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畢沅傳


  畢沅,字纕蘅,江南鎮洋人。乾隆十八年舉人,授內閣中書,充軍機處章京。二十五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再遷庶子。三十一年,授甘肅鞏秦階道。從總督明山出關勘屯田,調安肅道。擢陝西按察使。上東巡,覲行在,備言甘肅旱。諭治賑,並免逋賦四百萬。擢布政使,屢護巡撫。師征金川,遣沅督餉,軍無匱,授巡撫。河、洛、渭並漲,朝邑被水。治賑,全活甚眾。幕民墾興平、盩厔、扶風、武功荒地,得田八十餘頃。濬涇陽龍洞渠,溉民田。嘉峪關外鎮西、迪化士子赴鄉會試者,奏請給驛馬。置姬氏五經博士,奉祀文、武、成、康四王及周公陵墓。修華嶽廟暨漢、唐以來名跡,收碑碣儲學宮。屢署總督。四十一年,賜孔雀翎。四十四年,丁母憂,去官。四十五年,陝西巡撫缺員,諭:「沅在西安久,守制將一年。命往署理,非開在任守制例也。」

  四十六年,甘肅撒拉爾回蘇四十三為亂,沅會西安軍伍彌泰、提督馬彪發兵討之。事平論功,賜一品頂帶。甘肅冒賑事發,禦史錢灃劾沅瞻徇,降三品項戴。四十八年,複還原品,尋實授巡撫。四十九年,甘肅鹽茶廳回田五複亂,沅遣兵分道搜剿。上命大學士阿桂視師,沅治軍需及驛傳供億,屢得旨獎勵。

  沅先後撫陝西十年,嘗奏:「足民之要,農田為上。關右大川,如涇、渭、灞、滻、灃、滈、潦、潏、河、洛、漆、沮、汧、汭諸水,流長源遠。若能就近疏引,築堰開渠,以時蓄泄,自無水旱之虞。古來雲中、北地、五原、上郡諸處畜牧,為天下饒,若酌籌閑款,市牛羊駝馬,為畀民試牧;俟有孳生,交還官項,餘則畀其人以為資本。耕作與畜牧相兼,實為邊土無窮之利。」議未行。

  五十年,調河南巡撫。奏:「河北諸府患旱,各屬倉儲,蠲緩賑恤,所存無多,請留漕糧二十萬備賑。」既又請緩徵民欠錢糧,並展賑,上溫諭嘉之。命詣胎簪山求淮水真源,禦制淮源記以賜。五十一年,賜黃馬褂。授湖廣總督。伊陽盜秦國棟戕官,上責沅捕治未得,命仍回巡撫。五十三年,複授湖廣總督。江決荊州,發帑百萬治工。沅奏:「江自松滋下至荊州萬城堤,折而東北流,南逼窖金,荊水至無所宣洩。請築對岸楊林洲土壩、雞嘴石壩,逼溜南趨,刷洲沙無致雍遏。」又請修襄陽老龍堤、常德石櫃堤、潛江仙人堤,鑿四川、湖北大江險灘,便雲南銅運。

  五十九年,陝西安康、四川大寧邪教並起,稱傳自湖北,沅赴襄陽、鄖陽按治,降授山東巡撫。上以明年歸政,令督撫察民欠錢糧豁免,奏蠲山東積逋四百八十七萬、常平社倉米谷五十萬四千余石。六十年,仍授湖廣總督。

  湖南苗石三保等為亂,命赴荊州、常德督餉,以運輸周妥,賜孔雀翎。嘉慶元年,枝江民聶人傑等挾邪教為亂,破保康、夾鳳、竹山,圍襄陽,沅自辰州至枝江捕治。當陽又陷,複移駐荊州,上命解沅總督。旋克當陽,獲亂渠張正謨等,覆命沅為總督如故,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尋奏亂渠石三保、吳半生、吳八月等皆就獲,惟石柳鄧未獲;請撤各省兵,留二三萬分駐苗疆要隘。上諭曰:「撤兵朕所原,但平隴未克,石柳鄧未獲,豈能遽議及此?」尋獲石柳鄧。上命沅馳赴湖南鎮撫。疏言:「樊城為漢南一都會,請建磚城,以工代賑。」二年,請以提督移辰州,增設總兵駐花園汛。尋報疾作,手足不仁,賜活絡丸。旋卒,贈太子太保。四年,追論沅教匪初起失察貽誤,濫用軍需帑項,奪世職,籍其家。

  沅以文學起,愛才下士,職事修舉;然不長於治軍,又易為屬吏所蔽,功名遂不終。

  ***

  論曰:富勒渾、秉恬、鄂寶餫金川之軍,績當臨清之亂,圖思德招緬甸之使,步瀛禦石峰堡之變,嗣曾肅臺灣之政,永清受安南之降,世勳屢卻暹羅、安南幹請。若英吉利入貢,中外交涉,于此萌芽。川、楚教匪,沅當其始,久而後定。諸人者皆身膺疆寄,與兵事相表裡,功罪不同,賞罰或異;欲求其事始末,固不可略焉,故類而錄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