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外蒙古(3)


  喀爾喀四部八十六旗,統稱外劄薩克。自雍正中用兵準噶爾,即于烏裡雅蘇台築城駐兵,城以木為之,中實以土,高丈六尺,厚一丈,在烏裡雅蘇台河北岸。光緒七年,收還伊犁,改訂條約,許俄人在烏裡雅蘇台通商,俟商務興旺,再設領事。定邊副將軍治之。總統四部兵,內蒙古各部兵統於各部劄薩克。蓋內劄薩克多從龍功臣,而遊牧之地悉附近盛京、直隸、山西、陝西一帶,與外劄薩克之後來歸附遠在漠北者有別。兼理劄薩克圖汗、賽音諾顏兩部事。又設庫倫辦事大臣,庫倫在土喇河上游西岸,人三萬口,喇嘛教徒甚眾。其胡土克圖殿宇嚴莊,蒙民每夏從諸部來頂禮者,道路不絕。理俄羅斯邊事。康熙六十年與俄立約,定為陸路通商埠,各遣官監視。乾隆二年,並停京師貿易,統歸恰克圖辦理,總其權于庫倫大臣。互市處在恰克圖南買賣城,有路南通庫倫,北達上烏丁斯克,與新修鐵路接。有俄國領事署。貿易茶最盛。車臣汗、土謝圖汗兩部事亦歸監理。

  杜爾伯特部十六旗:至京師六千餘裡。元臣孛罕之裔,姓綽羅斯。六傳至額森,即乜先,生二子。長伯羅納哈勒,為杜爾伯特部祖;次額斯墨特達爾諾顏,為準噶爾部祖。杜爾伯特本分牧額爾齊斯河。乾隆十八年,為準噶爾所逼,率族來歸,編所部佐領左翼旗十一,特固斯庫魯克達賴汗旗、中旗、中左旗、中前旗、中後旗、中上旗、中下旗、中前左旗、中前右旗、中後左旗、中後右旗。右翼旗三,前旗、前右旗、中右旗。附輝特旗二。下前旗俱在科布多河,下後旗俱在烏布薩泊南、杜東輝西。授劄薩克,世襲。設科布多參贊大臣以轄之。同遊牧科布多金山之東烏蘭固木地。東至薩拉陀羅海、納林蘇穆河,南至哈喇諾爾、齊爾噶圖山,西至索果克河,北至阿斯哈圖河。北極高四十九度十分至二十分。京師偏西二十四度至二十七度二十分。科布多一作和蔔多,其水源名索果克河,蓋即索和克薩裡也。東流,南合瑚爾噶泊、輝美泊、和通泊水,東北流,西合噶斯河,折而東南流,逕輝特下前旗、杜爾伯特右翼旗,南合塔爾巴泊、讬爾博泊水,北合烏裡雅蘇圖河、根德克圖泊、戴舒爾泊水,遂名科布多河。東南流,經科布多城西,布彥圖河出阿爾泰烏梁海旗西北流來會。又東流入阿勒克泊。納林蘇穆河,發源特斯河南沙地,西南流,與古薩爾泊水會,西北入烏布薩泊。烏布薩泊在左翼旗北,西與北接唐努烏梁海界。喀喇奇拉河、古薩爾泊水,俱出左翼界,北流,薩克裡哈拉河亦出左翼界,東流,俱瀦于烏布薩泊。又東,特斯河、和賴河,東北特裡河,北伊爾河、博爾河、劄爾河、齊塔齊河,西有哈拉莽鼐山水,俱流入烏布薩泊。南:哈喇泊水、劄布噶河,自劄薩克圖汗部西北流,東納空歸河,又西北會奇勒稽思泊、愛拉克泊水,西流,南合都爾根泊、哈喇泊水,逕明阿特旗,匯于阿拉克泊。

  明阿特部一旗:系出於烏梁海。後為劄薩克圖汗部中左翼左旗之屬。乾隆三十年,撤出設一旗,隸科布多大臣轄。牧地在科布多城西。東界起塔拉布拉克至齊爾噶圖山、科布多河止,南界起齊爾噶圖山至茂垓止,北界起茂垓至塔拉布拉克止,俱與杜爾伯特連界。北極高四十八度五十分。京師偏西二十六度二十分。

  阿爾泰烏梁海七旗:東界起都嚕淖爾至哈叨烏裡雅蘇台止,與額魯特連界;南界起烏蘭波木、烏龍古河至巴噶諾爾止,與塔爾巴哈台所屬土爾扈特連界;西界起碑爾素克讬羅垓至巴爾哈斯淖爾止,與喀倫連界;北界起巴爾哈斯淖爾至哈竇裡達巴止,與喀倫連界。曰左翼副都統旗、散秩大臣旗各一,總管旗二;右翼散秩大臣旗一,總管旗二。北極高四十九度二十分。京師偏西二十九度十分。哈屯河二源,東曰喀喇河,西曰噶老圖河,俱出阿爾泰烏梁海旗北境阿爾泰山北麓,二源合為納爾噶河,東北流,鄂依滿河入之。又東北流,劄爾滿河入之。折東流,達爾欽圖河自西南來匯。又東北流,始曰哈屯河。又東北流,逕阿爾泰諾爾烏梁海旗,西納烏賴河、僧瑪爾達河,東納喀達林河。又北流,會亨吉河,入唐努烏梁海界。阿爾泰河亦自科布多西北流來會,又西北入俄羅斯界。西南:華額爾齊斯河,源出阿爾泰山。

  阿爾泰諾爾烏梁海部二旗:在索果克喀倫外。東界起哈勒巴哈雅山至布古素山、博羅布爾噶蘇河止,南界起博羅布爾噶蘇至讬申圖山、習伯圖山、達爾欽圖河止,西界起達爾欽圖河至阿爾占山、巴勒塔爾罕山、呼巴圖嚕山止,北界起呼巴圖嚕山至阿爾泰諾爾、伯勒山、楚勒坤諾爾、哈勒巴哈雅山止。北極高五十三度。京師偏西二十五度四十分。旗東北有阿爾泰泊,綽爾齊河、沙爾河、巴什庫斯河、阿斯巴圖河,合北流瀦焉。東納格吉河,西納巴哈齊裡河、伊克齊裡河、郭爾達爾河,北流為阿爾泰河,又西北入唐努烏梁海界,會哈屯河。

  博東齊旗、布圖庫旗:均杜爾伯特族。乾隆二十一年來歸,編置佐領。同牧於呼倫貝爾。隸呼倫貝爾都統轄,黑龍江將軍節制。

  新土爾扈特部二旗:在科布多城西南。至京師七千餘裡。元為乃蠻國,太祖滅之。後為和林行省所屬地。明屬衛拉特。初,始祖翁罕裔舍棱為準噶爾台吉。七傳至貝果鄂爾勒克。其長子卓立甘鄂爾勒克,即徙牧俄國一支之祖。數傳至渥巴錫,來款,賜牧新疆,號舊土爾扈特。其次子衛袞察布察一支,依準噶爾,傳至舍棱,為準噶爾台吉。大軍征準噶爾,舍棱奔俄。乾隆三十六年來歸,編佐領,設劄薩克,賜牧,號新土爾扈特。二旗:曰新左旗,曰新右旗。自為一盟,曰青色特啟勒圖。隸科布多大臣兼轄。光緒三十二年,劃隸阿爾泰辦事大臣。牧地當金山南、烏隆古之東。東至奔巴圖、捫楚克烏蘭、布勒幹和碩,南至胡圖斯山、烏龍古河,西至清依勒河、昌罕阿璊、那彥鄂博,北至綽和爾淖爾、那郭幹諾爾之中山。北極高四十六度。京師偏西二十七度二十分。拜塔克,地以山名,其山至哈布塔克西、青吉斯河南岸。由拜塔克西南行,至奇台界,唐時以沙陀部為沙陀州,此其故壤也。烏隆古河二源,東曰布爾幹河,西曰青吉斯河。布爾幹河出新和碩特旗北,合喀喇圖泊水,南流,經劄哈沁旗東南流。青吉斯河出旗境北,合哈泊水,西南流,合哈弼察克河。又東南,與布爾幹河合,為烏隆古河。折西流,逕阿爾泰烏梁海旗,瀦為赫薩爾巴什泊。

  新和碩特部一旗:在科布多城南。至京師七千餘裡。和碩特台吉巴雅爾拉瑚之族蒙袞。乾隆三十七年來歸,附新土爾扈特貝子旗。後為所虐,移牧杜爾伯特近處。嘉慶元年,給劄薩克印,隸科布多大臣兼轄。光緒三十二年,劃隸阿爾泰辦事大臣。牧地當金山東南哈弼察克,西臨青吉斯河。東至和讬昂鄂博,西至捫楚克烏蘭,北至奔巴圖、哈弼察克河。北極高四十七度。京師偏西二十七度。哈弼察克一作哈布塔克,地以山名,在鎮西府西北四百里。北六十裡即布拉幹郭勒河南山北之地,饒水草,宜畜牧。

  劄哈沁部一旗:初為準噶爾宰桑。乾隆十九年,大軍獲之。其隨來之劄哈沁,即令統轄。四十年,設一旗。嘉慶五年,增設一旗。隸科布多大臣。牧地在科布多城南。東界起德杜庫庫圖勒至巴爾嚕克止,與喀爾喀連界;南界起昂吉爾圖至哈布塔克山止,與巴爾庫勒連界;西界起和讬昂鄂博至布爾幹河東岸止,與阿爾泰烏梁海連界;北界起惠圖僧庫爾至土古裡克止,與喀爾喀屯田兵官廠連界;東北界由土古裡克起至德杜庫庫圖勒止,與喀爾喀連界。北極高四十六度五十分。京師偏西二十六度十分。

  科布多額魯特部一旗:本台吉達木拜屬,有罪削爵,以其眾屬科布多大臣轄。東界起齊爾噶朗圖至布古圖和碩止,南界起布古圖和碩至哈叨烏裡雅蘇台止,東南均與喀爾喀屯田兵連界,西界起哈叨烏裡雅蘇台至都嚕諾爾止,北界起都嚕諾爾至習集克圖河止,西北均與阿爾泰烏梁海連界。北極高四十八度五十分。京師偏西二十七度三十分。以上並隸科布多大臣定邊左副將軍轄。

  阿拉善額魯特部一旗:在河套以西,袤延七百餘裡。至京師五千里。本漢北地郡西境,及武威、張掖二郡北境地。晉為前涼、後涼、北涼所有。唐屬河西節度使。廣德初,陷於西番。宋景德中,陷於西夏。元屬甘肅行中書省。明末為額魯特蒙古所據。元太祖弟哈布圖哈薩爾之裔,世駐牧河西套。後為噶爾丹所滅,其酋逃竄近邊。康熙二十五年,上書求給牧地,詔于寧夏、甘州邊外畫疆給之。東至寧夏府邊外界;南至涼州、甘州二府邊外界,西至古爾鼐接額濟納土爾扈特界,北逾戈壁接劄薩克圖汗部界。三十六年,編佐領,授劄薩克,封多羅貝勒,駐定遠城。雍正二年,晉郡王。乾隆三十年,晉和碩親王,世襲。佐領八。牧地當賀蘭山西、龍頭山北。北極高三十八度至四十二度。京師偏西十度至十八度。城北有吉蘭泰鹽池,名曰「吉鹽」,歸阿拉善王管轄。自為部,不設盟。賀蘭山在旗東,土人名阿拉善山。山有樹木,青白如駮馬,北人呼駮為「賀蘭」。其山與河東望雲山形勢相接,邐迤向北,經靈武西北,逕保靜西,又北逕懷遠西,又北逕定遠,又東北抵河。抵河之處名乞伏山,在黃河西,從首至尾像月形,南北約長五百余裡,邊城之钜防也。山之東,山口自北而南曰寧靖、鎮北,至獨樹,凡十九口。又南接邊城曰青羊溝、乾溝,至小關兒,凡十九口。又南則石空寺堡及勝金關也。西山口自北而南曰歸德、紅兒,至黃峽,凡十三口。又南,山勢迤邐而西,其南曰山嘴口、金塔口、杏樹口、赤木口,東接邊城曰大佛寺口、三岔溝口。其西曰靖湖埻,至崇慶,凡六口,鎮北口、甯安口、向陽埻口、殺虎埻口。龍首山一名龍頭山,俗呼為甘峻山,在旗西南,與山丹接界,蒙名阿喇克鄂拉,綿亙廣遠,東大山之脈絡也。距山丹城三裡。山盡處為寧遠堡。山南為內地,蒙古俱於山北遊牧。旗南有松陝水,自古浪縣北流,逕縣東,又東北至土門堡流出邊。又東北至旗界,瀦為澤。漢志:「蒼松縣南山,松陝水所出,北至揟次入海。」一統志:「按陝音峽,松陝水即今古浪河,邊外積水處總曰海。」有谷水,即三岔河,自河州府城東,東北流,逕鎮番東北出邊,土人呼為郭河,至旗界入白亭海子。地形志:「武威郡襄城縣有武始澤。」水經注:「馬城河又東北逕武威縣故城,東屆此水流兩分,一水北入休屠澤,一水又東流入瀦野。」有水磨川,一名雲川,自永昌城西,東北流,逕新城堡北、水磨堡西,又東流逕永昌城北、寧遠堡西,北流出邊。經旗界,瀦為大澤,蒙古名沙喇鄂模。有休屠澤,即古瀦野。漢志:「武威縣,休屠澤在東北,古文以為瀦野澤。」水經注:「武威北有休屠澤,俗謂之西海,其東有瀦野澤,俗謂之東海,通謂之瀦野。」有魚海,即白亭海,一名小闊端海子,五澗谷水流入此海。有沙喇鄂模,在休屠澤西。水磨川自寧遠堡北出邊,注入其中,方廣三四十裡。有昌寧湖,直永昌東北、寧遠堡北四十裡,東至鎮番界,多水草楊木。明季青把都遊牧於此。有長草湖,在甯羅山北。有伯顏湖,直平番東北邊外。有雙泉,直永昌西北,亦名雙井。有馬跑泉,直永昌北。有高泉、平泉、赤諾泉。有三井,直鎮番西北,有亂井兒。有青鹽池、鴛鴦白鹽池、小白鹽池,皆在鎮番西北邊外。有紅鹽池,在山丹城北,池產紅鹽,其根可作器。定遠城北有鹽池,所謂吉蘭泰池也。

  額濟納舊土爾扈特部一旗:在阿拉善旗之西,當甘肅甘州府及肅州邊外。袤延八百里。至京師五千五百餘裡。本漢居延縣地,張掖郡都尉治此。後漢安帝時,改置張掖居延屬國,別領居延一城。獻帝建安末,立為西海郡。魏、晉因之。永嘉以後,地屬前涼、後涼、北涼、西涼,相繼割據。元魏為涼州所轄地。隋、唐為甘州、肅州北境。大曆中,陷於吐蕃。宋景德中,地屬西夏,曰威福軍。元,亦集乃路,屬甘肅行中書省。明,甘州、肅州二衛邊外地。元臣翁罕裔。明季為準噶爾所偪,徙居俄境之額濟拉河。額濟拉即窩爾吉譯音之變。土爾扈特居俄久,常遣使入貢。康熙四十二年,其汗阿玉奇之嫂攜其子阿喇布珠爾入藏禮佛,準噶爾阻其歸路,乃款塞乞內屬,賜牧色爾騰。旋定牧額濟納河。雍正七年,封多羅貝勒。乾隆十八年,授劄薩克,世襲。佐領一。以來歸在先,故亦稱舊土爾扈特。不設盟長。牧地跨昆都倫河。東至古爾鼐,南至毛目縣丞民地,西至大戈璧,北至阿濟山。北極高四十一度。京師偏西十七度。旗境有掃林山。明馮勝拔肅州,進至掃林山亦集乃路,即此。別篤山今曰畢道山。明紀,洪武五年,副將軍傅友德下額濟納路,次別篤山,即此。東:旗杆山。北:阿濟山。自哈密北逾天山,至巴裡坤池,又北渡大砂磧幾三四百里,有阿吉山,亦曰阿濟山。山脈自西北阿爾泰山南來,蜿蜒東趨,橫帶瀚海中,起伏不斷,為喀爾喀西路之南境,其長殆三四千里。東南:合黎山,即《禹貢》弱水所經也。水經雲,「合離山在酒泉會水縣東北」,注以為即合黎山。史記正義,山在張掖縣西北二百里。行都司志雲在高臺所北十裡、鎮夷所東北三十裡,與黑山相接。黑山在鎮夷所東北,屹立沙漠中,一名紫塞。其山口東南至肅州百四十裡。東北有狼心山,在金塔寺堡北,南去鎮夷所城五百里,為往來要路。又有孤仁山,在金塔寺堡東北三百五十裡,凡往來哈密北山者,必聚於此。南有毛目城。額濟納河在西套額魯特西界。又弱水源出山丹西南,自與張掖河合,其下通名為張掖河。又討來河發源肅州西南番界中,有三派,最西曰討來河,其西又有哈土巴爾呼河,北流百餘裡,與討來河合,又東北百余裡,南有巴哈、額濟納二河,合流而北,與討來河會為一,又東北流入邊,繞州南至州東北,合西來之水,又東北出邊,過金塔寺,折北轉東,與張掖河合,又北入居延海。昆都倫河自甘肅肅州北流,經旗境,分二道,匯為澤,俱曰居延海。旗東有澤曰大苦水,南直甘肅張掖縣邊外。大苦水之東有二澤,曰騙馬湖,東南有澤曰沙棗湖,亦曰沙棗泉,在肅州東北金塔寺北,沙棗湖之東,直山丹縣邊外,有澤曰豐盈大泉。以上諸澤,皆瀦于沙。又東有昌寧湖、魚海、白海,其上源皆在甘州府、涼州府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