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
長齡傳 |
|
長齡,字懋亭,薩爾圖克氏,蒙古正白旗人,尚書納延泰子,惠齡之弟也。乾隆中,由翻譯生員補工部筆帖式,充軍機章京,擢理藩院主事。從征甘肅、臺灣、廓爾喀,累擢內閣學士,兼副都統。嘉慶四年,授右翼總兵。五年,赴湖北剿教匪,為領隊大臣,數敗高天升、馬學禮于川、楚交界,授宜昌鎮總兵。又敗徐天德、苟文明等。六年,擢湖北提督,署總督。七年,敗樊人傑、曾芝秀等,予雲騎尉世職。以病回京,曆左翼總兵,出為古北口提督。九年,授安徽巡撫,擒蒙城教匪余連。十年,調山東。十二年,擢陝甘總督,討平西寧叛番。十三年,坐在山東供應欽差侍郎廣興動用庫帑,褫職,戍伊犁。尋予藍翎侍衛,充科布多參贊大臣。十六年,授河南巡撫。十八年,複授陝甘總督,剿擒南山匪首萬五等,晉騎都尉世職。 二十一年,予都統銜,充伊犁參贊大臣,命察治回匪圖爾邁善獄,劾罷將軍松筠,遂代之。二十二年,複授陝甘總督。道光元年,加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留總督任。二年,署直隸總督。會青海野番滋事,命回陝甘,遣總兵穆爾泰、馬騰龍討平之,賜雙眼花翎,拜文華殿大學士,管理藩院事,召還京。尋以青海奏凱後,野番複渡河劫掠,奪雙眼花翎。三年,授軍機大臣,管理戶部三庫,充總諳達。四年,出為雲貴總督,五年,調陝甘,改授伊犁將軍。 初,回疆自乾隆中戡定後,歲徵貢稅頗約。旋懲于烏什之亂,由辦事大臣縱肆激變,益慎選邊臣,回民賴以休息。久之,法漸弛,蒞其任者,往往苛索伯克,伯克又斂之回民。嘉慶末,參贊大臣斌靜尤淫虐,失眾心。張格爾者,回酋大和卓木博羅尼都之孫也。博羅尼都當乾隆中以叛誅,至是張格爾因眾怨糾安集延、布魯特寇邊。道光二年,逮治斌靜,代以永芹,亦未能撫馭。四年秋、五年夏兩次犯邊,領隊大臣巴彥圖敗績,遂益猖獗。 六年六月,張格爾大舉入卡,陷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闐四城,命陝甘總督楊遇春駐哈密,督兵進剿。長齡疏言:「逆酋已踞巢穴,全域蠢動。喀城距阿克蘇二千里,四面回村,中多戈壁,非伊犁、烏魯木齊六千援兵所能克。請速發大兵四萬,以萬五千分護糧台,以二萬五千進戰。」詔授長齡揚威將軍,遇春及山東巡撫武隆阿為參贊,率諸軍討之。十月,師抵阿克蘇。時提督達淩阿等已敗賊渾巴什河,張格爾以眾三千踞柯爾坪,令提督楊芳襲破之。大雪封山,兵止未進,疏言:「前奉旨兵分二路,正兵由中路台站、奇兵由烏什草地,繞出喀城,斷其竄遁。惟烏什卡倫外直抵巴爾昌,山溝險狹,戈壁數百里,所經布魯特部落,半為賊煽,未可孤軍深入。且留防阿克蘇、烏什、庫車兵八千餘,其延、綏、四川兵尚未到。進剿之步騎止二萬二千,兩路相距二十餘站,聲息不通。喀城賊眾不下數十萬,非全軍直搗,反正為奇,難期無失。喀城邊外凡十卡,皆接外夷,恐賊敗遁,已諭黑回約眾邀截。」 七年二月,師至巴爾楚軍台,為喀、葉二城分道處,複留兵三千以防繞襲。進次大河拐,賊屯洋阿爾巴特,夜來犯營,卻之。遂由中路進,殲賊萬餘,擒五千。越三日,張格爾拒戰于沙布都爾,多樹葦,決水成沮洳,賊數萬臨渠橫列。乃令步卒越渠鏖鬥,騎兵繞左右橫截入陣,賊潰,追逾渾水河,擒斬萬計。又越二日,進剿阿瓦巴特,分三路掩殺,俘斬二萬有奇。追至洋達瑪河,距喀城僅十餘裡,賊悉眾十余萬背城阻河而陣,亙二十餘裡,選死士夜擾其營。會大風霾,用楊遇春策,遣索倫千騎繞趨下游牽賊勢,大兵驟渡上游蹙之,賊陣亂,乃大奔,乘勝抵喀什噶爾,克之。時三月朔日也。張格爾已先遁,獲其侄與甥,及安集延酋推立汗、薩木汗。分兵令遇春下英吉沙爾、葉爾羌,芳下和闐,於是四城皆複。 上以元惡漏網,嚴詔詰責,限速捕獲。六月,遇春、芳率兵八千出塞窮追,遇春屯色勒庫,芳屯阿賴,諭各部落擒獻。浩罕遣諜誘官軍入伏,鏖戰幾殆,僅得出險。詔斥諸將老師糜餉,留兵八千,餘命遇春率兵入關,芳代為參贊。當大軍之出,密詔詢將軍、參贊:事平後,西四城可否仿土司分封。至是,長齡疏言:「愚回崇信和卓,猶西番崇信達賴,即使張逆就擒,尚有兄弟之子在浩罕,終留後患。八千留防之兵難制百萬犬羊之眾。博羅尼都之子阿布都哈裡尚羈在京師,惟有赦歸,令總轄西四城,可以服內夷、制外患。」武隆阿亦以為言。上切責其請釋逆裔之謬,並革職留任,命那彥成為欽差大臣,代長齡籌善後。 張格爾傳食諸部落,日窮蹙。長齡等遣黑回誘之,率步騎五百,欲乘歲除襲喀城。芳嚴兵以待,賊覺而奔,追至喀爾鐵蓋山,擊斬殆盡。張格爾僅餘三十人,棄騎登山,副將胡超、都司段永福等擒之。八年正月,捷聞,上大悅,錫封長齡二等威勇公,世襲罔替,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紫韁,授御前大臣。諸將封賞有差。五月,檻送張格爾于京師,上禦午門受俘,磔於市。晉長齡太保,賜三眼花翎,圖形紫光閣。尋回京,命親王大臣迎勞,行抱見禮於勤政殿。授閱兵大臣,管理藩院及戶部三庫,正大光明殿賜凱宴,賜銀幣,授領侍衛內大臣。恩禮優渥,並用乾隆朝故事,時稱盛焉。 十年秋,浩罕以內地安集延被驅逐,貲產皆鈔沒,積怨憤,遂挾張格爾之兄玉素普及其党博巴克等複入邊,圍喀什噶爾、英吉沙爾二城,且犯葉爾羌。覆命長齡為揚威將軍,往督師。會葉爾羌辦事大臣璧昌連破賊,長齡令參贊哈哴阿、提督胡超分路進援喀、英二城,賊聞風解圍遁出塞。於是偕伊犁將軍玉麟合疏陳善後事,略曰:「此次入寇,與張格爾不同,不過烏合夷眾,挾驅逐鈔沒之憾,虜掠取償,無志於土地人民。各白回畏賊騷掠,助順守禦,亦非上年甘心從逆之比。此時戰緩而守急。惟兵未至而賊已先逃,兵久駐而賊無一獲,戰守俱無長策。諸臣條奏增兵廣屯,以省徵調,言之似易,行之實難,即收效亦在數十年之後。若仿土司以西四城付阿奇木伯克,回性懦弱,非浩罕敵;苟無官兵守禦,賊至必如入無人之境。臣等再四籌商,統兵之人宜立不敗之地,斯能制人而不為人制,惟有移參贊大臣于葉爾羌,其地本回疆都會,距喀什噶爾六站,在不遠不近之間。再移和闐領隊大臣備調遣。喀什噶爾留換防總兵一,與英吉沙爾領隊為犄角。巴爾楚克駐守總兵一,為樹窩子咽喉鎖鑰。六城相距均不過數百里。於西四城額兵六千之外,留伊犁騎兵三千,陝甘綠營兵四千,量分駐守,而以重兵隨參贊居中調度。新兵糧餉,請於各省綠營兵額內裁百分之二,歲省三十余萬,以為回疆兵餉。俟屯田有效,即以回疆兵食守回疆,仍撤回內地餉額。」又疏請招民開墾西四城閑地以供兵糈。又請添設同知二、巡檢五,由陝、甘選勤能之員任之。並下廷議,往復再三,罷設文員,減滿、漢兵二千五百名,新增餉需不過十萬兩,各城額徵糧科可敷供支,乃允行。以璧昌為參贊大臣,各城聽節制。其辦事、領隊各大臣,命長齡等保奏任用。 浩罕懼大軍出討,乞援俄羅斯,俄人拒之,乃遣頭人詣軍求通商。長齡責縛獻賊目,釋還兵民,來報原還俘虜,複乞免稅,並給還所沒貲財。上方欲示以寬大,且謂獻犯亦不足信,一切允之。浩罕喜過望,進表納貢通商如故,邊境乃安。 長齡駐回疆凡兩載,十二年,回京,晉太傅,管理兵部,調戶部,賜四開褉袍。十七年,以病乞休,上親視其疾,溫詔慰留。以八十壽,晉一等公爵。次年,卒,上震悼,親奠,賜金治喪,入祀賢良祠、伊犁名宦祠,諡文襄。十九年,命每次謁陵後,賜奠其墓。子桂輪,襲公爵,官至烏裡雅蘇台、杭州將軍,諡恪慎。孫麟興,襲爵,亦官烏裡雅蘇台將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