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清史稿 | 上頁 下頁 |
徐元文傳 |
|
徐元文,字公肅,江西昆山人。初冒姓陸,通籍後複姓。少沉潛好學,與兄乾學、弟秉義有聲于時,稱為「三徐」。 元文舉順治十六年進士第一,世祖召見乾清門,還啟皇太后曰:「今歲得一佳狀元。」賜冠帶、蟒服,授翰林院修撰。從幸南苑,賜乘禦馬。嘗奉命撰孚齋說,孚齋,世祖讀書所也,上覽之稱善,命刊行。康熙初,江南逋賦獄起,元文名麗籍中,坐謫鑾儀衛經歷,事白,復原官。丁父憂,居喪行古禮。起補國史院修撰,累遷國子監祭酒,充經筵講官。 元文閒雅方重,音吐宏暢,進講輒稱旨。元文疏請「敕直省學臣間歲一舉優生,鄉試仍複副榜額,俱送監肄業」。並著為令。複請永停納粟,章下所司。居國學四年,端士習,正文體,條教大飭。其後上語閣臣:「徐元文為祭酒,規條嚴肅。滿洲子弟不率教者,輒加撻責,鹹敬憚之,後人不能及也。」十三年,遷內閣學士,改翰林院掌院學士,充日講起居注官,教習庶吉士。 先是熊賜履在講筵,累稱說孔、孟、程、朱之道,上欲博覽前代得失之由,命詞臣以通鑒與四書參講。元文因取朱子綱目,擇其事之系主德、裨治道者,採取先儒之說,參以臆斷,演繹發揮,按期進講。尋以母憂歸。十八年,特召監修明史,疏請徵求遺書,薦李清、黃宗羲、曹溶、汪懋麟、黃虞稷、姜宸英、萬言等,徵入史館,不至者,錄所著書以上。尋補內閣學士。時有議遣大臣巡方者,元文言於閣中曰:「巡方向遣禦史,以有台長約束,故僨事者鮮。若遣大臣,或妄作威福,誰能禁之?」因入告,事得寢。 明年,擢左都禦史。會師下雲南,吳三桂之徒多率眾歸附,耗餉不貲。元文疏言:「三桂遺孽,旦夕伏誅。凡脅從之眾,恩許自新。若仍留本土,既非永久之規;移調他方,亦多遷徙之費。統以別將,則猜疑未化,終涉危嫌;攝之歸旗,則放恣既久,猝難約束。請以武職及入伍者,與綠旗一體錄用。餘俱分遣為民,以裕餉需。至耿精忠、尚之信、孫延齡舊隸將弁,尤宜解散,勿仍藩旗名目。」又請「革三藩虐政,在粵者五:曰鹽埠,曰渡稅,曰總店,曰市舶,曰魚課;在閩者四:曰鹽稅,曰報船,曰冒擾驛夫,曰牙行渡稅;在滇者四:曰勳莊,曰圈田,曰礦廠,曰冗兵。」疏入,俱下所司議行。 初,禦史劉安國請察隱占田畝,州縣利有升敘,多捏報累民。元文力言其弊,謂名為加稅,實耗糧戶。請飭督撫檢舉,複條列近時督撫四弊。時部例捐納官到任三年後稱職者,具題升轉;不稱職者,罷之。既,複令捐銀者免其具題,又生員得捐納歲貢。元文言捐納事例,系一時權宜,請于收復滇南之日,降詔停止,言甚剴切。 雲南平,告廟肆赦,廷臣多稱頌功德。元文獨言:「聖人作易,于泰、豐、既濟諸卦,垂戒尤切。景運方新,原皇上倍切諮儆。兼諭大小臣工,洗心滌慮,毗贊大業。勿狃目前之淺圖,務培國家之元氣。振紀綱以崇大體,核名實以課吏材,崇清議以定國是,厲廉恥以正人心,端教化以圖治本,抑營競以儆官邪,敦節儉以厚風俗,正名分以絕奸萌,並當今急務。」上俞之。 時方嚴窩逃之禁,杭州將軍馬哈達以民間多匿逃人,請自句攝,勿移有司。元文曰:「是重擾民也。無已,當令督撫會同將軍行之。」京師奸人,多掠平民賣旗下,官吏豫印空契給之,屢發覺,元文疏請禁止。又八旗家人投水、自經,報部者歲及千人,疏請嚴定處分。上俱從之。京察計典罷官者,謀入貲捐複,元文力持不可,遂罷議。先後疏劾福建總督姚啟聖縱恣譎詐,杭州副都統高國相縱兵虐民,兩淮巡鹽禦史堪泰徇庇貪官,禦史蕭鳴鳳居喪蔑禮,俱讞鞫得實,惟啟聖辨釋。二十二年,以會推湖北按察使,坐所舉不實,鐫三秩調用。尋命專領史局。二十七年,複代其兄乾學為左都禦史,遷刑部尚書,調戶部。二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掌翰林院事。 上南巡,幸蘇州,以江南浮糧太重,有旨詢戶部。元文考宋、元以來舊額官田、民田始末及前明歷代詔書以聞。元文在內閣,上複諭及之,元文頓首曰:「聖明及此,三吳之福也。」因下九卿議,有力尼之者,事遂寢。 元文兄乾學,豪放,頗招權利,坐論罷;而元文謹禮法,門庭肅然。二十九年,兩江總督傅拉塔劾乾學子侄交結巡撫洪之傑,招權競利,詞連元文,上置不問,予元文休致回籍。舟過臨清,關吏大索,僅圖書數千卷,光祿饌金三百而已。家居一年卒。乾學自有傳。 弟秉義,字彥和,舉康熙十二年進士第三,授編修,遷右中允。乞假歸。乾學卒,召補原官。累遷吏部侍郎。命偕刑部侍郎綏色克如陝西,讞糧鹽道黃明受賄,擬罪失當,左遷詹事。擢內閱學士,乞歸。上南巡,賜禦書「恭謹老成」榜額。五十年,卒。 *** 論曰:康熙初葉,主少國疑,滿、漢未協,四輔臣之專恣,三藩之變亂,臺灣海寇之趒蕩,措置偶乖,皆足以動搖國本。霨、廷銓、立德、溥當多事之日,百計匡襄;熙預顧命,參軍謀;正治等入閣,值事定後,從容密勿,隨事納忠;伊桑阿、阿蘭泰推誠布公,受知尤深。康熙之政,視成、宣、文、景駕而上之,諸臣與有功焉。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