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料 > 明名臣琬琰錄 | 上頁 下頁
馮善傳


  ▼戒軒先生傳(楊璿)

  先生常郡錫邑人也,諱善,字擇賢,姓馮氏,故邑著姓。高祖亨甫,曾祖達卿,皆業儒。大父彥嘉,福建都衛經歷。父景春。先生天才極高,性剛果,遇事不少假借,故號「戒軒」以自懲。時學者未知所尚,慕先生立言行已,皆以屏斥浮詞,敦尚實行,卓然為東南文學之倡。年二十,為州裡師,摘發疑義,為學徒陳道,諸老生無能論難者。長益肆力文學,期厎於實用。

  宣德初,兵科給事中陳圯左遷邑丞,察其賢,以經明行修薦為本縣儒學訓導。先生辭不獲,乃曰:「廟堂之臣,恢弘事業,學校之官,陶冶人才。人才成則事業見卑,其職豈朝廷養士意邪?」乃拜受之。先生雖以《書經》起家,而博通五經。其論學術,則曰:「五經一理也,兼通而時出之,始克稱儒。自漢以來,儒者執一經以名家,非所以博學而反約之也。」其論道統,則曰:「斯道在天下,有原有統,原出乎天,統存乎人。吾邑自俞、尤諸公得接文靖之傳於紹興、嘉定間,既久而晦蝕,數百載之下,豈無上接其傳者乎?」乃建議,以為「聖賢乃儒教之根源,道德之脈絡。學宮舊有祠,多歷年所,浸至蕪廢。今宜以中楹複祠文靖公以下五先生,東楹則祀鄉先賢如唐李紳輩,西楹則祀有功於學校如元虞薦發輩。」上書當道,遂從其議。蓋先生以繼往開來為己任,倡明道學,力拯頹風,複還於正,是以士子翕然從之。而先生之革俗弊,不用浮屠,大為時輩詆笑,縉紳間亦有毀其難行者。

  乃取朱子家禮,質以太祖高皇帝禦制孝慈錄等書,並朱子後來所行與家禮不同者,逐節筆之。如喪禮舊以嫡繼慈養母斬衰三年,祭祀則四代共一祝板之類,皆革去家禮舊文,一遵國朝制度。如深衣續袵鉤邊,喪禮惟父母用哀辟領負版,與夫祭禮冬至立春不祭始祖之類,一以朱子晚年所行為主。家禮原文不覆載錄,以至引用諸書,並漢、唐、宋以下諸儒居家雜議,有可依據者,卒為一編,名之曰家禮集說,敘而習之,以立修齊之本。大意以為時有古今,禮有損益,修而正之,變而通之,此《家禮》舊文雖少變於今日,而未始失其禮意也。知禮者是之,其書遂行。今江南士庶家皆遵之,民風亦為之一變。

  初,先生父以詿誤備邊,母悲哭喪明,先生帣鞲侍養,躬自洗濯,衣不解帶者十年,母目複明。至是父歸卒,廬於墓者三年。有司欲舉孝行,先生以母老,固乞近地迎養,奏可。複升安慶望江教諭。先生自負甚遠,恒欲章封事論天下大計,複念犯位卑言高之分,則又歎曰:「時不我值,命也,奈何一析去牙角。」既無所發其忠愛,則以勸進後學為事,旁引曲諭,務啟其聰明。故出門下士,隨才各足,一時登拔者,獨盛於他郡。嘗典江西鄉試,黜浮崇實,士論多其得人。

  景泰紀元,以秩滿赴銓曹,見撤民居為巫立廟,走告大宗伯胡公濙,願罷其役,詞氣激切。胡公壯之,謂其心術正大,不宜屈置閒散。方將薦聞,而先生竟致政歸。當是時,年六十三矣。又十三年而預自為志,又三年而終,得年七十有八。

  其自志曰:「昔孔明自比管、樂,時人莫之許。今時人許先生有匡世之才,卒靡冷官而止,人皆惜之,先生無悶也。」其教人以倫理為本,詞章次之,化導諄懇,能得士心,故沒而士子思之,有司崇之,錫山、望江各崇祀於鄉賢祠。

  有子三人:泰、濟、豫。泰世其業,領丙子鄉薦。

  其平生所著,扶樹教道,有戒軒文集若干卷;宣寄性情,有戒軒詩集若干卷;參訂古禮,有家禮集說;敦厚風俗,有錫山、望江二志。其門人分職中外者,自郎「中李灝以下餘二十人」,具載先生自志,而獨以璿為合志。故於其歿也,既表其墓,以為天下慟,複疏其事為傳,俾泰附之《家乘》,以俟史筆。

  論曰:餘讀戒軒等集,知漢儒之不好法言也。道之行廢,命也。先生為貧而仕,非有行道之責,既老不自休,抑有何也?孔子雲:「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安定為蘇湖授敎,門人皆有可觀,後世與韓、範並稱,立功與立言,所得有不同哉!然先生非儒官,亦不能著書如此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