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三家注史記 | 上頁 下頁
高祖本紀(4)


  漢元年十月,〔集解〕如淳曰:「張蒼傳雲以高祖十月至霸上,故因秦以十月為歲首。」〔正義〕沛公乙未年十月至霸上。項羽封十八諸侯,沛公封漢王,後劉項五年戰鬥,漢遂滅楚,天下歸漢,故卻書初至霸上之月。
  沛公兵遂先諸侯至霸上。〔正義〕故霸陵在雍州萬年縣東北二十五裡。漢霸陵,文帝之陵邑也,東南去霸陵十裡。地理志雲:「霸陵故芷陽,文帝更名。」三秦記雲:「霸城,秦穆公築為宮,因名霸城。漢於此置霸陵。」廟記雲:「霸城,漢文帝築。沛公入關,遂至霸上,即此也。」
  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索隱〕韋昭雲:「天子印稱璽,又獨以玉。符,發兵符也。節,使者所擁也。」說文雲:「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釋名雲:「節為號令賞罰之節也。又節毛上下相重,取象竹節。」又漢官儀雲:「子嬰上始皇璽,因服禦之,代代傳受,號曰『漢傳國璽』也。」〔正義〕按:天子有六璽,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皇帝信璽凡事皆用之,璽令施行;天子信璽以遷拜封王侯;天子之璽以發兵。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囊白素裡,兩端無縫。三秦記雲紫泥水在今成州。輿地志雲漢封詔璽用紫泥,則此水之泥也。
  降軹道旁。〔索隱〕枳音只。漢宮殿疏雲枳道亭東去霸城觀四裡,觀東去霸水百步。蘇林雲在長安東十三裡也。〔正義〕軹音紙。括地志雲:「軹道在雍州萬年縣東北十六裡苑中。」
  諸將或言誅秦王。〔索隱〕楚漢春秋曰:「樊噲請殺之。」
  沛公曰:「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且人已服降,又殺之,不祥。」乃以秦王屬吏,〔正義〕屬,之欲反。屬,付也。
  遂西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正義〕休,息也。言欲居止宮殿中而息也。
  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軍霸上。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索隱〕劉伯莊、樂彥同音方未反。
  者族,偶語者棄巿。〔集解〕應劭曰:「秦禁民聚語。偶,對也。」瓚曰:「始皇本紀曰『偶語經書者棄巿』。」〔索隱〕按:禮雲「刑人於巿,與眾棄之」,故今律謂絞刑為「棄巿」是也。
  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索隱〕殺人,傷人及盜。
  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集解應劭曰:「抵,至也,又當也。除秦酷政,但至於罪也。」李斐曰:「傷人有曲直,盜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張晏曰:「秦法,一人犯罪,舉家及鄰伍坐之,今但當其身坐,合於康誥『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也。」〔索隱〕韋昭雲:「抵,當也。謂使各當其罪。」今按:秦法有三族之刑,漢但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者使之抵罪,餘並不論其辜,以言省刑也。則抵訓為至,殺人以外,唯傷人及盜使至罪名耳。
  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集解〕應劭曰:「案,案次第;堵,牆堵也。」
  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縣鄉邑,告諭之。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沛公又讓不受,曰:「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或說沛公〔索隱〕按:楚漢春秋雲解先生雲「遣守函穀,無內項王」,而張良系家雲「鯫生說我」,則鯫生是小生,即解生。
  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聞章邯降項羽,項羽乃號為雍王,王關中。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關,〔正義〕顏師古曰:「今桃林南有洪溜澗,古函穀也。其水北流入河,西岸猶有舊關餘跡」。西征記雲:「道形如函也。其水山原壁立數十仞,谷中容一車。」
  無內諸侯軍,稍徵關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計,從之。十一月中,項羽果率諸侯兵西,欲入關,關門閉。聞沛公已定關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關。十二月中,遂至戲。〔正義〕許宜反。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聞項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令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欲以求封。〔正義〕曹無傷欲就項羽求封。
  亞父勸項羽擊沛公。〔索隱〕範增也。項羽得範增,號曰亞父,言尊之亞於父。猶管仲,齊謂仲父。父並音甫也。
  方饗士,旦日合戰。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良,因以文諭項羽,〔正義〕項羽本紀雲項伯曰「沛父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擊之不義」。此以文諭之。
  項羽乃止。沛公從百餘騎,驅之鴻門,〔索隱〕按:姚察雲在新豐古城東,未至戲水,道南有斷原、南北洞門是也。
  見謝項羽。項羽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噲、張良故,得解歸。歸,立誅曹無傷。

  項羽遂西,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項羽使人還報懷王。懷王曰:「如約。」項羽怨懷王不肯令與沛公俱西入關,而北救趙,後天下約。〔正義〕懷王初約先入咸陽者王之,令羽北救趙,故失約在後也。
  乃曰:「懷王者,吾家項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約!本定天下,諸將及籍也。」乃詳尊懷王為義帝,實不用其命。

  正月,〔正義〕崔浩雲:「史官以正月紀四時,故書正月也。」荀悅雲:「先春後正月也。」顏師古雲:「凡此諸月號,皆太初正曆之後記事者追改之,非當時本稱也。以十月為歲首,即以十月為正月。今此正月,當時謂之四月也。他皆放此。」
  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負約,更立沛公為漢王,〔正義〕梁州本漢中郡,以漢水為名。
  王巴、蜀、漢中,〔集解〕徐廣曰:「三十二縣。」
  都南鄭。三分關中,立秦三將:章邯為雍王,〔正義〕以岐州雍縣為名。
  都廢丘;司馬欣為塞王,〔正義〕塞,先代反。韋昭雲:「在長安東,名桃林塞。」按:桃林塞今華州潼關也。顏師古雲「取河華之固為厄塞耳,非桃林」。
  都櫟陽;〔索隱〕因葬太上皇,改曰萬年。
  董翳為翟王,〔正義〕文穎雲:「本上郡,秦所置,項羽以董翳為王,更名曰翟也。」
  都高奴。楚將瑕丘申陽為河南王,〔正義〕在黃河之南,故曰河南,即今河南府。
  都洛陽。趙將司馬卬為殷王,〔正義〕以商帝盤庚國殷中之地,改商為殷,在相州安陽縣,即北蒙殷墟,南去朝歌百三十六裡,故號殷王,都朝歌。
  都朝歌。趙王歇徙王代。趙相張耳為常山王,都襄國。當陽〔索隱〕韋昭雲:「南郡縣名。」
  君黥布為九江王,都六。〔索隱〕地理志雲六縣屬六安國。
  懷王柱國共敖為臨江王,〔正義〕孟康雲「本南郡,改為臨江國」是也。
  都江陵。番君吳芮為衡山王,都邾。〔索隱〕太康地理志雲:「楚滅邾,遷其人於江南,因名縣也。」
  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故燕王韓廣徙王遼東。廣不聽,臧荼攻殺之無終。封成安君陳餘河間三縣,居南皮。封梅鋗十萬戶。

  四月,兵罷戲下,〔正義〕戲音麾:許慎注淮南子雲:「戲,大旗也。」
  諸侯各就國。漢王之國,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杜南正義韋昭雲:「杜,今陵邑。」括地志雲:「杜陵故城在雍州萬年縣東南十五裡。漢杜陵縣,宣帝陵邑也,北去宣帝陵五裡。廟記雲故杜伯國。」
  入蝕中。集解李奇曰:「蝕音力,在杜南。」如淳曰:「蝕,入漢中道川穀名。」〔索隱〕李奇音力,孟康音食。王劭按:說文作「鋋」,器名也。地形似器,故名之。音力也。
  去輒燒絕棧道,〔索隱〕按系家,是用張良計也。棧道,閣道也。音士諫反。包愷音士版反。崔浩雲:「險絕之處,傍鑿山岩,而施版梁為閣。」
  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至南鄭,諸將及士卒多道亡歸,士卒皆歌思東歸。韓信說漢王曰:〔集解〕徐廣曰:「韓王信,非淮陰侯信也。」
  「項羽王諸將之有功者,而王獨居南鄭,是遷也。〔集解〕韋昭曰:「若有罪見遷徙。」
  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跂而望歸,〔正義〕跂音丘賜反。說文雲:「跂,舉踵也。」司馬彪雲:「跂,望也。」
  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寧,不可複用。不如決策東鄉,爭權天下。」

  項羽出關,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正義〕音流。
  乃使使徙義帝長沙郴縣,趣義帝行,〔正義〕趣音促。
  群臣稍倍叛之,乃陰令衡山王、臨江王擊之,殺義帝江南。項羽怨田榮,立齊將田都為齊王。田榮怒,因自立為齊王,殺田都而反楚;予彭越將軍印,令反梁地。楚令蕭公角擊彭越,彭越大破之。陳餘怨項羽之弗王己也,令夏說說〔正義〕上音悅,下音稅。
  田榮,請兵擊張耳。齊予陳餘兵,擊破常山王張耳,張耳亡歸漢。迎趙王歇於代,複立為趙王。趙王因立陳餘為代王。項羽大怒,北擊齊。

  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集解〕地理志武都有故道縣。
  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正義〕今岐州縣也。
  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集解〕孟康曰:「畤音止,神靈之所在也,縣名,屬右扶風。」
  又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索隱〕按荀悅漢紀,令樊噲圍之。
  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令將軍薛歐、〔集解〕音惡後反。〔索隱〕按表,歐以舍人從,為將軍,封廣平侯也。
  王吸〔索隱〕按表,吸以中涓從,為將軍,封清陽侯。
  出武關,因王陵兵南陽,〔集解〕如淳曰:「王陵亦聚黨數千人,居南陽。」〔正義〕括地志雲:「王陵故城在商州上洛縣南三十一裡。荊州記雲昔漢高祖入秦,王陵起兵丹水以應之,此城王陵所築,因名。」
  以迎太公、呂後於沛。楚聞之,發兵距之陽夏,〔索隱〕韋昭雲:「縣名,屬淮陽,後屬陳。夏音更雅反。」
  不得前。令故吳令鄭昌為韓王,距漢兵。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