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魏世家(4)


  魏王以秦救之故,欲親秦而伐韓,以求故地。無忌謂魏王曰:

  秦與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貪戾好利無信,不識禮義德行。苟有利焉,不顧親戚兄弟,若禽獸耳,此天下之所識也,非有所施厚積德也。故太後母也,而以憂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兩弟無罪,而再奪之國。此於親戚若此,而況於仇讎之國乎?今王與秦共伐韓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識則不明,群臣莫以聞則不忠。

  今韓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內有大亂,外交彊秦魏之兵,王以為不亡乎?韓亡,秦有鄭地,與大樑鄴,〔索隱〕戰國策「鄴」作「鄰」字為得。
  王以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負彊秦之親,王以為利乎?

  秦非無事之國也,韓亡之後必將更事,更事必就易與利,就易與利必不伐楚與趙矣。是何也?夫越山逾河,絕韓上黨而攻彊趙,是複閼與之事,〔索隱〕複音扶富反。謂前年秦韓相攻閼與,而趙奢破秦軍。
  秦必不為也。若道河內,倍鄴、朝歌,絕漳滏水,與趙兵決於邯鄲之郊,是知伯之禍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穀,〔索隱〕道猶行也。涉谷是往楚之險路。從秦向楚有兩道,涉穀是西道,河內是東道。
  行三千里。〔正義〕劉伯莊雲:「秦兵向楚有兩道,涉穀是西道,河外是東道。從褒斜入梁州,即東南至申州攻石城山,險阸之塞也。」
  而攻冥阸之塞,〔集解〕孫檢曰:「楚之險塞也。」徐廣曰:「或以為今江夏鄳縣。」〔正義〕冥音盲。括地志雲:「石城山在申州鐘山縣東南二十一裡。魏攻冥阸即此,山上有故石城。注水經雲『或言在墈』,指此山也。呂氏春秋雲『九塞』,此其一也。」
  所行甚遠,所攻甚難,〔索隱〕攻,亦作「致」,戰國策見作「致軍」,言致軍糧難也。
  秦又不為也。若道河外,倍大樑,〔正義〕從河外出函谷關,曆同州南至鄭州,東向陳州,則背大樑也。
  右上蔡、召陵,〔集解〕徐廣曰:「一無『左』字。」〔正義〕上蔡縣在豫州北七十裡,邵陵故城亦在豫州郾城縣東四十五裡,並在陳州西。從汴州南行向陳州之西郊,則上蔡、邵陵正南面,向東皆身之右,定無「左」字也。
  與楚兵決於陳郊,秦又不敢。故曰秦必不伐楚與趙矣,又不攻衛與齊矣。〔正義〕衛、齊皆在韓、趙、魏之東,故秦不伐也。

  夫韓亡之後,兵出之日,非魏無攻已。秦固有懷、茅、〔集解〕徐廣曰:「在脩武軹縣,有茅亭。」〔正義〕茅,卯包反。懷州武陟縣西十一裡故懷城,本周邑,後屬晉。左傳雲周與鄭人蘇忿生十二邑,其一曰攢茅。括地志雲「在懷州獲嘉縣東北二十五裡」也。獲嘉,古脩武也。
  邢丘,〔集解〕徐廣曰:「在平皋。」〔正義〕括地志雲:「平皋故城在懷州武德縣東南二十裡,本邢丘邑也,以其在河之皋地也。」
  城〔索隱〕按:戰國策雲邢丘、安城,此少「安」字耳。
  垝津〔索隱〕在河北。垝音九毀反。〔正義〕垝音詭。字誤,當作「延」。括地志雲:「延津故俗字名臨津,故城在衛州清淇縣西南二十六裡。杜預雲『汲郡城南有延津』是也。」
  以臨河內,河內共、汲。〔集解〕徐廣曰:「汲縣屬河內。」〔索隱〕汲,亦作「波」。波及汲皆縣名,俱屬河內。
  必危;有鄭地,〔集解〕徐廣曰:「成皋、滎陽亦屬鄭。」
  得垣雍,〔集解〕徐廣曰:「垣雍城在卷縣,卷縣屬魏也。卷縣又有長城,經陽武到密者也。」〔正義〕雍,於用反。括地志雲:「故城在鄭州原武縣西北七裡。」釋例:「地名卷縣,理或垣城也。」言韓亡之後,秦有鄭地,得垣雍城,從熒澤決溝曆雍灌大樑是也。
  決熒澤水灌大樑,大樑必亡。王之使者出過而惡安陵氏於秦,〔集解〕徐廣曰:「召陵有安陵鄉,征羌有安陵亭也。」〔正義〕括地志雲:「鄢陵縣西北十五裡。李奇雲六國時為安陵也。」言魏王使者出向秦雲,共伐韓以成過失,而更惡安陵氏於秦,今伐之,重非也。
  秦之欲誅之久矣。秦葉陽、昆陽與舞陽鄰,〔正義〕括地志雲:「葉陽今許州葉縣也。昆陽故城在許州葉縣北二十五裡。舞陽故城在葉縣東十裡。」此時葉陽、昆陽屬秦,舞陽屬魏也。
  聽使〔索隱〕上平聲,下去聲。
  者之惡之,隨安陵氏而亡之,〔正義〕隨猶聽也。無忌說言使者惡安陵氏,亦聽秦亡安陵氏。然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許必危矣。秦有許地,魏國可無害。
  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南國必危,〔正義〕南國,今許州許昌縣南西四十裡許昌故城是也。此時屬韓,在魏之南,故言南國。括地志雲:「周時為許國,武王伐紂所封。地理志雲潁川許縣古許國,薑姓,四嶽之後,文叔所封,二十四君,為楚所滅。」三卿背晉,其地屬韓。
  國無害乎?

  夫憎韓不愛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愛南國非也。異日者,秦在河西晉,國去梁千里,〔集解〕徐廣曰:「魏國之界千里。又雲河南梁縣有注城。」〔正義〕河西,同州也。晉國都絳州,魏都安邑,皆在河東,去大樑有千里也。
  有河山以闌之,有周韓以間之。從林鄉軍〔集解〕徐廣曰:「林鄉在宛縣。」〔索隱〕劉氏雲「林,地名,蓋春秋時鄭地之棐林,在大樑之西北」。徐廣雲在宛陵也。〔正義〕括地志雲:「宛陵故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三十八裡,本鄭舊縣也。」按劉徐二說,是其地也。
  以至於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集解〕徐廣曰:「一作『城』也。」〔索隱〕囿即圃田。圃田,鄭藪,屬魏。徐廣雲一作「城」。而戰國策作「國中」。正義括地志雲:「圃田澤在鄭州管城縣東三裡。周禮雲豫州藪曰圃田也。」
  邊城盡拔,文台墮,〔索隱〕文台,台名。列士傳曰「隱陵君施酒文台」也。〔正義〕墮,許規反。括地志雲:「文台在曹州冤句縣西北六十五裡也。」
  垂都焚,〔集解〕徐廣曰:「一雲『魏山都焚』。句陽有垂亭。」〔索隱〕垂,地名。有廟曰都。並魏邑名。
  林木伐,麋鹿盡,而國繼以圍。又長驅梁北,東至陶衛之郊,〔正義〕陶,曹州定陶也。衛即宋州楚丘縣,衛文公都之,秦兵曆取其郊也。
  北至平監。〔集解〕徐廣曰:「平縣屬河南。平,或作『乎』字。史記齊闞止作『監』字。闞在東平須昌縣。」
  所亡於秦者,山南山北,〔正義〕山,華山也。華山之東南,七國時鄧州屬韓,汝州屬魏。華山之北,同、華、銀、綏並魏地也。
  河外河內,〔正義〕河外謂華州以東至虢、陝,河內謂蒲州以東至懷、衛也。
  大縣數十,〔集解〕徐廣曰:「一作『百』。」
  名都數百。〔集解〕徐廣曰:「一作『十』。」
  秦乃在河西晉,去梁千里,而禍若是矣,又況於使秦無韓,有鄭地,無河山而闌之,無周韓而間之,去大樑百里,禍必由此矣。

  異日者,從之不成也,〔索隱〕從音足松反。
  楚、魏疑而韓不可得也。今韓受兵三年,秦橈之以講,〔索隱〕橈音尼孝反。謂韓被秦之兵,橈擾已經三年,雲欲講說與韓和。
  識亡不聽,〔索隱〕識猶知也。故戰國策雲「韓知亡猶不聽」也。
  投質於趙,請為天下雁行頓刃,楚、趙必集兵,皆識秦之欲無窮也,非盡亡天下之國而臣海內,必不休矣。是故臣原以從事王,〔索隱〕從音足松反。從事,言合從事王也。戰國策亦然。
  王速受楚趙之約,而挾韓之質〔索隱〕言韓以質子入趙,則趙挾韓質而親韓也。
  以存韓,而求故地,韓必效之。〔索隱〕效猶致也,謂致故地於趙也。〔正義〕無忌令魏王速受楚、趙之從。趙、楚挾持韓之質以存韓,而魏以求地,韓必效之,勝於與秦伐韓又與秦鄰之禍殃也。此士民不勞而故地得,其功多於與秦共伐韓,而又與彊秦鄰之禍也。

  夫存韓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時已。通韓上黨於共、甯,〔集解〕徐廣曰:「朝歌有甯鄉。」〔正義〕共,衛州共城縣。甯,懷州脩武縣,本殷之甯邑。韓詩外傳雲「武王伐紂,勒兵於甯,故曰脩武」。今魏開通共甯之道,使韓上党得直路而行也。
  使道安成,〔正義〕括地志雲:「故安城在鄭州原武縣東南二十裡。」時屬魏也。
  出入賦之,是魏重質韓以其上黨也。今有其賦,足以富國。韓必德魏愛魏重魏畏魏,韓必不敢反魏,是韓則魏之縣也。魏得韓以為縣,衛、大樑、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韓,二周、安陵必危,楚、趙大破,衛、齊甚畏,天下西鄉而馳秦入朝而為臣不久矣。

  二十年,秦圍邯鄲,信陵君無忌矯奪將軍晉鄙兵以救趙,〔正義〕括地志雲:「魏德故城一名晉鄙城,在衛縣西北五十裡,即公子無忌矯奪晉鄙兵,故名魏德城也。」
  趙得全。無忌因留趙。二十六年,秦昭王卒。

  三十年,無忌歸魏,率五國兵攻秦,敗之河外,走蒙驁。魏太子增質於秦,秦怒,欲囚魏太子增。或為增謂秦王〔索隱〕按:戰國策作「蘇秦為公子增謂秦王」。
  曰:「公孫喜〔索隱〕戰國策作「公孫衍」。
  固謂魏相曰『請以魏疾擊秦,秦王怒,必囚增。魏王又怒,擊秦,秦必傷』。今王囚增,是喜之計中也。故不若貴增而合魏,以疑之於齊、韓。」秦乃止增。

  三十一年,秦王政初立。

  三十四年,安釐王卒,太子增立,是為景湣王。〔索隱〕系本雲:「安釐王生景湣王午。」
  信陵君無忌卒。

  景湣王元年,秦拔我二十城,以為秦東郡。二年,秦拔我朝歌。衛徙野王。〔集解〕徐廣曰:「衛從濮陽徙野王。」
  三年,秦拔我汲。五年,秦拔我垣、蒲陽、衍。〔集解〕徐廣曰:「十二年獻城秦。」〔正義〕括地志雲:「故垣地本魏王垣也,在絳州垣縣西北二十裡。蒲邑故城在隰州隰川縣南四十五裡。」在蒲水之北,故曰蒲陽。衍,地名,在鄭州。
  十五年,景湣王卒,子王假立。

  王假元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集解〕徐廣曰:「二年,新鄭反。」

  三年,秦灌大樑,虜王假,〔集解〕列女傳曰:「秦殺假。」
  遂滅魏以為郡縣。

  太史公曰:吾適故大樑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溝而灌大樑,三月城壞,王請降,遂滅魏。」說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國削弱至於亡,餘以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內,其業未成,魏雖得阿衡之佐,曷益乎?〔索隱〕按:譙周曰「以予所聞,所謂天之亡者,有賢而不用也,如用之,何有亡哉?使紂用三仁,周不能王,況秦虎狼乎?」

  〔索隱述贊〕畢公之苗,因國為姓。大名始賞,盈數自正。胤裔繁昌,系載忠正。楊幹就戮,智氏奔命。文始建侯,武實彊盛。大樑東徙,長安北偵。卯既無功,卬亦外聘。王假削弱,虜於秦政。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