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契丹國志 | 上頁 下頁
契丹國志通檢序


  中法漢學研究所通檢組

  契丹國志二十七卷,宋葉隆禮撰。隆禮號漁林,嘉興人。少舉進士,由建康府通判曆官秘書丞,兩浙制撫。此書卷首有氏進契丹國志表,末署「淳熙七年三月日秘書丞臣葉隆禮上表」。竊按:隆禮擢進士于宋理宗淳祐七年(公元後一二四七年),以理揆之,中秘進書當在及第之後,不應成於六十七年前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後一一八〇年)。又按:隆禮之知臨安、紹興,臨安志及會稽續志均謂在理宗景定元年(公元後一二六〇年),上去淳熙七年已八十載,若此書誠為承應孝宗勅命所撰,則氏之年齡必逾百歲,是又非事實所允許。複次,此書襲用洪皓松漠記聞本文達數十事,洪書亦成于孝宗之世,葉氏草創在前,不應徵引後出之作,表中「淳熙」當為「淳祐」之訛,前賢論列,皆未及此,故特拈而出之。

  此書編制,略如下述:

  卷首為契丹國志表、契丹世系之圖、契丹地理之圖、契丹國初興本末及契丹九主年譜。

  卷一至十二為帝紀,計卷一太祖紀,卷二及三太宗紀,卷四世宗紀,卷五穆宗紀,卷六景宗紀,卷七聖宗紀,卷八興宗紀,卷九道宗紀,卷十至十二天祚皇帝紀。

  卷十三至十九為列傳,卷十三之後妃傳收太祖述律皇后、太宗蕭皇后、世宗甄皇后、穆宗蕭皇后、景宗蕭皇后、聖宗蕭皇后、興宗蕭皇后、道宗蕭皇后、海濱王蕭皇后及海濱王文妃等後妃十人。

  卷十四之諸王傳收東丹王、恭順皇帝、孝文皇太弟、齊國王隆裕、魯王宗元、晉王宗懿、燕王洪道及梁王信寧等八人。

  卷十五之外戚傳收述律魯速、蕭延思、劉珂、蕭守興、蕭孝穆及蕭奧只等六人。

  卷十六至十九雜收文武、奸逆,不復抉別,計卷十六,收韓延徽、張礪及趙延壽等三人。

  卷十七收蕭翰、麻答及耶律郎五等三人。

  卷十八收盧文進、耶律隆運及劉六符等三人。

  卷十九收馬保忠、張琳、蕭奉先、李儼、耶律餘睹及大實等六人,複附蕃將除授職名及漢官除授職名二條於後。

  卷二十著錄文案,計晉表二:晉出帝降表及晉李太后降表。澶淵誓書二:宋真宗誓書及契丹聖宗誓書。關南誓書三:契丹致宋書、宋回契丹書及契丹回宋誓書。議割地界書二:契丹求地界書及宋回契丹書。

  卷二十一至二十三為各種制度,計卷二十一,收南北朝饋獻禮物及外國貢進禮物;前者專指宋、遼兩國之往還而言,有契丹賀宋朝生日禮物、宋朝賀契丹生辰禮物及宋朝勞契丹人事物件三條;後者分記契丹與諸國之往還,有新羅國貢進物件、橫進物件、契丹回賜物件、契丹賜奉使物件、西夏國貢進物件、諸小國貢進物件及契丹回賜物件等七條。

  卷二十二收州縣載記、控制諸國、四至鄰國地理及四京本末等四條。

  卷二十三收族姓原始、國土風俗、併合部落、兵馬制度、建官制度、宮室制度、衣服制度、漁獵時候及試士科制等九條。

  卷二十四及二十五裒集游方,計卷二十四,收宋王曾之王沂公行程錄及富弼之富鄭公行程錄;末附余靖之余尚書北語詩及刁約之刁奉使北語詩。卷二十五收胡嶠陷北記及張舜民使北記。

  卷二十六為諸蕃記,計收奚國、古肅慎國、室韋國、新羅國、高昌國、女真國、黃頭女真、嗢熱者國及渤海國等九國。卷二十七為歲時雜記,計收正旦、立春、人日、中和、上巳、佛誕日、端午、朝節、三伏、中元、中秋、重九、小春、冬至、臘月、治盜、行軍、午日、旋風、舍利、跪拜、長白山、澤蒲、回鶻豆及螃蟹等二十五條,則皆有關於風土禮俗之資料也。

  至於論列此書之短長優劣,前人所見,頗不一致。元蘇天爵直斥其失,不稍寬貸。清錢曾則謂為「書法謹嚴,筆力詳贍,洵有良史之風」。至於紀昀則瑕瑜並舉,力求公允。實則此書本為鈔撮而成,「臣奉勅命,謹采摭遺聞,刪繁剔宂,緝為契丹國志」,作者固未自諱也。雖然,隆禮所據載籍,其見存者如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長編、三朝北盟會編、新五代史及松漠紀聞諸書固無論矣,而若燕北雜記、遼庭須知、使遼圖抄、遼遺事、契丹疆宇圖及契丹事蹟等書則均久佚于世,吉光片羽,因斯以存,其有裨於遼代歷史之研究,不可掩也。

  此書版本所知見者,計有元刊本,影抄元本,鈔本,清乾隆五十八年承恩堂刊本,清嘉慶二年南沙席氏掃葉山房刻四朝別史本,民國二十二年北平文殿閣排印國學文庫本。席氏刻本系出四庫,不惟刪去胡安國說及上方小字標目,即文中觸目字樣亦經館臣改易;然而舊本珍籍,人間尠見,此本則幾人手一編,故據以為本通檢之編纂焉。

  至於說郛、古今逸史、歷代小史暨乎古今說海所收此書,撏撦斷爛,無足參也。

  【注】

  ①中法漢學研究所

  法國在中國開設的學術研究機構。1941年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前身為《法文研究月刊》出版委員會。經費主要來自中法庚子賠款餘額。由法國駐京使館聘請漢學家鐸爾孟任所長,使館秘書杜伯秋主管行政。珍珠港事變後,燕京大學停辦,該所乃擴大編制,除原有研究員楊堃(社會學)、曾覺之(法國文學)、傅惜華(俗文學)及法國青年漢學家施來麥、甘茂德外,增聘燕大教授高名凱(語言學)、聶崇歧(歷史學)及原燕大引得編纂處職員多人。

  所址設在東皇城根原中法大學校舍。

  1945年前,該所設有通檢(引得)組、民族研究組、歷史考古組、翻譯組、《法文研究》組,圖書館,附設法語夜校(由原中法大學教師任教)。抗戰勝利後,原燕京、中法大學教職工回校,杜伯秋調回巴黎,工作一度停頓。

  1947年該所隸屬巴黎大學,改名「北平漢學研究所」,由巴黎大學中國學院院長戴密微任所長,漢學家韓百詩主管行政,青年漢學家李嘉樂、于儒伯等來華參加工作。經費由法國外交部文化司撥付。

  1949年後實際上停止工作。

  曾出版圖書:

  [一] 通檢叢刊。出版《論衡》、《呂氏春秋》、《風俗通義》、《春秋繁露》、《淮南子》等十餘種通檢。

  [二] 《漢學》學報。共出三輯(1942、1947、1948)。

  [三] 展覽會目錄三種:民間新年神像(1942),18~19世紀之法國漢學(1943),明代版畫書籍(1944)。

  [四] 圖書館館刊。

  [五] 《法文研究》。自1933~1945年共出三十六期。

  [六] 《藝文萃譯》(1945)。

  在通檢編纂、民俗研究及中法學術交流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績。該所圖書館收藏有中國民俗、方志、筆記、小說、漢代壁畫拓片等珍貴書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