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
劉永福傳 |
|
劉永福,字淵亭,廣西上思人,本名義。幼無賴,率三百人出關,粵人何均昌據保勝,即取而代之。所部皆黑旗,號黑旗軍。 同治末,法人陷河內,法將安鄴構越匪黃崇英謀占全越,擁眾數萬,號黃旗。越王諭永福來歸,永福遂繞馳河內,與法人抗,設伏以誘斬安鄴,覆其全軍。法人大舉入寇,永福軍頻挫。越人懼,乃行成,而授永福為三宣副提督,轄宣光、興化、山西三省,設局保勝,榷釐稅助餉。有黃佐炎者,越駙馬,以大學士督師。永福數著戰功,匿不聞,永福銜之。越難深,國王責令佐炎發兵,六調永福不至,然越王始終思用之。 光緒七年,法人藉詞前約互市紅河,脅越王逐永福。越王佯調解,而陰令勿徙。法大怒,逾歲,入據河內。永福憤,請戰,出駐山西,逕諒山,謁提督黃桂蘭,乞援助。會唐景崧至,面陳三策,永福曰:「微力不足當上策,中策勉為之!」朝旨賞十萬金犒軍,永福入貲為遊擊。戰懷德紙橋,陣斬法將李威利,越王封一等男。既又敗之城下,法人決堤掩其軍,越人具舟拯之出,退頓丹鳳,與法人水陸相持,苦戰三日,部將黃守忠攻最力。敵大創,乃浮艦攻越都,懸萬金購永福,越乞降。永福欲退保勝,黑旗軍皆憤懣,守忠自請以全師守山西,功不居,罪自坐,永福乃不復言退。無何,聞法軍至,遂出駐水田中,而軍已罷困,及戰,大潰,退保興化。 九年,法人要議越事,岑毓英力言土寇可驅,永福斷不宜逐,上韙之,命永福相機規河內,並濟以餉。十年,毓英次嘉喻關,永福往謁,毓英極優禮之,編其軍為十二營。法人聞之,改道犯北寧。永福馳援,逕永祥金,英、法教民梗阻,擊卻之。比至,粵軍已大潰,永福奪還扶朗、猛球炮臺。俄北寧失,力不支,再還興化。複以糧運艱阻,改壁文盤洲大灘,候進止。 毓英奏言:「永福為越官守越地,分所應為,若畀以職,將來邊徼海澨,皆可驅策。」於是擢提督,賞花翎。而李鴻章堅持和議,猶責其騷動。已,和局中變,上令永福軍先進。法人擾宣光,永福窖地雷待之,連日隱卒以誘敵,不敢出。複徙營偪城,三戰皆利。敵援至,毓英遣水師溯河而上,永福夾流截擊,奪其船二十餘艘,斬馘數十級,法人愕走。逾月,法艦入同章,毓英遣將分伏河東西,永福居中策應,兩岸轟擊,敗之,複以全力扼河道。十一年,法軍攻左域,守忠失同章不守,諸軍敗挫,永福退浪泊。停戰詔已下未至,猶大捷臨洮。論勝宣、臨功,賜號依博德恩巴圖魯。和議成,法人要逐如故。張之洞令永福駐思欽,不肯行。景崧危詞脅之,乃勉歸於粵,授南澳鎮總兵。 二十年,中日釁起,命守臺灣,增募兵,仍號黑旗。景崧署巡撫,徙其軍駐台南。及臺北陷,景崧走,台民以總統印綬上永福,永福不受,仍稱幫辦。日艦駛入安平口,擊沉之。攻新竹,相持月餘,兵疲糧絕,永福使使如廈門告急,並電緣海督撫乞助餉,無應者。而台南土寇為內間,引日軍深入,破新化,陷雲林,掇苗栗,轟嘉義,孤城危棘,永福猶死守。日臺灣總督樺山資紀貽書永福勸其去,峻拒之。日軍乃大攻城,城陷,永福亡匿德國商輪,日軍大搜不獲。內渡後,詔仍守欽州邊境。後卒於家。 永福骨瘦柴立,而膽氣過人,重信愛士,故所部皆盡死力雲。 *** 論曰:清初平定臺灣,用兵數十載,始入版圖。甲午議和,遽許割讓,天下莫不同憤焉。台民奮起,擁景崧為總統,建號永清,此實國民自主之始,七日遽亡。景崧初說永福王越,乃自為之,竟不可以終日,雖有知慧,不如乘勢,豈不然哉?永福戰越,名震中外,談黑旗軍,輒為之變色。及其渡台,已多暮氣,景崧又不與和衷,卒歸同敗,此不僅一隅之失也,惜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