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契丹國志 | 上頁 下頁
耶律德光傳(4)


  〔甲辰〕會同八年。〔晉出帝開運改元。〕春正月,遼用趙延壽、趙延照為前鋒,將兵入攻,逼晉貝州。先是,晉朝以貝州水陸要衝,多聚芻粟,為大軍數年之儲。軍校邵珂性凶悖,節度使王令溫黜之。珂怨望,密遣人亡入遼,言貝州易取。會令溫入朝,執政以吳巒權知州事。遼帝親攻貝州,巒悉力拒之,燒其攻具殆盡。珂引遼兵自南門入,巒赴井死。遂陷貝州,所殺且萬人。晉以高行周為都部署,與符彥卿、皇甫遇等將兵禦之。

  晉帝遣使齎書遺遼帝,時遼帝已屯鄴都,不得通而返。晉帝至澶州。遼帝屯元城,別將攻太原,晉詔劉知遠、杜威、馬全節、張彥澤等將兵拒之于黎陽。複遣譯者孟守忠致書於遼帝,求修舊好。遼帝複書曰:「已成之勢,不可改也。」會遼偉王在秀容失利,遼帝兵自鴉鳴穀歸。博州刺史周儒叛降。

  二月,周儒引麻答〔太宗從弟。〕自馬家口濟河,營於東岸,攻鄆州北津。晉帝自將兵,及遣李守貞等分道擊之,遼師敗績。

  三月,遼帝偽棄元城去,伏精騎于古頓丘城,以俟晉軍與恒、定之兵合而來擊。大軍欲進追之,會霖雨而止。遼兵人馬饑疲。趙延壽曰:「晉軍悉在河上,畏我鋒銳,必不敢前,不如即其城下,四合攻之,奪其浮梁,則天下定矣。」遼帝從之,親將兵十余萬,陣於澶州城北,與晉高行周合戰,自午至晡,互有勝負。遼帝以精兵當中軍而來,晉帝亦出陣待之。遼帝望見晉軍之盛,謂左右曰:「楊光遠言晉兵半已餒死,今何其多也?」以精騎左右掠陣,晉軍不動,萬弩齊發,飛矢蔽地,遼帝稍卻,兩軍死者不可勝數。昏後,各引去。遼帝自澶州北分為兩軍,一出滄、德,一出深、冀而歸。時遼帝帳中有小校亡來,雲遼帝已傳木書,收軍北去。景延廣疑有詐,閉壁不敢追。遼帝北歸,所過焚掠,民物殆盡。

  夏四月,晉因遼國入侵,國用逾竭,遣使三十六人,分道括率民財,各封劍以授之。使者多從吏卒,攜鎖械、刀杖入民家,小大驚懼,求死無地。州縣吏複因緣為奸。先是,晉楊光遠叛,命兗州修守備。節度使安審信亦以治樓堞為名,率民財以實私藏,民力大困。

  晉遣李守貞討楊光遠於青州,遼救之,不克。

  九月朔,日食。

  遼師攻遂城、樂壽。代州刺史白文珂戰於七裡烽,遼師敗績。

  十二月,晉師圍青州,經時,城中食盡,餓死者大半。遼援兵不至,楊光遠遙稽首於遼曰:「皇帝,皇帝,誤光遠矣!」其子承勳勸光遠降,冀全其族,光遠不許。承勳乃斬勸其父反者判官丘濤,送其首於守貞,縱火大噪,刼其父出居私第,上表待罪,開城納官軍。

  閏月,晉以楊光遠罪大,而諸子歸命,難於顯誅,命守貞便宜從事。守貞遣人拉殺光遠,以病死聞。起複其子承勳,除汝州防禦使。

  胡文定公曰:光遠不肯臣事於契丹是也,既而舉兵與遼合,則其情實歹矣。承勳以義迫其父開門納官軍,變而不失正,亦可矣。父既被殺,而己乃受賞,于心何安?無乃被圍之時,自虞及禍,故為刼降之計歟!

  是月,遼複大舉攻晉,趙延壽引兵先進,至邢州。

  〔乙巳〕會同九年。〔晉開運二年。〕春正月,遼師至邢、洺、磁三州,至於安陽河。千里之內,焚剽迨盡。遼主見大桑木,罵曰:「吾知紫披襖出自汝身,吾豈容汝活耶?」束薪於木而焚之。

  時晉出帝病不能征,遣張從恩、馬全節、安審琦、皇甫遇,悉兵陣於相州安陽水之南。皇甫遇與濮州刺史慕容彥超將數千騎前覘,至鄴都,遇遼師數萬,遇等且戰且卻,至榆林店,遼師大至,二將死戰,自午至未,百餘合,殺傷甚眾。日暮,安陽諸將怪覘兵不還,安審琦即引騎兵出。遼師自相驚曰:「晉軍悉至矣。」遂引兵退。時遼帝在邯鄲,聞之實時北去。

  二月,遼發羸兵驅牛羊,過祁州城下,晉刺史沈斌出兵擊之,遼以精兵奪其門,州兵不得還。趙延壽引兵急攻之。斌在城上,延壽語之曰:「使君何不早降?」斌曰:「侍中父子失計,陷身虜廷,忍帥犬羊以殘父母之邦,不自愧恥,更有驕色,何哉?沈斌弓折矢盡,寧為國家死耳,終不效公所為!」明日城陷,斌自殺。

  三月,遼師還軍,南下晉都,排陣使符彥卿等來擊,遼師敗走。

  夏四月,晉杜威等諸軍會於定州。攻遼泰州,降之。取滿城,獲遼二千人。取遂城。趙延壽部曲有降者言:「遼帝還至虎北口,聞晉取泰州,複擁八萬余騎南向,計來夕當至。」威等懼,退至陽城。遼師大至,晉師與戰,逐北十餘裡,遼師踰白溝而去。晉師結陣而南,胡騎四合如山,諸軍力戰拒之,人馬饑渴。至白團村,埋鹿角為行寨。遼師圍之數重,奇兵出寨後,斷糧道。是夕,東北風大起。營中人馬俱渴,掘井輒崩。至曙,風甚。遼帝坐奚車中,命鐵鷂四面下馬,拔鹿角而入,奮短兵以擊晉兵,又順風縱火揚塵以助其勢。諸將憤怒,皆願出一戰。符彥卿等引精兵出西門,諸將繼至。遼師卻數百步。風勢益甚,昏晦如夜。彥卿等擁萬餘騎橫擊遼師,號呼聲動天地,大敗而走,勢如崩山。至幽州,散兵稍集。帝以軍失利,杖其酋長各數百。諸軍引歸。出帝亦還大樑。

  六月,晉遣使如遼。

  遼連歲入侵,中國疲於奔命,邊民塗地;人畜多死,國人厭苦之。述律太后謂帝曰:「使漢人為胡主,可乎?」曰:「不可。」太后曰:「然則汝何故欲為漢帝?」曰:「石氏負恩,不可容。」後曰:「汝今雖得漢地,不能居也;萬一蹉跌,悔所不及。」又謂群下曰:「漢兒何得一餉眠?自古但聞漢和番,不聞番和漢。漢兒果能回意,我亦何惜與和。」

  晉桑維翰屢勸出帝複請和,以紓國患。遣供奉官張暉奉表稱臣,詣遼謝過。帝曰:「使景延廣、桑維翰自來,仍割鎮、定兩道隸我,則可和。」出帝以遼語忿,謂其無和意,乃止。及帝入大樑,謂李崧等曰:「向使晉使再來,則南北不戰矣。」

  八月朔,日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