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
錢大昭傳 |
|
錢大昭,字晦之,嘉定人,大昕弟。大昕深于經史,一門群從,皆治古學,能文章,為東南之望。大昭少於大昕者二十年,事兄如嚴師,得其指授,時有兩蘇之比。壯歲游京師,嘗校錄四庫全書,人間未見之秘,皆得縱觀,由是學問益浩博。又善於決擇,其說經及小學之書,能直入漢儒閫奧。嘗欲從事爾雅,大昕與書,謂:「六經皆以明道,未有不通訓詁而能知道者。欲窮六經之旨,必自爾雅始。」大昭乃著《爾雅釋文補》三卷及《廣雅疏義》二十卷。 又著說文統釋六十卷,其例十:一曰疏證以佐古義,凡經典古義與許合者在所必收。二曰音切以複古音,以徐鉉、徐鍇等不知古音,往往誤讀,又許君言讀若某者,即有某音,今並補正;又說文本有舊音,隋書經籍志有說文音隱,顏氏家訓引之。唐以前傳注家多稱說文音某,今並采附本字之下。三曰考異以復古本,凡古本暨古書所引有異同者,悉取以折中。四曰辨俗以正訛字,凡經典相承俗字,及徐氏新補、新附字,皆辨證詳明,別為一卷附後。五曰通義以明互借,凡經典之同物同音,于古本是通用者,皆引經證之。六曰從母以明孳乳,如完、刓、髡、軏等字,皆於元下注雲從此。七曰別體以廣異義,凡重文中之籀、篆、古文、奇字,皆有所從,其許君未言者,亦略釋之;經典兩用者,則引而證焉。八曰正訛以訂刊誤,凡許君不收之字,注中不應有,又字畫脫誤者,並校正之。九曰崇古以知古字,如鷐、鴠、〈渠鳥〉、〈母鳥〉之類,經典有不從鳥者,此古今字,今注曰古用某。十曰補字以免漏略,如由、希、免、畾等三十九字,從此得聲者甚多,而書中脫落,有子無母,非許例,今酌補之,亦別為一卷附後。 大昭于正史尤精兩漢,嘗謂注史與注經不同,注經以明理為宗,理寓於訓詁,訓詁明而理自見。注史以達事為主,事不明,訓詁雖精無益也。每怪服虔、應劭之於漢書,裴駰、徐廣之於史記,其時去古未遠,稗官、載記、碑刻尚多,不能會而通之,考異質疑,徒戔戔於訓詁,乃著兩漢書辨疑四十卷,於地理、官制皆有所得。又仿其例著三國志辨疑三卷。又以宋熊方所補後漢書年表祗取材范書、陳志,乃於正史外兼取山經、地志、金石、子集,其體例依班氏之舊,而略變通之,著後漢書補表八卷。計所補王侯,多於熊書百三十人,論者謂視萬斯同歷代史表有過之無不及。他著有《詩古訓》十二卷,《經說》十卷,《補續漢書藝文志》二卷,《後漢郡國令長考》一卷,邇言》二卷。 生平不嗜榮利,名其讀書之所曰可廬,欲蘄至於古之隨遇自足者。嘉慶元年,舉孝廉方正。 子東垣,字既勤。嘉慶三年舉人。官浙江松陽縣知縣,以艱歸。服闋,補上虞縣。東垣與弟繹、侗,皆潛研經、史、金石,時稱「三鳳」。嘗與繹、侗及同縣秦鑒勘訂鄭志,又與繹、侗、鑒及桐鄉金錫鬯輯釋崇文總目,世稱精本。東垣為學沉博而知要,以世傳孟子注疏繆舛特甚,乃輯劉熙、綦毋邃、陸善經諸儒古注及顧炎武、閻若璩、同時師友之論,附以己見。並正其音讀,考其異同,為孟子解誼十四卷。他著有小爾雅校證二卷,補經義考四十卷,列代建元表,勤有堂文集。 侗,字同人。於曆算之學,亦能究其原本。大昕撰宋遼金元四史朔閏考,未竟而卒,侗證以群書、金石文字,增輯一千三百餘條。日夕檢閱推算,幾忘寢食,卒因是感疾而歿。 朱駿聲,字豐芑,吳縣人。年十三,受許氏說文,一讀即通曉。從錢大昕游,錢一見奇之,曰:「衣缽之傳,將在子矣!」嘉慶二十三年舉人,官黟縣訓導。咸豐元年,以截取知縣入都,進呈所著說文通訓定聲及古今韻准、柬韻、說雅,共四十卷。文宗披覽,嘉其洽,賞國子監博士銜。旋遷揚州府學教授,引疾,未之官。八年,卒,年七十一。 駿聲著述甚博,不求知於世,兼長推步,明通象數。嘗論爾雅太歲在寅,推大昕說,謂其時自以實測之歲星在亥,定太歲在寅,命之曰攝提格以紀年,歲星所合之辰,即為太歲。然歲星閱百四十四年而超一辰,在秦、漢而甲寅之年歲星在醜,太歲應在子。漢詔書以太初元年為攝提格者,因六十紀年之名,歷年以次排敘,不能頓超一辰,故仍命以攝提格也。於是後人以寅、卯等為太歲,強以攝提格等為歲陰。其實爾雅所雲歲陽、歲陰,非如後人說也。他著有左傳旁通十卷,左傳識小錄三卷,夏小正補傳一卷,離騷補注一卷。 子孔彰,字仲我。能傳父業,著有說文粹三編,十三經漢注,中興將帥別傳。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