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
水師志(2) |
|
其兵額之增減,船械之配置,各省隨時編定。外海水師,北自盛京,南訖閩、廣,凡拖繒、紅單等船隸焉。內河水師,各省巡哨舢板等船隸焉。奉天、直隸、山東、福建水師船均屬外海。江西、湖廣水師船均屬內河。江南、浙江、廣東水師船分屬外海、內河。其別練之師,有巡湖水師、巡鹽水師、親兵營、練軍營。同治以後,增定長江水師、太湖水師之制,視舊制加詳矣。 其巡防之規,外海水師巡防盛京,以協領為總巡,佐領、防禦、驍騎校為分巡。直隸等沿海各省,以總兵官為總巡,副將以下為分巡。各於所治界內,率水師沿海上下,更番往來,詰奸禁暴,兩界相交之處,戒期會哨,以巡緝情形,申報所屬將軍、總督、提督,委員稽察。若因風阻滯,各廠到界之日具報。其每歲定期,以二月、四月、五月為始,至九月事竣回營。有引避不巡,或巡而不周遍者,論如軍律。其內河水師巡防之制,長江自四川巫山而東,出三江口,至湖廣界,經岳州、武昌、興國至江西界,經九江、江寧、京口等處,東至於海,各省將軍、總督、提、鎮分委旗標弁兵,沿江遊巡,及界而還。 自康熙以後,以外海利用巨艦,內河利用輕舟,故船制屢改,而轄境遼闊,水師兵額,時有增加,遇有戰事,增艦尤多。征吳三桂之役,命尚善率舟師入洞庭湖取嶽州。及鄂鼐統水師,增造鳥船百艘,沙船四百三十八艘,置水師三萬人。征臺灣之役,命萬正色督率湖南、浙江戰船二百艘,由海道赴福建。姚啟聖亦修戰船三百艘,水師二萬人。施琅之克澎湖,用戰船三百艘,水師二萬人。施世驃之平朱一貴,用大小戰船六百餘艘。乾隆間,征緬甸之役,命湖廣船匠造船於蠻暮,取道金沙江以攻緬甸,兼調福建、廣東水師助之。李長庚之剿海寇,在福建造大船三十艘,名曰霆船,配置大炮四百尊,合閩、浙水師全力,轉戰重洋,遂平蔡牽。 道光以後,海警狎至,木質舊船不敵外洋鐵艦之堅利。同治五年,始仿歐洲兵輪船式,於福建省開廠製造輪船。江蘇初設輪船四艘。十一年,廣東、山東各設輪船一艘,奉天設小輪船一艘,鹹配置水師。 其後沿海各省購置兵輪,歲有增益,舊式水師戰船分別裁汰。至光緒中葉,綜各省外海、內河實存師船之數,奉天外海繒船十艘。直隸外海長龍船二艘,先鋒舢板船四十八艘。山東外海拖罾船十四艘,內河哨船六艘。江蘇外海輪船二艘,艇船八艘,內洋輪船二艘,舢板船六十艘,內河舢板船、艇船三百八十五艘,長江舢板船七十六艘,督陣舢板船七艘,長龍船十艘,巡哨舢板船一百二十八艘。安徽舢板船二百八十二艘,長龍船十五艘,八團船一艘,槍劃十艘,護卡巡船十五艘,督陣舢板船七艘,輪船二艘。江西長龍船十五艘,舢板船二百六十三艘,督陣舢板船六艘,輪船一艘。福建外海長龍船一艘,舢板船十九艘,小艇十四艘,哨船十四艘,龍艚船二艘,拕艚船一艘,內河炮船三十艘。浙江外海釣船二十七艘,艇船十二艘,龍艚船十七艘,哨船二艘,快船一艘,內河大舢板船五十八艘,中舢板船八十四艘,飛划船四十九艘,長龍船座船二百十三艘,槍船八艘,炮船五艘。湖北督陣大舢板船八艘,長龍船十二艘,舢板船一百八十艘。湖南督陣大舢板船四艘,長龍船四艘,舢板船六十艘。廣東外海大小輪船二十二艘,巡船十四艘,拕船十艘,長龍船一艘,扒船一艘,內河兩櫓槳船一艘,櫓船一艘,槳船四十艘,巡船一百九十六艘,急跳船十五艘,平底槳船二艘,快哨船二艘,快船十四艘,快槳船七艘,艍艚船四艘,櫓船二艘。 各省戰船,鹹分隸標營,擇地屯泊,以時會哨。外海師船,以海軍規制漸立,僅任沿海捕盜之責。各省內河師船,均仿長江水師舢板船之式。惟巡緝等船,分巡支河汊港,利用輕捷,船制少殊耳。 其漕、河水師營制,始于明代隆慶間。清代略更其制。以衛卒專司輓運漕糧,以營兵專任護漕,別設城守營守護城池。分漕院與巡撫為二,漕運總督標下,統轄左、右、中三營及城守四營,駐山陽境及漕運要地,分別置兵。淮郡舊為黃、淮二河交注之區,特建兩大閘,設河兵及堡夫守之。河營遂與漕營並重,各有副將、參將、遊擊、守備等官。河營升遷之例,與軍功等,專司填築堤防之事,而緝捕之責不與焉。 清代水師武功之盛,守洞庭而平吳逆,戰重洋而殲蔡牽,下長江而制粵寇,東南數千里,威行桴鼓,勞臣健將,蹈厲功名,超逾曩代。及海禁宏開,鐵船橫駛,舟師舊制,弱不敵堅,遂盡失所恃。時會迫迕,非規畫之疏也。 凡直省舊額船數分防之制,分列於篇:曰東三省,曰直隸,曰山東,曰江南,附太湖湖標、漕標各水師,曰浙江,曰福建,曰廣東,曰廣西,曰湖南,曰湖北,曰安徽,曰長江水師。 東三省沿海各口岸,以金州、旅順口為尤要。清初即有水師之制。松花江、嫩江貫注吉林、黑龍江二省腹地。所設水師營汛,由吉林而北抵墨爾根、黑龍江一帶。至光緒間,旅順築海軍港,屯駐鐵艦,迥殊曩制。其東部之圖們、混同江上,時有俄羅斯戰艦侵軼,非舊制師船,械弱兵單,所能控制矣。列經制水師於後: 奉天旅順口,于順治初年設水師營,以山東趕繒船十艘隸之,始編營汛。康熙十五年,設水師協領二人,佐領二人,防禦四人,驍騎校八人,水兵五百人。五十三年,由浙江、福建二省船廠造大戰船六艘,由海道至奉省,駐防海口。 金州水師營隸城守尉,水兵百人。 吉林水師營,順治間,設四、五、六品官。光緒十四年,增設總管一人,六品官二人。 齊齊哈爾水師營,康熙二十三年,設總管一人,四品官二人,六品官二人,造船四、五、六品官各一人,領催八人,水兵二百六十八人,後增至五百六十八人,大戰船二艘,二號戰船十五艘。康熙四十年,撥歸黑龍江十艘。雍正間,撥歸墨爾根六艘,存大小戰船二十五艘,江船五艘,劃子船十艘。 墨爾根水師營,康熙二十三年,設四品官一人,領催一人,由本城協領兼轄,凡戰船六艘,水兵四十三人,雍正間增戰船六艘。 黑龍江水師營,康熙二十三年,設總管一人,五品官二人,六品官二人,領催八人,戰船三十艘,水兵四百十九人。四十年,自齊齊哈爾撥船增之,凡大戰船十艘,二號戰船四十艘,江船十艘,劃子船十艘。 直隸省水師,始于雍正四年,設天津水師營,都統一人,駐天津,專防海口,水師凡二千人,省內各河,咸歸陸汛,無內河水師。乾隆八年,增設副都統一人,水師千人,大小趕繒船二十四艘,訢仔船八艘。三十二年,以海口無事,徒費餉糈,全行裁汰。嘉慶二十一年,複設水師千人。旋設大名鎮,以水師總兵歸併大名,實存守備一人,參將一人,千總二人,把總三人,水師四百九十一人。嘉慶十九年,直隸督臣那彥成以官兵虛設,兵船多朽,疏請裁撤,仍併入大名鎮。咸豐八年,以海疆多警,增設海口六營,於大沽南北兩岸,修築炮臺,凡大炮臺五座,平炮臺十座,大炮九十九尊,水師三千人,以五百人為一營,分編左右六營。九年,改為一千八百人。同治八年,督臣李鴻章疏請酌定營制,設大沽協副將,駐新城海口,防守炮臺。光緒元年,李鴻章於大沽、北塘等處,增建炮臺,購置歐洲鐵甲快船、碰船、水雷船,以海軍將領統之,不隸舊制協標之內。 其內河水師船,始于同治間,仿長江水師之制,設督標水師中營,管帶官一人,哨官三十二人,水師四百七十六人,舢板戰船三十二艘,駐三岔河口,親兵總哨官一人,哨官十四人,水師二百二人,舢板戰船十四艘,駐西沽河口。 山東,順治元年,始於登州府設水師營,領以守備、千總等官,凡沙唬船、邊江船十三艘,水兵三百八十六人,駐紮水城,分防東西海口。十五年,移沂州鎮於膠州,改膠州水師為陸營。十八年,移臨清鎮於登州,以隸屬城守營之水師,改為前營水師。康熙四十三年,增設遊擊二員及守備以下各官,增水師為千二百人,改沙唬船為趕繒船二十艘,分巡東西海口,東至寧海州,西至萊州府,分為前後二營,各專其職。四十五年,以前營水師移駐膠州,巡哨南海,後營水師駐水城,巡哨北海。五十三年,裁後營經制員弁,裁水師七百人,撥趕繒船十艘赴旅順口,僅存前營水師遊擊等官,趕繒船十艘,分南北二汛,以遊擊、守備分轄兵船之半。雍正七年,每船增兵十人,兩汛共增兵百人,增雙篷艍船七艘,每艘配兵三十人,南汛艍船三艘,北汛艍船四艘,北汛增將弁一人。九年,又增設艍船三艘,增兵一百九十人,每艍船共配兵四十人,南北汛各五艘。十二年,增將弁六人,又于成山頭增設東汛水師,抽撥南北汛趕繒船各一艘,雙篷艍船各一艘,分配戰守兵,撥南北汛將弁四人,配船巡哨成山、馬頭嘴一帶,與各汛會旗,總歸水師前營管轄,以本鎮統之。列定制於後: 前營水師,遊擊、守備各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外委千總二人,外委把總四人,水戰兵八百人,守兵二百人,趕繒船十艘,雙篷艍船十艘,每船各帶腳船一艘。南汛駐膠州之頭營子,遊擊一人,把總二人,外委千總、把總各一人,趕繒船四艘,雙篷船四艘,共配戰守兵四百人,南境巡哨至江南交界之鶯遊山,東至榮成縣馬頭嘴,與東汛會旗。東汛駐養魚池,千總、把總各一人,外委千總、把總各一人,趕繒船四艘,雙篷艍船四艘,共配戰守兵四百人,南境巡哨至馬頭嘴,與南汛會旗,北境巡哨至成山頭,與北汛會旗。北汛駐登州府水城,中軍守備、千總、把總各一人,外委把總二人,趕繒船四艘,雙篷艍船四艘,共配戰守兵四百人,南境巡哨至成山頭,與東汛會旗,北境巡哨至隍城島,與直隸水師、盛京水師分界。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