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
怡良傳 |
|
怡良,瓜爾佳氏,滿洲正紅旗人。刑部筆帖式,洊升員外郎。道光八年,出為廣東高州知府,調廣西南寧。曆雲南鹽法道,山東鹽運使,安徽、江蘇按察使,江西、江蘇布政使。 十八年,擢廣東巡撫。禁煙事起,林則徐、鄧廷楨主之,怡良偕預其事。二十年,兼署粵海關監督。及琦善至,撤防議撫,疏請暫示羈縻,怡良及將軍阿精阿皆不列銜。二十一年正月,沙角、大角炮臺既失,琦善私許通商,並給香港,義律行文大鵬協撤回營汛。怡良疏陳曰:「自琦善到粵以後,辦理洋務,未經知會。忽聞傳說義律已在香港出示,令民人歸順彼國。提臣移諮副將鈔呈偽示,臣不勝駭異。大西洋自前明寄居澳門,相沿已久,均歸中國同知、縣丞管轄,議者猶以為非計。今英人竟占踞全島,去虎門甚近,片帆可到。沿海之地,防不勝防,犯法之徒,必以為藏納之藪,地方因之不靖,法律有所不行。更恐洋情反覆,要求不遂之時,仍以非禮相向,雖欲追悔,其何可及!聖慮周詳,無遠不照,何待臣鰓鰓過計。但忽聞海疆要地,外人公然主掌,天朝百姓,稱為英國之民,臣實不勝憤恨。一切駕馭機宜,臣無從悉其顛末。惟上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欽奉諭旨,調集兵丁,預備進剿,並令琦善同林則徐、鄧廷楨妥辦,均經宣示。臣等請添募兵勇,固守虎門,防堵要隘。今英人窺伺多端,實有措手莫及之勢。不敢緘默,謹以上聞。」於是詔斥琦善專擅之罪,褫職逮治,怡良兼署總督。英兵尋陷虎門,命怡良會同參贊大臣楊芳進剿,合疏請許英屬港腳商船貿易,詔斥怠慢軍心,奪職留任。 是年秋,授欽差大臣,會辦福建軍務,署閩浙總督,尋實授。時英兵已去廈門,其留泊鼓浪嶼者僅數艘。及和議成,福州、廈門皆開口岸,命偕巡撫劉鴻翱議善後事宜,籌辦通商,兼署福州將軍。先是臺灣鎮、道禦敵,迭有擒斬,英人追訴其妄殺冒功,命怡良渡臺灣查辦,總兵達洪阿、道員姚瑩逮京。當和議初定,怡良不能為之剖雪,為時論所譏。二十三年,乞病歸。 咸豐二年,起授福州將軍,偕協辦大學士杜受田治山東賑務。三年,授兩江總督。江寧、鎮江已陷,暫駐常州。粵匪方熾,兵事由欽差大臣琦善、向榮主之,分駐大江南北。上海逆匪劉麗川踞城,連陷川沙、青浦、南匯、嘉定、寶山。麗川,粵人,商於滬。初起,冒用洋行公司鈐記出示,眾論洶洶,疑有通洋情事。怡良疏請閩、浙、江西絲茶暫行停運,使洋商失自然之利,急望克復,自能嚴斷濟賊。巡撫吉爾杭阿率兵進剿,逾年乃平。時各國因在廣東爭入城,與總督葉名琛齟齬,每赴上海有所陳議,諭怡良隨時妥辦,勿徇要求。 五年,粵匪攻金壇,遣總兵傅振邦、虎嵩林會西安將軍福興、漳州鎮總兵張國梁進剿,連捷,解圍。國梁進克東壩,福興與之不洽,詔怡良密察以聞。奏言:「國梁勇戰,福興所不及,人皆重張輕福。因有芥蒂,請分調以免貽誤。」尋命福興赴江西剿賊。大軍圍江寧,久無功,賊勢益蔓。七年,以病請解,允之。同治六年,卒。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