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
李顒傳 |
|
李顒,字中孚,盩厔人。又字二曲,二曲者,水曲曰盩,山曲曰厔也。布衣安貧,以理學倡導關中,關中士子多宗之。父可從,為明材官。崇禎十五年,張獻忠寇鄖西,巡撫汪喬年總督軍務,可從隨征討賊。臨行,抉一齒與顒母曰:「如不捷,吾當委骨沙場。子善教吾兒矣。」遂行。兵敗,死之。顒母葬其齒,曰「齒塚」。時顒年十六,母彭氏,日言忠孝節義以督之,顒亦事母孝。饑寒清苦,無所憑藉,而自拔流俗,以昌明關學為己任。有餽遺者,雖十反不受。或曰:「交道接禮,孟子不卻。」顒曰:「我輩百不能學孟子,即此一事不守孟子家法,正自無害。」 先是顒聞父喪,欲之襄城求遺骸,以母老不可一日離,乃止。既丁母憂,廬墓三年,乃徒步之襄城,覓遺骸,不得,服斬衰晝夜哭。知縣張允中為其父立祠,且造塚於戰場,名之曰「義林」。常州知府駱鐘麟嘗師事顒,謂祠未能旦夕竣,請南下謁道南書院,且講學以慰學者之望,顒赴之,凡講于無錫,于江陰,于靖江、宜興,所至學者雲集。既而幡悔曰:「不孝!汝此行何事,而喋喋於此?」即戒行赴襄城。常州人士思慕之,為肖像於延陵書院。顒既至襄城,適祠成,乃哭祭招魂,取塚土西歸附諸墓,持服如初喪。 康熙十八年,薦舉博學鴻儒,稱疾篤,舁床至省,水漿不入口,乃得予假。自是閉關,晏息土室,惟昆山顧炎武至則款之。四十二年,聖祖西巡,召顒見,時顒已衰老,遣子慎言詣行在陳情,以所著四書反身錄、二曲集奏進。上特賜禦書「操志高潔」以獎之。顒謂:「孔、曾、思、孟,立言垂訓,以成四書,蓋欲學者體諸身,見諸行。充之為天德,達之為王道,有體有用,有補於世。否則假途干進,於世無補,夫豈聖賢立言之初心,國家期望之本意耶?」居恒教人,一以反身實踐為事,門人錄之,為七卷。是時容城孫奇逢之學盛于北,余姚黃宗羲之學盛于南,與顒鼎足稱三大儒。晚年寓富平,關中儒者鹹稱「三李」。三李者,顒及富平李因篤、郿李柏也。 李因篤,字天生,富平人。明庠生。博學強記,貫串注疏。舉博學鴻儒,試授檢討。未逾月,以母老乞養,詔許之。母歿,仍不出。因篤深于經學,著詩說,顧炎武稱之曰:「毛、鄭有嗣音矣!」又著春秋說,汪琬亦折服焉。 李柏,字雪木,郿縣人。九歲失怙,事母至孝。稍長,讀小學,曰:「道在是矣!」遂盡焚帖括,而日誦古書。避荒居洋縣,入山屏跡讀書者數十年。嘗一日兩粥,或半月食無鹽。時時忍饑默坐,間臨水把釣,夷然不屑也。昕夕謳吟,拾山中樹葉書之。門人都其集曰槲葉集。年六十六,卒。 王心敬,字爾緝,鄠縣人。乾隆元年,舉孝廉方正。心敬論學,以明、新、止至善為歸。謹嚴不逮其師,注經好為異論,而易說為篤實。其言曰:「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是孔子論易,切於人身,即可知四聖之本旨。」著有豐川集、關學編、豐川易說。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