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宋微子世家(1)


  微子開者,〔集解〕孔安國曰:「微,畿內國名。子,爵也。為紂卿士。」〔索隱〕按:尚書微子之命篇雲命微子啟代殷後,今此名開者,避漢景帝諱也。
  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紂之庶兄也。〔索隱〕按:尚書亦以為殷王元子而是紂之兄。按:呂氏春秋雲生微子時母猶為妾,及為妃而生紂。故微子為紂同母庶兄。
  紂既立,不明,淫亂於政,微子數諫,紂不聽。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滅璿國,〔集解〕徐廣曰:「璿音耆。」〔索隱〕璿音耆,耆即黎也。鄒誕本雲「璠音黎」。孔安國雲「黎在上党東北,即今之黎亭是也」。
  懼禍至,以告紂。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為!」於是微子度紂終不可諫,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於太師、少師〔集解〕孔安國曰:「太師,三公,箕子也。少師,孤卿,比干也。」
  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集解〕孔安國曰:「言殷不有治政四方之事,將必亡也。」
  我祖遂陳於上,〔集解〕馬融曰:「我祖,湯也。」孔安國曰:「言湯遂其功,陳力於上世也。」
  紂沈湎於酒,婦人是用,亂敗湯德於下。〔集解〕馬融曰:「下,下世也。」
  殷既小大好草竊奸宄,〔集解〕孔安國曰:「草野盜竊,又為奸宄於外內。」
  卿士師師非度,〔集解〕馬融曰:「非但小人學為奸宄,卿士已下轉相師效,為非法度。」
  皆有罪辜,乃無維獲,〔集解〕鄭玄曰:「獲,得也。群臣皆有是罪,其爵祿又無常得之者。言屢相攻奪。」
  小民乃並興,相為敵讎。〔集解〕孔安國曰:「卿士既亂,而小民各起,共為敵讎。言不和同。」
  今殷其典喪!若涉水無津涯。〔集解〕徐廣曰:「一作『陟水無舟航』,言危也。」駰謂典,國典也。〔索隱〕尚書「典」作「淪」,篆字變易,其義亦殊。徐廣曰「典,國典也」。喪音息浪反。
  殷遂喪,越至於今。」〔集解〕馬融曰:「越,於也。於是至矣,於今到矣。」
  曰:「太師,少師,〔集解〕馬融曰:「重呼告之。」
  我其發出往?〔集解〕鄭玄曰:「發,起也。紂禍敗如此,我其起作出往也。」〔索隱〕往,尚書作「狂」,蓋亦今文尚書意異耳。
  吾家保於喪?〔集解〕徐廣曰:「一雲『於是家保』。」駰案:馬融曰「卿大夫稱家」。
  今女無故告〔集解〕王肅曰:「無意告我也,是微子求教誨也。」
  予,顛躋,如之何其?」〔集解〕馬融曰:「躋猶墜也。恐顛墜於非義,當如之何也。」鄭玄曰:「其,語助也。齊魯之間聲如『姬』。記曰『何居』。」
  太師若曰:「王子,天篤下菑亡殷國,〔集解〕孔安國曰:「微子,帝乙子,故曰『王子』。天生紂為亂,是下菑也。」鄭玄曰:「少師不答,志在必死。」正義菑音災。
  乃毋畏畏,不用老長。〔集解〕孔安國曰:「上不畏天菑,下不畏賢人,違戾耆老之長,不用其教。」
  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集解〕徐廣曰:「一雲『今殷民侵神犧』,又一雲『陋淫侵神祇』。」駰案:馬融曰「天曰神,地曰祇」。〔索隱〕陋淫,尚書作「攘竊」。劉氏雲「陋淫猶輕穢也」。
  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遂亡。

  箕子者,〔集解〕馬融曰:「箕,國名也。子,爵也。」
  紂親戚也。〔索隱〕箕,國;子,爵也。司馬彪曰「箕子名胥餘」。馬融、王肅以箕子為紂之諸父。服虔、杜預以為紂之庶兄。杜預雲「梁國蒙縣有箕子塚」。
  紂始為象箸,〔索隱〕箸音持略反。按:下雲「為象箸必為玉杯」,杯箸事相近,周禮六尊有犧、象、著、壺、泰、山。著尊者,著地無足是也。劉氏音直慮反,則杯箸亦食用之物,亦並通。
  箕子歎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桮;為桮,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禦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紂為淫泆,箕子諫,不聽。人或曰:「可以去矣。」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於民,吾不忍為也。」乃被發詳狂而為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故傳之曰箕子操。〔集解〕風俗通義曰:「其道閉塞憂愁而作者,命其曲曰操。操者,言遇菑遭害,困厄窮迫,雖怨恨失意,猶守禮義,不懼不懾,樂道而不改其操也。」

  王子比干者,亦紂之親戚也。見箕子諫不聽而為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爭,則百姓何辜!」乃直言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乃遂殺王子比干,刳視其心。

  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義屬。故父有過,子三諫不聽,則隨而號之;人臣三諫不聽,則其義可以去矣。」於是太師、少師乃勸微子去,遂行。〔集解〕時比干已死,而雲少師者似誤。

  周武王伐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軍門,肉袒面縛,〔索隱〕肉袒者,袒而露肉也。面縛者,縛手於背而面向前也。劉氏雲「面即背也」,義亦稍迂。
  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釋微子,複其位如故。

  武王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使管叔、蔡叔傅相之。

  武王既克殷,訪問箕子。

  武王曰:「於乎!維天陰定下民,相和其居,〔集解〕孔安國曰:「天不言而默定下民,助合其居,使有常生之資也。」
  我不知其常倫所序。」〔集解〕孔安國曰:「言我不知天所以定民之常道理次序,問何由。」

  箕子對曰:「在昔鯀堙鴻水,汨陳其五行,〔集解〕孔安國曰:「堙,塞;汨,亂也。治水失道,是亂陳五行。」
  帝乃震怒,不從鴻範九等,常倫所斁。〔集解〕徐廣曰:「一作『釋』。」駰案:鄭玄曰「帝,天也。天以鯀如是,乃震動其威怒,不與天道大法九類,言王所問所由敗也」。
  鯀則殛死,禹乃嗣興。〔集解〕鄭玄曰:「春秋傳曰『舜之誅也殛鯀,其舉也興禹』。」
  天乃錫禹鴻範九等,常倫所序。〔集解〕孔安國曰:「天與禹,洛出書也。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

  「初一曰五行;二曰五事;三曰八政;四曰五紀;五曰皇極;六曰三德;七曰稽疑;八曰庶徵;九曰鄉用五福,畏用六極。〔集解〕馬融曰:「言天所以畏懼人用六極。」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集解〕鄭玄曰;「此數本諸陰陽所生之次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集解〕孔安國曰:「言其自然之常性也。」
  木曰曲直,〔集解〕孔安國曰:「木可揉使曲直也。」
  金曰從革,〔集解〕馬融曰:「金之性從人,而更可銷鑠。」
  土曰稼穡。〔集解〕王肅曰:「種之曰稼,斂之曰穡。」
  潤下作鹹,〔集解〕孔安國曰:「水鹵所生。」
  炎上作苦,〔集解〕孔安國曰:「焦氣之味。」
  曲直作酸,〔集解〕孔安國曰:「木實之性。」
  從革作辛,〔集解〕孔安國曰:「金氣之味。」
  稼穡作甘。〔集解〕孔安國曰:「甘味生於百穀。五行以下,箕子所陳。」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集解〕馬融曰:「發言當使可從。」
  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集解〕馬融曰:「睿,通也。」
  恭作肅,從作治,〔集解〕馬融曰:「出令而從,所以為治也。」
  明作智,聰作謀,〔集解〕孔安國曰:「所謀必成審也。」馬融曰:「上聰則下進其謀。」
  睿作聖。〔集解〕孔安國曰:「於事無不通,謂之聖。」

  「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集解〕馬融曰:「司空,掌營城郭,主空土以居民。」
  五曰司徒,〔集解〕孔安國曰:「主徒眾,教以禮義。」
  六曰司寇,〔集解〕馬融曰:「主誅寇害。」
  七曰賓,〔集解〕鄭玄曰:「掌諸侯朝覲之官。」
  八曰師。〔集解〕鄭玄曰:「掌軍旅之官。」

  「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集解〕馬融曰:「星,二十八宿。辰,日月之所會也。」鄭玄曰:「星,五星也。」
  五曰歷數。〔集解〕孔安國曰:「歷數,節氣之度。以為歷數,敬授民時。」

  「皇極:皇建其有極,〔集解〕孔安國曰:「太中之道,大立其有中,謂行九疇之義。」
  斂時五福,用傅錫其庶民,〔集解〕馬融曰:「當斂是五福之道,用布與眾民。」
  維時其庶民于女極,〔集解〕馬融曰:「以其能斂是五福,故眾民於汝取中正以歸心也。」
  錫女保極。〔集解〕鄭玄曰:「又賜女以守中之道。」
  凡厥庶民,毋有淫朋,人毋有比德,維皇作極。〔集解〕孔安國曰:「民有善則無淫過朋黨之惡,比周之德,惟天下皆大為中正也。」
  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女則念之。〔集解〕馬融曰:「凡其眾民有謀有為,有所執守,當思念其行有所趣舍也。」
  不協於極,不離於咎,皇則受之。〔集解〕孔安國曰:「凡民之行雖不合於中,而不罹於咎惡,皆可進用大法受之。」
  而安而色,曰予所好德,女則錫之福。〔集解〕孔安國曰:「女當安女顏色,以謙下人。人曰我所好者德也,女則與之爵祿。」
  時人斯其維皇之極。〔集解〕孔安國曰:「不合於中之人,女與之福,則是人此其惟大之中,言可勉進也。」
  毋侮鰥寡而畏高明。〔集解〕馬融曰:「高明顯寵者,不枉法畏之。」
  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而國其昌。〔集解〕王肅曰:「使進其行,任之以政,則國為之昌。」
  凡厥正人,既富方穀。〔集解〕孔安國曰:「正直之人,既當爵祿富之,又當以善道接之。」
  女不能使有好於而家,時人斯其辜。〔集解〕孔安國曰:「不能使正人有好於國家,則是人斯其詐取罪而去也。」
  于其毋好,女雖錫之福,其作女用咎。〔集解〕鄭玄曰:「無好於女家之人,雖錫之以爵祿,其動作為女用惡。謂為天子結怨於民。」
  毋偏毋頗,遵王之義。〔集解〕孔安國曰:「偏,不平;頗,不正。言當循先王正義以治民。」
  毋有作好,遵王之道。〔集解〕馬融曰:「好,私好也。」
  毋有作惡,遵王之路。毋偏毋党,王道蕩蕩。〔集解〕孔安國曰:「言開闢也。」鄭玄曰:「黨,朋黨。」
  毋党毋偏,王道平平。〔集解〕孔安國曰:「言辨治也。」
  毋反毋側,王道正直。〔集解〕馬融曰:「反,反道也。側,傾側也。」
  會其有極,〔集解〕鄭玄曰:「謂君也當會聚有中之人以為臣也。」
  歸其有極。〔集解〕鄭玄曰:「謂臣也當就有中之君而事之。」
  曰王極之傅言,〔集解〕馬融曰:「王者當盡極行之,使臣下布陳其言。」
  是夷是訓,於帝其順。〔集解〕馬融曰:「是大中而常行之,用是教訓天下,於天為順也。」
  凡厥庶民,極之傅言,〔集解〕馬融曰:「亦盡極敷陳其言於上也。」
  是順是行,〔集解〕王肅曰:「民納言於上而得中者,則順而行之。」
  以近天子之光。〔集解〕王肅曰:「近猶益也。順行民言,所以益天子之光。」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集解〕王肅曰:「政教務中,民善是用,所以為民父母,而為天下所歸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