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吳興祚傳


  吳興祚,字伯成,漢軍正紅旗人,原籍浙江山陰。父執忠,客禮親王代善幕,授頭等護衛。興祚自貢生授江西萍鄉知縣。金聲桓叛,郡縣多被寇,萍鄉以有備獨完。坐事罷。旋以守禦功複官,授山西大寧知縣,遷山東沂州知州。白蓮教嘯聚為患,興祚開諭散遣之。複坐事降補江南無錫知縣。縣吏虧庫帑,更數政未得償,官罷不能去。興祚至,為請豁除,其當償者出私財代輸。清丈通縣田,編號繪圖,因田徵賦。飛詭隱匿,皆不得行。縣徭役未均,最煩苦者為圖六。興祚以入官田徵租雇役,民害乃除。歲饑,為粥食餓者。八旗兵駐防蘇州,興祚請於領兵固山,單騎彈壓。兵或取民雞,立笞之,皆奉約束。塘溢,兵不得渡,立竹於塘旁,懸燈以為識,騎行如坦途。

  康熙十三年,遷行人,仍留知縣事,用漕運總督帥顏保薦,超擢福建按察使。有朱統錩者,號明裔,耿精忠私署敉遠將軍,及精忠降,自稱宜春王,據貴溪為亂,與福建錯壤。興祚輕騎至光澤,撫其將陳龍等,遣降將陽自歸為內應,令龍導師入,其將馮珩等縛統錩,率兵三千以降。

  十七年,擢巡撫。時鄭錦踞臺灣,遣其驍將劉國軒等陷漳、泉屬縣,複圍泉州。興祚率標兵自興化赴援,至仙遊,錦將黃球等率二千人結土寇萬餘屯白鴿嶺。興祚分兵三道,自當中路,與戰,自辰至酉,相持不即退。興祚遣兵自間道奪白鴿嶺關口,斬級六百,墮岸溺水死者甚眾,寇乃潰走,追敗之於嶺頭灣,複永春、德化二縣。國軒自泉州走入海,以巨艦數百出沒赤嶼、黃崎諸處。興祚遣總兵林賢等統水師出海,分三路夾攻,焚敵艦六十餘,俘斬六千有奇。疏報捷,並言:「海逆逼犯漳、泉,大軍由陸路進發,跋涉疲難。臣前捐募水兵,一戰破賊,但兵力稍薄,未易輕取廈門。若得水師二萬,再添造戰船,可直搗巢穴,掃蕩鯨波。」詔允行。

  十八年,國軒率兵二千至郭塘、歐溪頭,欲斷江東橋以犯長泰,興祚與都統吉勒塔布、總督姚啟聖會師擊走之。興祚遣驛傳道王國泰等招降錦將蔡沖琱、林忠等三百八十五人,兵萬二千五百,拔難民千二百,得舟六十七。敘前後功,進秩正一品。

  十九年,疏言:「鄭錦盤踞廈門,沿海生靈受其荼毒。臣去冬新造戰船,水師提督萬正色分配將士,自閩安出大洋操練。俟舊存船艘修葺完整,江南炮手齊集,即相機進取廈門。」二月,正色師進海壇,興祚自泉州會甯海將軍拉哈達、總兵王英等赴同安,攻克汭洲、潯尾諸隘。渡海,拉哈達出中路,英右,興祚左,奮戰,敵大潰,遂克廈門。時正色已取海壇,降錦將朱天貴等,複遣兵取金門,餘眾悉竄臺灣。捷聞,詔嘉獎,下部優敘。興祚因請留澳民防守,蠲荒田租糧,減關課。正色亦請於海澄、廈門分兵駐守。上命侍郎溫岱赴福建會議。溫岱至,啟聖與言正色複海壇,與天貴先有約乃進兵,無殺賊攻克事。溫岱還京師,兵部據其言,議興祚冒功,上命仍議敘,予世職拜他喇布勒哈番兼拖沙喇哈番。

  二十年,擢兩廣總督。興祚上官,疏言尚之信在廣東橫徵苛斂,民受其害數十年。因舉鹽埠、渡稅、稅總店、漁課諸害,悉奏罷之。自遷界令下,廣東沿海居民多失業,興祚疏請展界,恣民捕采耕種。上遣尚書杜臻、內閣學士石柱會興祚巡曆規畫,兵民皆得所。又言潮州海汛遼闊,商民往來貿易,恐宵小潛蹤,應令澄海協達濠營水汛官兵船隻改歸南澳水師鎮統轄,與碣石鎮互相聯絡,巡防外海島嶼,詔並允行。二十四年,疏請於廣東、廣西二省設爐鼓鑄,給事中錢晉錫、禦史王君詔疏劾興祚鼓鑄浮冒,下吏議,當鐫秩,命以副都統用。

  三十一年,授歸化城右翼漢軍副都統,複坐事鐫秩。三十五年,上征噶爾丹,命自呼坦和碩至寧夏安十三塘,興祚原效力坐沙克舒爾塘,未幾,復原秩。三十六年,卒。

  興祚為政持大體,除煩苛,卒後遠近戴之。曆官之地,並籥祀名宦。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