之安,智豈可專邪!叔孫通希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大直若詘,〔索隱〕音屈。 道固委蛇」,索隱音移。 蓋謂是乎? 〔索隱述贊〕廈藉眾幹,裘非一狐。委輅獻說,釂蕝陳書。皇帝始貴,車駕西都。既安太子,又和匈奴。奉春、稷嗣,其功可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