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
水師志(4) |
|
浙江水師,杭州協錢塘水師營,順治初年,設守備各官,兵一百十五人,鱉子門汛兵七十九人,新城汛兵三十一人,塘棲汛兵九十三人,錢江汛兵七十七人,富陽汛兵一百五十人,防守河莊山唬船四艘,運河內河快唬船十一艘,錢塘江渡馬船六艘。 乍浦水師營,雍正二年,以定海鎮右營改歸乍浦,設參將各官,水戰兵二百四十人,守兵二百七十六人,戰船十艘,內洋岑港轄洋面汛三十三,內洋瀝港轄洋面汛十五,內洋岱山轄洋面汛十九。 嘉興協營,設副將各官,駐防府城,兵四百三十二人,快唬船五艘。海鹽汛兵一百七十五人,快唬船三艘。乍浦汛兵二百十三人,快唬船二艘。澉浦汛兵百人,快唬船一艘。石門汛兵一百十人,快唬船四艘。桐鄉汛兵七十六人,快唬船二艘。濮院汛兵六十一人,快唬船三艘。新城汛兵四十人,快唬船一艘。平湖汛兵九十九人,快唬船三艘。嘉善汛兵七十人,快唬船二艘。嘉興汛兵六十九人,快唬船二艘。王江涇汛兵五十六人,快唬船二艘。雍正十年,裁撤快唬船二十艘,改造大號巡船二十艘,小號巡船二十艘,分配各汛。 湖州協營,設副將各官,駐防府城,兵四百七十六人,快巡船十三艘。左營分防雙林汛兵五十人,快巡船三艘,德清汛兵三十四人,快巡船四艘,新市汛兵四十二人,快巡船四艘,含山汛兵四十二人,快巡船四艘,菱湖汛兵三十九人,快巡船五艘。右營分防泗安汛兵五十人,快巡船三艘。長興汛兵四十四人,快巡船二艘。武康汛兵二十人,快巡船一艘。馬要汛兵二十人,快巡船一艘。烏鎮汛兵二十四人,快巡船一艘。南潯汛兵五十八人,快巡船六艘。菁山汛兵十六人,快巡船一艘。梅溪汛兵八十人,快巡船二艘。 紹興協營,設副將各官,水師一千八百七十二人,用衛所之制,設臨海、觀海二衛,瀝海、三江二所。雍正十年,設周家路水師汛,置紹字一、二號巡船二艘。 寧波府,順治三年,設水師營參將二人,分左右二營,水戰兵四百人,守兵四百人。十四年,設甯台溫水師總兵官及以下各官。康熙九年,設水師提督及左右二路總兵官,七年罷之。設總兵官一人,轄中左右水師三營,兵三千人。春秋二汛,率戰船出洋巡緝。其戰船之數,隨時增改。順治三年,水師左右二營,大小戰船五十二艘。九年,定海鎮左右二營,戰船四十九艘。十四年,水師左右前後四營,戰船二百二艘。康熙元年,水師前左右三營,戰船一百七十三艘。九年,定海鎮中左右三營,戰船八十艘,增設哨船二十艘。歷年裁汰,定為水艍船十二艘,犁繒船七號水艘中艍船一艘,中號犁繒船五艘,沙船七艘,雙篷艍船十三艘,唬船二艘,哨船二十艘。象山城守營,設副將各官,哨船四艘,海口汛兵一百五十人,哨船十艘。雍正四年,裁存四艘。昌石營,設都司等官,汛兵五百六十五人,戰船六艘。鎮海營,原設定海水師左右二營。雍正二年,改設鎮海營參將各官,汛兵二百三十五人,哨船八艘。 台州府,順治十四年,設寧台總鎮。十五年,改水師提督。尋改總兵。設黃岩鎮標三營,水師二千七百七十五人,戰哨船二十五艘。海門駐遊擊等官。前所駐都司等官。右營分防海洋七汛:玉環山、幹江、雞齊山、標桃嶼、石塘、龍王堂、沙護。中營分防海洋六汛:郎幾山、黃礁門、深門、三山、老鼠嶼、川礁。左營分防海洋八汛:聖堂門、米篩門、白岱門、牛頭門、靖寇門、狗頭門山、茶盤山、迷江山。 溫州府,順治三年,設副將各官。十三年,改總兵官,設鎮標中左右水師三營,戰哨船二十二艘。中營水戰兵六十五人,守兵一百五十二人,戰船九艘,快哨船二艘,釣船三艘。分巡二處:一專防三盤口,水師百六十二人,戰船二艘;一專防長沙海洋,水師一百二十八人,沙戰船二艘。分防汛地凡七:曰霓嶴、黃大嶴、三盤、大門、長沙、鹿西、雙排。左營水戰兵六十八人,守兵一百七十三人,戰船九艘,快哨船二艘。分巡二處:一專防鳳山汛,一專防南龍海洋。分防汛地凡五:曰鳳皇山、銅盤山、南龍山、大瞿山、白腦門。右營轄陸地汛兵。瑞安水師營,設副將各官,水戰兵九十八人,守兵一百四十三人,內洋巡哨戰船四艘,外洋巡哨戰船五艘,快哨船四艘,釣船二艘。分巡二處:一專防北關洋,水師七十人,戰船一艘;一專防官山洋,水師五十人,戰船一艘。分防汛地凡六:曰北關、官山、金鄉嶴、琵琶山、南鹿山、四大嶼。玉環水師營,設參將等官,水戰兵一百四十五人,守兵二百五十四人,八槳船四艘,戰船四艘,快哨船四艘。左營轄陸地汛兵。右營水師一百八十四人,戰船四艘。分巡二處:一專防坎門,水師六十五人,戰船一艘;一專防長嶼,水師三十四人,戰船一艘。內洋凡三汛:曰烏洋、梁灣、黃門。外洋一汛,曰沙頭。左右營率水師一百八十四人,戰船一艘,輪巡洋面。又江口水師一百八十四人,戰船四艘。 雍正二年,額定四種戰船:曰水艍船,曰趕繒船,曰雙篷船,曰快哨船。其六槳船、八槳船,雍正七年後所增設也。 福建水師,順治十三年,始設福建水師三千人,唬船、哨船、趕繒船、雙篷船百餘艘。康熙二十四年,裁撤雙篷船八十艘,以二十艘分防臺灣及澎湖島。雍正三年,于福州、漳州、臺灣三處各設船廠,製造外海內河大小戰船。七年,設泉州船廠,修造各提、鎮、協標水師戰船。福州船廠承修四十六艘。泉州船廠承修四十八艘。漳州船廠承修五十二艘。臺灣船廠承修九十六艘。乾隆十六年,令三江口戰船按季燂洗。三十三年,裁撤哨船五十艘。嘉慶四年,令戰船悉改同安船式。五年,裁撤內地額設戰船三十艘,增造米艇船三十艘,編為勝字號。七年,以福甯府陸路鎮標左營改為水師左營,駐三沙海口,編新字號戰船十二艘。十年,增臺灣水師同安梭船三十艘,編為善字號,分設臺灣協標中左右三營。十一年,增米艇八艘,編為捷字號,又增大橫洋梭船二十艘,分編為集字號十艘,成字號十艘,分防內地。十三年,裁撤中號、小號梭船十七艘。十四年,增集字號、成字號大同安梭船二十艘,捷字號米艇八艘。十五年,裁撤臺灣港口善字號船二十一艘,于鹿耳門增守港師船十六艘,編為知字號,增八槳快船十六艘,編為方字號。十六年,裁撤各營中號、小號梭船三十七艘。道光二年,裁撤捷字號米艇、勝字號米艇共十五艘,餘改為一、二、三號同安梭船之式。七年,裁撤臺灣水師營知字號、方字號船共三十二艘,善字號船九艘,別造白底艍船三十二艘,編為順字號十六艘,濟字號十六艘,分撥臺灣協標中左右三營,澎湖協標艋舺營。 其外海戰船名號凡十類:曰趕繒船,曰雙篷艍船,曰雙篷船,曰平底哨船,曰圓底雙篷艍船,曰白艕艍船,曰哨船,曰平底船,曰雙篷哨船,曰平底𦩼船。內河戰船名號凡九類:曰八槳船,曰六槳平底小巡船,曰花駕座船,曰八槳哨船,曰小八槳船,曰中八槳船,曰大八槳船,曰花官座船,曰哨艍船。各船水師多寡之數,以船之大小為衡。 提督標分中、左、右、前、後五營,中營戰船九艘,左營八艘,右營八艘,前營十艘,後營十艘。總督標水師左營戰船二艘。金門協標後改鎮標,左營戰船九艘,右營九艘,改鎮標後,增戰船二艘。海壇協標後改鎮標,左營戰船十艘,右營八艘。閩安協標左營戰船七艘,右營七艘。福甯鎮標左營戰船十艘。烽火營戰船十一艘。南澳鎮標戰船十艘。銅山營戰船十一艘。臺灣協標中營戰船十九艘,左營十四艘,右營十六艘。澎湖協標左營戰十七艘,右營十六艘,艋舺營十四艘。 廣東水師,自順治九年設官弁千人,嗣設總督標水師,駐肇慶府,分為中、左、右、前、後五營。中營二櫓槳船一艘,急跳船一艘。左營槳船二艘,急跳船一艘,舢板船三艘。右營槳船二艘,急跳船二艘。前營急跳船二艘,舢板船四艘。後營槳船一艘,急跳船一艘,舢板船三艘。水師營二櫓槳船十四艘,四櫓槳船六艘,急跳船六艘。四會營四字號槳船三艘。新會營急跳船一艘,急跳槳船一艘,小舢板船二艘。後改肇慶城守協標,轄左右營、四會營、那扶營、永安營。以新會營改隸提標水師之順德協。 巡撫標轄水師左右營、廣州協左右營、三水營、前山營、順德協左右營、新會左右營、增城左右營、大鵬營、永靖營。光緒二十九年,裁廣東巡撫,以各營分隸提督標及廣州城守協。 水師提督標,康熙元年設,駐惠州府,轄四營。嘉慶後移駐虎門,分中、左、右、前、後五營,香山協左右營,順德協左右營,新會左右營,大鵬左右營,赤溪協左右營,清遠右營,廣海寨營,永靖營。凡六櫓船十一艘,八櫓船四艘,十櫓船二艘,十二櫓船二艘,米艇十一艘,撈繒船六艘,快槳船二十七艘,淺水槳船十二艘,巡船十四艘,二櫓船六艘,四櫓船十二艘,艍船四艘。嗣後裁廣海寨營,以清遠左右營隸三江口協標,以永靖營改隸撫標,又改隸城守協標,增設赤溪左右營。 南澳水師鎮標,左營戰船十艘,屬福建省,右營趕繒船九艘,訢仔船六艘,八槳船二艘。澄海協,左營艍船二艘,膨仔船二艘,烏尾船一艘,快槳船三艘;右營趕繒船一艘,艍船二艘,訢仔船一艘,烏尾船一艘,快槳船二艘。海門營趕繒船二艘,艍船二艘,訢仔船四艘,快槳船四艘。達濠營艍船二艘,訢仔船一艘,快槳船一艘。 碣石水師鎮標,康熙八年展界,分中左右三營,米艇十艘,哨船一艘。平海營,康熙元年,以惠州協右營駐平海所,雍正四年,設平海營,隸鎮標,一號趕繒船一艘,二、三、四號艍船三艘,五、六、七、八號拖風船四艘,一號快船一艘。歸善城守營,舢板哨船十三艘。惠來營,屬陸路。潮州鎮標,分中左右三營。城守營快船五艘。饒平營快船四艘。黃岡協左右營,左營哨船二艘,右營哨船二艘。 北海鎮標及城守營,康熙初年設。二十三年,改設龍門水師協標,分左右二營,左營水師八百二十三人,右營八百十一人,共大米艇三艘,中米艇四艘,小米艇一艘,撈繒船三艘,艍船一艘。乾隆二十年後,實存趕繒船二艘,艍船四艘,拖風船一艘,快馬船三艘。舊轄有硇州營,大小戰船二十七艘,後改隸高廉水師鎮標。 高廉鎮標陽江營,嘉慶十五年,以南韶連鎮標左翼兵移駐陽江,設陽江鎮標,左營大米艇五艘,撈繒船二艘,右營大米艇三艘,撈繒船一艘,後改隸高廉鎮標。電白營雙篷艍船七艘。吳川營外海雙篷艍船二艘,外海拖風船三艘,槳船二艘。硇州營舊為乾體營,大戰船十三艘,龍艇六艘,哨船五艘。康熙四十二年,改為硇州營,存趕繒船三艘,艍船六艘,拖風船十二艘,外海雙篷船四艘,快槳船七艘。東山營大米艇一艘,撈繒船二艘。 雷瓊鎮標,康熙二十七年設,分左右二營,趕繒船二艘,艍船六艘,快哨船六艘。雍正間,增快哨船十艘。嘉慶十五年,改稱水師營,左營水師八百七十六人,右營水師八百八十八人。海安營,康熙初年,設副將各官。八年,改設遊擊,隸鎮標,大小哨船凡二十艘。白鴿寨營,順治初年,設參將各官,大小哨船九艘。康熙間裁撤,存哨船三艘。海口營,嘉慶十五年,設水師協標,左營水師四百九十二人,右營四百八十五人,後改參將,並左右營為一營。崖州水師協標,中營屬陸路,右營水師一、二、三號拖風哨船三艘,四、五、六號艍船三艘。 又廣東駐防八旗營水師,乾隆十年,設領催等三十人,水師四百七十人,分左右二營,匠役十二人,教習副工兵百人。 廣西水師,舊設駐柳州,後移駐龍州。康熙二十一年,以梧州地居兩廣之中,扼三江之要,分額設弁兵之半,于潯、南一帶,設哨船巡防。其後惟梧州、潯州、平樂、南寧、慶遠各府有經制水師,為數無多。 至光緒初年,以灕江、左江、右江水程綿亙,盜賊充斥,設水師五營。嗣因餉絀,並為三營。旋增募勇丁,凡巡哨船一百四十艘,兵丁一千三百餘人。仍苦不敷分佈,乃複設水師五軍,以水程之長短,定師船之多少。自桂林府至平樂府,為中軍汛地,設將領四人,巡船四十艘,兵五百人。自梧州府至潯州府,為前軍汛地,設將領二人,巡船二十艘,兵三百五十二人。自太平府至南寧府,為左軍汛地,設將領三人,巡船三十艘,兵三百七十六人。自慶遠府至武宣,為右軍汛地,設將領四人,撥車扒船四艘,巡船三十六艘,兵五百三十六人。自南寧府至百色等廳河面,為後軍汛地,設將領三人,扒船八艘,巡船二十艘,兵四百二十四人。此光緒季年之制也。 其舊設水師弁兵船數列後:梧州府水師三營,設副將各官,水師千人,塘船十三艘,快船六艘,舢板船三十八艘。慶遠府協標左營,兼轄水師哨船二艘。平樂府水師哨船四十七艘。廣運營八槳哨船七艘,柳兵哨船七艘。大亮營八槳哨船一艘,柳兵哨船一艘。大定營八槳哨船一艘,柳兵哨船二艘。足灘營柳兵哨船十二艘。潯州府左營,兼轄來賓江口水師哨船,勒馬汛水師哨船。南寧府隆安縣水塘十八處,哨船十五艘,水師一百四十人,橫州水塘二十處,哨船三艘,水師三十四人。永淳縣水塘九處,哨船一艘,水師十人。 湖北水師,武昌府城守營,舊有水師營,設守備以下各官。乾隆二年,撥入漢陽營,任江、漢巡防之責。武昌省城,存城守營內河巡哨船五艘,下游道士洑營巡江船三艘。漢陽城守營兼轄水師營,戰船三艘,虎戰船一艘,漢川虎戰船二艘。黃州協營,巡江船三艘。蘄州城守營,巡江船二艘。荊州水師營,設守備以下各官,戰船二十五艘,巡江船二艘。宜昌府水師,順治十三年設彝陵鎮,轄水師前後二營。康熙十九年,改為彝陵水師協標。乾隆元年,改為宜昌鎮標,仍設水師前後二營,戰船三十艘,小□船十一艘。經粵寇之亂,舊制無存。同治間,設長江水師。其屬湖北省者,為漢陽水師鎮標,轄漢陽營、田鎮營、簰洲營、巴河營。其戰船、兵額,與各省長江水師同制。 江西水師,清初設九江鎮標水師營,南湖水師營、鄱湖水師營,唬船二十艘,分防水巡,各營設塘船一艘。康熙元年,改九江鎮標為九江協標,水師七百七十三人,增設沙船三十艘,水汛巡哨船十七艘。乾隆間,實存沙船八艘,唬船二十三艘。後改為城守營。同治八年,裁撤城守營。其南湖水師營、鄱湖水師營,自設長江水師後,亦皆裁撤。長江水師之屬江西省者,為湖口水師鎮標,轄湖口營、吳城營、饒州營、華陽營、安慶營,戰船、兵額,與各省長江水師同制。 安徽省水師,安慶鎮標、壽春鎮標及遊兵營、泗州營,均有戰船。順治初年,安慶鎮標遊兵營隸操江巡撫標。康熙元年,改隸江南總督標。泗州營舊隸江南提督標,後改隸安徽巡撫標。安慶鎮標,分防懷寧、桐城、望江、東流、貴池、銅陵及江西彭澤縣等處,大唬船一艘,小唬船二十二艘。遊兵營,分防和州、無為、含山、銅城、繁昌、蕪湖、當塗等處及江蘇之江寧縣,大唬船一艘,小唬船二十七艘。壽春鎮標,潁州營哨船二艘,泗州營扒唬船四艘。經粵寇之亂,師船盡毀。同治間,設長江水師,屬安徽省者,為長江提督標中營,駐太平府,轄裕溪營、蕪湖營、大通營、金陵營,戰船、兵額,與各省長江水師同制。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