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楊素蘊傳


  楊素蘊,字筠湄,陝西宜君人。順治九年進士,授直隸東明知縣。東明當河決後,官舍城垣悉敗,民居殆盡,遺民依丘阜,僅數十家。素蘊至,為繕城郭,招集流亡,三年戶增至萬餘。山東群盜任鳳亭等剽掠旁郡,擾及畿南。素蘊設計降其渠,散其脅從。十七年,舉卓異,行取,授四川道禦史。疏言:「臣言官也,宜以言為事。然今天下所患,正在議論多而成功少。國家建官分職,各有所事。誠使司舉劾,籌財用,任封疆,理刑獄,各舉其職,則平天下無餘事。更原皇上推誠禦物,肅大閑,寬小眚,俾人人得展其才,尤端本澄源之要也。」

  時吳三桂鎮雲南,郡縣吏得自辟署,謂之「西選」。漸乃題用朝臣,無複顧忌。素蘊疏言:「三桂以上湖南道胡允等十員題補雲南各道,並有奉差部員在內,深足駭異。爵祿者人主之大柄,綱紀者朝廷之大防,柄不可移,防不可潰。前此經略用人,特命二部不得掣肘,亦惟以軍前效用及所轄五省各官酌量題請,從未聞敢以他行省及現任京官坐缺定銜者也。且疏稱求於滇省既苦索駿無從,求于遠方又恐叱馭不速,則湖南、四川距雲南猶近,若京師、山東、江南相去萬里,不知其所謂遠者更在何方?皇上特假便宜,不過許其就近調補。若盡天下之官,不分內外,不論遠近,皆可擇而取之,何如歸吏部銓授,尤為名正言順。縱或雲、貴新經開闢,料理乏人,諸臣才品為藩臣所素知,亦宜請旨令吏部簽補;乃徑行擬用,不亦輕名器而褻國體乎?人臣忠邪之分,起於一念之敬肆。藩臣揚曆有年,應知大體。此舉為封疆計,未必別有深心,然防微杜漸,當慎於幾先。祈申飭藩臣,嗣後惟力圖進取,加意撫綏,一切威福大權,俱宜稟自朝廷,則君恩臣誼兩盡其善。」疏下部。

  十八年,聖祖即位,輔臣柄政,出素蘊為川北道。三桂見素蘊前奏,惡之,具疏辨,並摘「防微杜漸」語,謂意含隱射,語伏危機。詔責素蘊回奏,素蘊言:「防微杜漸,古今通義。臣但期藩臣每事盡善,為聖世純臣,非有他也。」下部議,坐素蘊巧飾,當降調,罷歸。

  居十年,三桂反。尚書郝惟訥、冀如錫,侍郎楊永甯交章請起用,惟訥詞尤切,略言:「素蘊首劾三桂,雲當防微杜漸。在當日反狀未形,似屬杞憂。由今觀之,則素蘊先見甚明,且為國直陳,奮不自顧,其剛腸正氣,實有大過人者!亟宜優錄。」乃命發湖廣軍前,以原品用。會丁父憂,服闋,乃赴軍前。總督蔡毓榮題補湖廣提學道,部議當以現辦軍務參議道題補。康熙十七年,題補下荊南道。時襄陽總兵楊來嘉、副將洪福等叛應三桂。大軍運餉,自襄至房、保路險陿,舟車不通,歲調襄陽、安陸、德安三郡丁夫擔負,餉苦不繼。素蘊訪知穀城有小溪可通舟,乃按行山谷開餉道,由是水運通利,省丁夫什九,軍乃無乏。遷山西提學道。二十四年,任滿,薦舉擢通政司參議,累遷順天府尹。二十六年,授安徽巡撫。會歲饑,上疏請賑。甫拜疏,即檄州縣開倉賑給,全活甚眾。

  尋調湖廣巡撫。夏逢龍亂初定,脅從尚眾,人情恇擾,一夕數驚。素蘊首嚴告訐之禁,反側以安。二十八年,大旱,疏請蠲免武昌等屬三十二州縣錢糧,上遣戶部郎中舒淑等會督撫勘災。舒淑至武昌,素蘊適患暑疾,令布政使於養志從總督丁思孔往勘。尋稱病乞休,上疑其讬疾,奪官。命甫下而素蘊已卒。

  先是,湖北郡縣疾苦最甚者,如沔陽、江陵、漢陽、嘉魚濱江地陷未蠲賦額,咸甯、黃陂、景陵谷折,江夏、崇陽、武昌、通城、漢陽、漢川、雲夢、孝感、應城谷田科重,監利一年兩賦,為民害數十年。素蘊得其實,條為兩疏。未及上而病革,口授入遺疏,曰:「此疏行,吾目瞑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