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
賦役(2) |
|
一曰役法。初沿明舊制,計丁授役,三年一編審,嗣改為五年。凡裡百有十戶,推丁多者十人為長,餘百戶為十甲,甲十人。歲除裡長一,管攝一裡事。城中曰坊,近城曰廂,鄉里曰裡。裡長十人,輪流應徵,催辦錢糧,句攝公事,十年一周,以丁數多寡為次,令催納各戶錢糧,不以差徭累之。編審之法,核實天下丁口,具載版籍。年六十以上開除,十六以上添注,丁增而賦隨之。有市民、鄉民、富民、佃民、客民之分。民丁外複有軍、匠、灶、屯、站、土丁名。 直省丁徭,有分三等九則者,有一條鞭徵者,有丁隨地派者,有丁隨丁派者。其後改隨地派,十居其七。都直省徭裡銀三百余萬兩,間徵米豆。其科則最輕者每丁科一分五釐,重至一兩有餘。山西有至四兩余,鞏昌有至八九兩者。因地制宜,不必盡同也。三等九則之法,沿自前明,一條鞭亦同。其法將均徭均費等銀,不分銀力二差,俱以一條鞭從事。凡十甲丁糧,總於一裡,各裡丁糧,總於一州縣,而府,而布政司。通計一省丁糧,均派一省徭役,裡甲與兩稅為一。凡一州縣丁銀悉輸於官,官為僉募,以充一歲之役,民不擾而事易集。定內外各衙署額設吏役,以良民充之。吏典由各處僉撥,後改為考取,或由召募投充。役以五年為滿,不退者斥革。其府州縣額設祗候、禁子、弓兵,免雜派差役。又有快手、皂隸、門卒、庫子諸役,皆按額召募。額外濫充者謂之白役,白役有禁。然州縣事劇役繁,必藉其力,不能盡革也。又定州縣鋪司及弓兵之制,禁止私役。禁人民私充牙行、埠頭。 瀕河之地,例有夫役守護。順治四年,以禦史佟鳳彩言,設直隸沿河堤夫。九年,河決封丘,起大名、東昌、兗州及河南丁夫數萬塞之。十二年,增給河夫工食。河工用民之例有二:曰僉派,曰召募。僉派皆按田起夫,召募則量給雇值。其後額設之夫,悉給工食,由僉派而召募,役民給值,較古制為善矣。十七年,禁州縣私派裡甲之弊。 康熙元年,令江南蘇、松兩府行均田均役法。戶科給事中柯聳言:「任土作賦,因田起差,此古今不易常法。但人戶消長不同,田畝盈縮亦異,所以定十年編審之法,役隨田轉,冊因時更,富者無兔脫之弊,貧者無虻負之累。臣每見官役之侵漁,差徭之繁重,其源皆由於僉點不公,積弊未剔。查一縣田額若干,應審裡長若干,每裡十甲,每甲田若干,田多者獨充一名,田少者串充一名,其最零星者附於甲尾,名曰花戶,此定例也。各項差役,俱由裡長挨甲充當,故力不勞而事易集。獨蘇、松兩府,名為僉報殷實,竟不稽查田畝,有田已賣盡而報裡役者,有田連阡陌全不應差者。年年小審,挪移脫換,叢弊多端。田歸不役之家,役累無田之戶,以致貧民竭骨難支,逃徙隔屬。今當大造之年,請飭撫臣通行兩府,按田起役,毋得憑空僉報,以滋賣富差貧之弊。其他花分子戶、詭寄優免、隔屬立戶、買充冊書諸弊,宜嚴加禁革。」下部議行。六年,嚴禁江西提甲累民。提甲之說,在明曰提編,現年追比已完,複提次甲,責成備辦。廣信諸府,有連提數甲者,實與加派無二。以禦史戈英言,罷之。 七年,定驛遞給夫例。凡有驛處,設夫役以供奔走,其額視路之沖僻為衡,日給工食,皆入正賦編徵。此項人夫,大率募民充之,差役稍繁,莫不臨時添雇。水驛亦然。十二年,停河南僉派河夫,按畝徵銀,以抵雇值。十六年,河道總督靳輔上言:「河工興舉,向俱勒州縣派雇裡民,用一費十。今兩河並舉,日需夫十余萬,乃改僉派為雇募,多方鼓舞,數月而工成。」大工用雇募自輔始。是年禁有司派罰百姓修築城垛。二十九年,以山東巡撫佛倫言,令直省紳衿田地與人民一律差徭。 五十一年,諭曰:「海宇承平日久,戶口日增,地未加廣,應以現在丁冊定為常額,自後所生人丁,不徵收錢糧,編審時,止將實數查明造報。」廷議:「五十年以後,謂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仍五歲一編審。」戶部議:「缺額人丁,以本戶新添者抵補;不足,以親戚丁多者補之;又不足,以同甲糧多之丁補之。」 雍正初,令各省將丁口之賦,攤入地畝輸納徵解,統謂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廣東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准直隸巡撫李維鈞請,將丁銀隨地起徵,每地賦一兩,攤入丁銀二錢二釐,嗣後直省一體仿行。於是地賦一兩,福建攤丁銀五分二釐七毫至三錢一分二釐不等;山東攤一錢一分五釐;河南攤一分一釐七毫至二錢七釐不等;甘肅,河東攤一錢五分九釐三毫,河西攤一分六毫;江西攤一錢五釐六毫;廣西攤一錢三分六釐;湖北攤一錢二分九釐六毫;江蘇、安徽畝攤一釐一毫至二分二釐九毫不等;湖南地糧一石,徵一毫至八錢六分一釐不等。自後丁徭與地賦合而為一,民納地丁之外,別無徭役矣。惟奉天、貴州以戶籍未定,仍丁地分徵。又山西陽曲等四十二州縣,亦另編丁銀。 二年,江西巡撫裴幰度奏裁裡長。時廷臣有言大小衙署,遇有公事需用物件,恣行科派,總甲串通姦胥,從中漁利;凡工作匠役,皆設立總甲,派定當官,以次輪轉;又設貼差名目,不原赴官者,勒令出銀,大為民害。詔並禁止。然日久玩生,滋擾益甚。乾隆元年,複有詔申禁。又諭各處歲修工程,如直隸、山東運河,江南海塘,四川堤堰,河南沁河、孟縣小金堤等工,向皆于民田按畝派捐,經管裡甲,不無苛索,嗣後永行停止。凡有工作,悉動用帑金。十年,川陝總督慶複奏興修各屬城垣,請令州縣捐廉,共襄其事。帝曰:「各官養廉,未必有餘,名為幫修,實派之百姓,其弊更大。」不許。乃定各省城工千兩以下者,分年修補,土方小工,酌用民力,余于公項下支修。二十二年,更定江西修堤力役之法。凡修築土堤,闔邑共攤,夫從糧徵,聽官按堤攤分,募夫修築。從巡撫胡寶瑔請也。二十五年,禦史丁田樹言:「自丁糧歸於地畝,凡有差徭及軍需,必按程給價,無所謂力役之征。近者州縣于上官迎送,同僚往來,輒封拏車船,奸役藉票勒派,所發官價,不及時價之半,而守候回空,概置不問,以致商旅裹足,物價騰踴。嗣後非承辨大差,及委運官物,毋得減發官價,出票封拏,違者從重參處。」得旨允行。三十二年,以用兵緬甸,經過各地,夫馬運送,頗資民力,特頒帑銀,每省十萬,分給人民。 田賦職役,本有經制,大率東南諸省,賦重而役輕,西北賦輕而役重。直隸力役之征,有按牛驢派者,有按村莊派者,有按牌甲戶口科者,間亦有按地畝者。然富者地多可以隱匿,貧者分釐必科,雜亂無章,偏枯不公。其尤甚者,莫如紳民兩歧。有紳辦三而民辦七者,有紳不辦而民獨辦者,小民困苦流離,無可告訴。時有議仿攤丁於地之例,減差均徭,每畝一分,無論紳民,按地均攤。直隸總督顏檢力言其不可,並謂:「如議者所言,每地一畝,攤徵差銀一分,其意在藉賦以收減差之實效,不知適藉差而添加賦之虛名,累官病民,弊仍不免。」疏入,議遂寢。 咸豐時,粵西役起,徵調不時,不得不藉民力。糧銀一兩,派差銀數倍不等。事定,差徭繁重如故,且錢糧或有蠲緩,差銀則歉歲仍徵。 光緒四年,山西巡撫曾國荃疏陳晉省瘡痍難複,請均減差徭以舒民困,其略曰:「晉省右輔畿疆,西通秦、蜀,軍差、餉差、藏差,絡繹於道,州縣供億之煩,幾於日不暇給。車馬既資之民間,役夫亦責之裡甲。而各屬辦理不同。有闔邑裡甲通年攤認者,資眾力以應役,法尚公允。有分裡分甲限年輪認者,初年攤之一甲一裡,次年攤之二甲二裡,各年差徭多寡不等,即裡甲認派苦樂不均。豪猾者恃有甲倒累甲、戶倒累戶之弊,將其地重價出售,而以空言自認其糧。三五年後,乘間潛逃,於是本甲既代賠無主之糧,又代認無主之差,貽害無窮。計惟減差均徭,尚堪略為補救。除大差持傳單勘合,循例支應,其他概不得藉端苛派。如有擅索車馬者,治以應得之罪。」從之。五年,閻敬銘複條陳八事:一,裁減例差借差;二,由臬司發給車馬印票;三,喇嘛來往,須有定班;四,奉使辦事大臣,宜禁濫索;五,嚴除衙蠹地痞;六,令民間折交流差錢,由衙門自辦;七,嚴查驛馬足額備用;八,本省征防各兵,給予長車,由營自辦。下所司議行。八年,張之洞任山西巡撫,複言:「晉省虐民之政,不在賦斂而在差徭。向例每縣所派差錢,大縣製錢五六萬緡,小縣亦萬緡不等,按糧攤派,官吏朋分,沖途州縣,設立車櫃,追集四鄉牲畜,拘留過客車馬,或長年抽收,或臨時勒價,居者行者均受其患。現擬籌款生息,官設差局,嚴定應差章程,禁止差員濫支。」車櫃陋習遂革。 先是先代陵墓,皆設陵戶司巡查灑掃,例免差徭。又各先賢祠宇,凡有祭田,皆免其丁糧。軍民年七十以上者,許一子侍養,免其雜泛差役。 順治二年,免直省京班匠價,並除其匠籍。定紳衿優免例,內官一品免糧三十石、丁三十,二品免糧二十四石、丁二十四,其下以次遞減;外任官減其半。十四年,部議優免丁徭,本身為止。雍正四年,四川巡撫羅殷泰言,川省各屬,以糧載丁,請將紳衿貢監優免之例禁革。部議駁之。複下九卿議,定紳衿止免本身;其子孫族戶冒濫,及私立儒戶官戶者,罪之。乾隆元年,申舉貢生監免派雜差之令。三十七年,停編審造冊。時丁銀既攤入地糧,而續生人丁又不加賦,五年編審,不過沿襲虛文,無裨實政,至是因李瀚言,遂罷之。翌年,陳輝祖請將民屯新墾丁銀隨年攤徵。帝以所奏與小民較及錙銖,非惠下恤民之道,諭嗣後各省辦理丁糧,悉仍舊制,毋得輕議更張。 一曰蠲免賦稅。蠲免之制有二:曰恩蠲,曰災蠲。恩蠲者,遇國家慶典,或巡幸,或用兵,輒蠲其田賦。 世祖入關,首免都城居民被兵者賦役三年。順治二年,以山西初複,免本年田租之半。三年,收江南,免漕糧三之一。八年,世祖親政,給還九省加派額外錢糧,免山西荒地額糧一萬五千頃,及直隸、山東、河南、陝西荒殘額賦。恩蠲災蠲之詔,歲數四下。康熙十年東巡,免蹕路所經今年租。十三年,蠲免各省八九兩年本折錢糧積欠在民者。時海內大定,詔用兵以來積欠錢糧悉免之。二十七年南巡,免江南積欠地丁錢糧,及屯糧蘆課米麥豆雜稅。三十三年,蠲免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四省應徵地丁銀米。四十五年,免直隸、山東本年積欠錢糧,其山西、陝西、甘肅、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各省,自康熙四十三年以前,未完地丁銀二百十二萬有奇,糧十萬五千石有奇,悉行蠲免。 承平日久,戶口漸繁,地不加增,民生有不給之虞,詔直省自五十年始,分三年輪免錢糧一周。三年中計免天下地丁糧賦三千八百余萬。五十六年,免直隸、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廣、西安、甘肅帶徵地丁屯衛銀二百三十九萬餘兩,其安徽、江蘇所屬帶徵漕項銀四十九萬余兩,米麥豆十四萬余石,免徵各半。五十七年,以征策妄阿拉布坦,免陝、甘明年地丁百八十余萬。聖祖嘗讀漢文帝蠲民田租詔,歎曰:「蠲租乃古今第一仁政,窮穀荒陬,皆沾實惠。然非宮廷力崇節儉,不能行此。」故在位六十年中,屢頒恩詔,有一年蠲及數省者,一省連蠲數年者,前後蠲除之數,殆逾萬萬。 世宗即位,蠲免江蘇各屬歷年未完民屯地丁蘆課等銀千二百十余萬。西藏、苗疆平,免甘肅、四川、廣西、雲、貴五省田租。又諭國家經費已敷,宜散富於民,乃次第免直省額賦各四十萬。乾隆元年,詔免天下田租,先後免雍正十三年以前各省逋賦、及江南錢糧之官侵吏蝕者。四年,免直隸本年錢糧九十萬,江蘇百萬,安徽六十萬,正耗一體蠲除。十年,普免天下錢糧二千八百二十四萬有奇,援康熙五十一年之例,將各省分為三年,以次豁免。三十一年,詔次第蠲各省漕米,五年而遍,其例徵折色者亦免之。三十五年,值帝六旬,明歲又際太后八旬,照十年之例,按各省額賦,分三年輪免一周。 四十二年,普免天下錢糧,自明年始,分三年輪免,計二千七百五十九萬有奇。各省漕糧,自四十五年普免一次。四十九年,豁免甘肅壓欠起運糧銀百六十余萬,其存留項下民欠銀糧,起運項下民欠草束,悉免之。五十五年,高宗八旬,詔按各省額徵銀數,將所屬各府州縣次第搭配三次,按年輪免,三年而竣,一省之中,仍先侭上年災緩之區,首先蠲免。五十九年,普免各省應徵漕糧。六十年,普免各省積欠,及因災緩帶銀千五百五十余萬兩、糧三百八十余萬石,其奉天、山西、四川、湖南、廣西、貴州六省向無積欠,免下年正賦十之二。又以明年將歸政,免嘉慶元年各省應徵地丁錢糧,其省方時巡蹕路所經,輒減額賦十之三。 仁宗即位,以湖北、湖南教匪苗民蠢動,免次年兩省錢糧,並及川、陝被兵之區。四年,以郊祀升配禮成,普免各省積欠緩徵地丁耗羨,及民欠籽種口糧漕糧銀,並積欠緩徵民借米穀草束。十年,謁祖陵,免蹕路所經州縣錢糧之半。二十四年,以六旬萬壽,免天下正耗民欠,及緩帶銀谷,計銀二千一百二十九萬兩有奇、米谷四百余萬石。四川、貴州兩省無民欠,免明年正賦十之二。 災蠲有免賦,有緩徵,有賑,有貸,有免一切逋欠。清初定制,凡遇災蠲,起運存留均減。存留不足,即減起運。順治初,定被災八分至十分,免十之三;五分至七分,免二;四分免一。康熙十七年,改為六分免十之一,七分以上免二,九分以上免三。雍正六年,又改十分者免其七,九分免六,八分免四,七分免二,六分免一。然災情重者,率全行蠲免。凡報災,夏災以六月,秋災以七月。既報,督撫親蒞災所,率屬發倉先賑,然後聞。康熙三年,戶部奏遇災之地,先將額賦停徵十之三,以待題免。四年,禦史郝維訥請凡災地田賦免若干,丁亦如之。其後丁隨地起,凡有災荒,皆丁地並蠲。旨下之日,州縣不即出示,或蠲不及數、納不留抵者,科以侵欺之罪。乾隆元年,安徽布政使晏斯盛請「嗣後各省水旱應免錢糧之數,於具題請賑日始,限兩月造報,並請將丁銀統入地糧銀內覈算蠲免」。從之。聖祖、高宗兩朝,疊次普免天下錢糧,其因偏災而頒蠲免之詔,不能悉舉。仁宗之世,無普免而多災蠲,有一災而免數省者,有一災而免數年者。文宗以後,國用浩繁,度支不給,然遇疆臣奏報災荒,莫不立予蠲免。若災出非常,或連年饑饉,輒蠲賑兼施雲。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