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
牛鑒傳 |
|
牛鑒,字鏡堂,甘肅武威人。嘉慶十九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禦史、給事中。道光十一年,出為雲南糧儲道。曆山東按察使、順天府尹、陝西布政使,與巡撫不合,乞病歸。十八年,起授江蘇布政使,署巡撫。 十九年,擢河南巡撫。整頓吏治,停分發,止攤捐;籌銀二十萬兩,津貼瘠累十五縣;築沁河堤,濬衛河:甚有政聲。二十一年六月,河決祥符,水圍省城。鑒率吏民葺城以守,規地勢泄水,賑撫災黎。時水分二流,一環城西南,一由東南行,均注歸德、陳州,入江南境。鑒以正河斷流,決口難遽塞,議急衛省城。水漲不已,西北隅尤當沖,城垣坍陷十餘處,拋磚石成壩,縆钜舟以禦之。奇險迭出,晝夜臨陴,民感其誠,同心守護,有不受雇值者。當事急,河督文沖奏省城卑濕不可複居,請擇地遷移。鑒疏言:「一月以來,困守危城,幸保無虞者,實由人心維繫。若一聞遷徙。各自逃生,誰與防守?恐遷徙未及,水已灌城,變生俄頃,奸民乘機搶掠,法令不行,情狀不堪設想。節交白露,水將漸消,惟有殫竭血誠,堅忍守禦,但得料物應手,自可化險為平。」命大學士王鼎、侍郎慧成往勘。鑒與合疏言省城可守不可遷,決口可堵不可漫,並劾文沖漠視延誤狀,於是褫文沖職。秸料大集,繕治堤壩,水亦漸退,守城凡六十餘日而卒完。命偕王鼎等興工塞決。 會英兵犯浙江,裕謙殉於寧波,命鑒代署兩江總督,尋實授。十月,至蘇州受事,閱海口,偕提督陳化成治防,繕台增炮,沿海以土塘為蔽,駐四營居中策應。二十二年四月,英兵既陷乍浦,遂窺吳淞口。五月,敵艦七十餘艘來攻,鑒偕化成督戰,擊沉賊船三,西炮臺及戰艦皆被毀。敵以小舟載兵由小沙背登陸,徐州鎮總兵王志元兵先潰,化成死之。鑒退嘉定,而寶山、上海相繼陷。又退昆山,收集潰兵。壽春鎮總兵尤渤守松江,敵兩次來犯,皆擊卻之。英艦聚泊吳淞口外,揚言將北犯天津。六月,突入江,乘潮上駛,直越圌山關,鑒由京口退保江寧。提督齊慎、劉允孝迎戰京口,不利,退守新豐。鎮江陷,副都統海齡死之。敵艦分薄瓜洲,揚州震動,鹽運使但明倫聽商人江壽民計,賂以六十萬金,遂犯江寧,艦泊下關。 鑒初專防海口,倚陳化成,沿江鵝鼻嘴、圌山關諸要隘倉猝調兵,益無足恃。化成既死事,鑒知不能複戰,連疏請議撫。耆英、伊裡布先後奉命至,英人索五處通商及償款,諸臣未敢遽允;敵兵遂登岸,置大炮臨城,乃悉許之。合疏以保全民命為請,略曰:「江寧危急,呼吸可虞,根本一摧,鄰近皖、贛、鄂、湘皆可航溯。彼所請雖無厭,而通市外無他圖。與其結兵禍而毒生靈,曷若捐钜帑以全大局?廈門敵軍雖退,尚未收復。香港、鼓浪嶼、定海、招寶山仍未退還,使任其久踞逡巡,不如歸我土地。既原循例輸稅,即為悔禍鄉風。此後彼因自護租岸,我即以捍蔽海疆,未始非國家之福。所請平禮虛文,不妨假借。事定之後,亦應釋俘囚以堅和好,寬脅從以安反側。」並附詳條目以聞。八月,和議成,英兵悉退出海洋。 尋以貽誤封疆罪,褫職逮問,讞大辟,二十四年,釋之,命赴河南中牟河工效力。工竣,予七品頂戴,以六部主事用,回籍。咸豐三年,粵匪北擾,予五品頂戴,署河南按察使。四年,命卸任,勸捐募勇,赴陳州,偕徐廣縉剿撚匪,破潁州賊李士林于阜陽方家集,焚其巢,加按察使銜。五年,又破之于霍丘三河,士林尋於湖北就撫。鑒深得河南民心,前勸捐中牟大工,得錢二百萬緡,至是集軍餉複及百萬。敘功,加二品頂戴。以病乞歸。八年,卒。 *** 論曰:顏伯燾懷抱忠憤,而無克敵致果之具。怡良不附和琦善,亦無建樹。祁宇依違和戰之間,苟全而已。劉韻珂以術馭人,陰主和議。牛鑒以循吏處危疆,身敗名裂。要之籌邊大計,朝廷無成算,則膺封圻之寄者為益難,況人事之未盡乎?嗚呼!論世者當觀其微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