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晉書 | 上頁 下頁 |
後妃傳(5) |
|
簡文宣鄭太后,諱阿春,河南滎陽人也。世為冠族。祖合,臨濟令。父愷,字祖元,安豐太守。後少孤,無兄弟,唯姊妹四人,後最長。先適渤海田氏,生一男而寡,依于舅濮陽吳氏。元帝為丞相,敬後先崩,將納吳氏女為夫人。後及吳氏女並遊後園,或見之,言於帝曰:「鄭氏女雖嫠,賢于吳氏遠矣。」建武元年,納為琅邪王夫人。甚有寵。後雖貴幸,而恒有憂色。帝問其故,對曰:「妾有妹,中者已適長沙王褒,余二妹未有所適,恐姊為人妾,無複求者。」帝因從容謂劉隗曰:「鄭氏二妹,卿可為求佳對,使不失舊。」隗舉其從子傭娶第三者,以小者適漢中李氏,皆得舊門。帝召王褒為尚書郎,以悅後意。後生琅邪悼王、簡文帝、尋陽公主。帝稱尊號,後雖為夫人,詔太子及東海、武陵王皆母事之。帝崩,後稱建平國夫人。 咸和元年薨,簡文帝時為琅邪王,制服重。有司以王出繼,宜降所生,國臣不能匡正,奏免國相諸葛頤。王上疏曰:「亡母生臨臣國,沒留國第,臣雖出後,亦無所厭,則私情得敘。昔敬後崩,孝王已出繼,亦還服重。此則明比,臣所憲章也。」明穆皇后不奪其志,乃徙琅邪王為會稽王,追號後曰會稽太妃。及簡文帝即位,未及追尊。臨崩,封皇子道子為琅邪王,領會稽國,奉太妃祀。 太元十九年,孝武帝下詔曰:「會稽太妃文母之德,徽音有融,誕載聖明,光延于晉。先帝追尊聖善,朝議不一,道以疑屈。朕述遵先志,常惕於心。今仰奉遺旨,依《陽秋》二漢孝懷皇帝故事,上太妃尊號曰簡文太后。」於是立廟于太廟路西,陵曰嘉平。時群臣希旨,多謂鄭太后應配食於元帝者。帝以問太子前率徐邈,邈曰:「臣案《陽秋》之義,母以子貴。魯隱尊桓母,別考仲子之宮而不配食于惠廟。又平素之時,不伉儷于先帝,至於子孫,豈可為祖考立配?其崇尊盡禮,由於臣子,故得稱太后,陵廟備典。若乃祔葬配食,則義所不可。」從之。 簡文順王皇后,諱簡姬,太原晉陽人也。父遐,見《外戚傳》。後以冠族,初為會稽王妃,生子道生,為世子。永和四年,母子並失帝意,俱被幽廢,後遂以憂薨。咸安二年,孝武帝即位,追尊曰順皇后,合葬高平陵,追贈後父遐特進、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孝武文李太后,諱陵容,本出微賤。始簡文帝為會稽王,有三子,俱夭。自道生廢黜,獻王早世,其後諸姬絕孕將十年。帝令卜者扈謙筮之,曰:「後房中有一女,當育二貴男,其一終盛晉室。」時徐貴人生新安公主,以德美見寵。帝常冀之有娠,而彌年無子,會有道士許邁者,朝臣時望多稱其得道。帝從容問焉,答曰:「邁是好山水人,本無道術,斯事豈所能判!但殿下德厚慶深,宜隆奕世之緒,當從扈謙之言,以存廣接之道。」帝然之,更加採納。又數年無子,乃令善相者召諸愛妾而示之,皆雲非其人,又悉以諸婢媵示焉。時後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昆侖。既至,相者驚雲:「此其人也。」帝以大計,召之侍寢。後數夢兩龍枕膝,日月入懷,意以為吉祥,向儕類說之,帝聞而異焉,遂生孝武帝及會稽文孝王、鄱陽長公主。 及孝武帝初即位,尊為淑妃。太元三年,進為貴人,九年,又進為夫人。十二年,加為皇太妃,儀服一同太后。十九年,會稽王道子啟:「母以子貴,慶厚禮崇。伏惟皇太妃純德光大,休祐攸鐘,啟嘉祚于聖明,嗣徽音於上列。雖幽顯同謀,而稱謂未盡,非所以仰述聖心,允答天人。宜崇正名號,詳案舊典。」八月辛巳,帝臨軒,遣兼太保劉耽尊為皇太后,稱崇訓宮。安帝即位,尊為太皇太后。 隆安四年,崩于含章殿。朝議疑其服制,左僕射何澄、右僕射王雅、尚書車胤、孔安國、祠部郎徐廣等議曰:「太皇太后名位允正,體同皇極,理製備盡,情禮兼申。《陽秋》之義,母以子貴,既稱夫人,禮服從正。故成風顯夫人之號,文公服三年之喪。子于父母之所生,體尊義重。且禮祖不厭孫,固宜追服無屈,而緣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則疑斯從重,謂應同于為祖母後齊衰三年。」從之。皇后及百官皆服齊衰期,永安皇后一舉哀。於是設廬於西堂,凶儀施於神獸門,葬修平陵,神主祔于宣太后廟。 孝武定王皇后,諱法慧,哀靖皇后之侄也。父蘊,見《外戚傳》。初,帝將納後,訪於公卿。于時蘊子恭以弱冠見僕射謝安,安深敬重之。既而謂人曰:「昔毛嘉恥于魏朝,楊駿幾傾晉室。若帝納後,有父者,唯蔭望如王蘊乃可。」既而訪蘊女,容德淑令,乃舉以應選。甯康三年,中軍將軍桓沖等奏曰:「臣聞天地之道,蓋相須而化成;帝后之德,必相協而政隆。然後品物流形,彝倫攸敘,靈根長固,本枝百世。天人同致,莫不由此。是以塗山作儷,而夏族以熙;妊姒配周,而姬祚以昌。今長秋將建,宜時簡擇。伏聞試守晉陵太守王蘊女,天性柔順,四業允備。且盛德之胄,美善先積。臣等參議,可以配德乾元,恭承宗廟,徽音六宮,母儀天下。」於是帝始納焉。封蘊妻劉氏為樂平鄉君。後性嗜酒驕妒,帝深患之。乃召蘊於東堂,具說後過狀,令加訓誡。蘊免冠謝焉。後於是少自改飾。太元五年崩,年二十一,葬隆平陵。 安德陳太后,諱歸女,松滋潯陽人也。父廣,以倡進,仕至平昌太守。後以美色能歌彈,入宮為淑媛,生安、恭二帝。太元十五年薨,贈夫人。追崇曰皇太后,神主祔于宣太后廟,陵曰熙平。 安僖王皇后,諱神愛,琅邪臨沂人也。父獻之,見別傳。母新安湣公主。後以太元二十一年納為太子妃。及安帝即位,立為皇后。無子。義熙八年崩於徽音殿,時年二十九,葬休平陵。 恭思褚皇后,諱靈媛,河南陽翟人,義興太守爽之女也。後初為琅邪王妃。元熙元年,立為皇后,生海鹽、富陽公主。及帝禪位於宋,降為零陵王妃。宋元嘉十三年崩,時年五十三,祔葬沖平陵。 史臣曰:方祇體安,儷乾儀而合德;圓舒循晷,配羲曜以齊明。故知陽爍陰凝,萬物假其陶鑄;火炎水潤,六氣由其調理。取譬賢淑,作伉文思,靈根式固,實資於此。宣穆閱禮,偶德潛鱗,翊天造之艱虞,嗣塗山之逸響,寶運歸其後胤,蓋有母儀之助焉。武元楊氏預聞朝政,明不逮遠,愛弱私情,深杜衛瓘之言,不曉張泓之詐,運其陰沴,韜映乾明,晉道中微,基於是矣。惠皇稟質,天縱其嚚,識暗鳴蛙,智昏文蛤。南風肆狡,扇禍稽天。初踐椒宮,逞梟心于長樂;方觀梓樹,頒鴆羽於離明。褒後滅周,方之蓋小;妹妃傾夏,曾何足喻。中原陷於鳴鏑,其兆彰於此焉。昔者高宗諒闇,總百官于元老;成王沖眇,托萬機於上公。太后禦宸,諒知非古。而明穆、康獻,仍世臨朝,時屬委裘,躬行負扆。各免華陽之釁,竟躡和熹之蹤,保陵遲以克終,所幸實為多矣。 贊曰:二妃光舜,三母翼周。末升夷癸,褒進亡幽。家邦興滅,職此之由。穆後沈斷,忘情執爨。故劍辭恩,池蒲起歎。崇化繁祉,肇基商亂。二楊繼寵,福極災生。南風熾虐,國喪身傾。獻容幸亂,居辱疑榮。援筆廢主,持尺威帝。契闊終罹,殷憂以斃。芬實窈窕,芳菲婉嫕。呂妾變嬴,黃姬化羋。石文遠著,金行潛徙。婦德傾城,迷朱奪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