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晉書 | 上頁 下頁
地理志(13)


  荊州。案《禹貢》荊及衡陽之地,舜置十二牧,則其一也。《周禮》:「正南曰荊州。」《春秋元命包》雲:「軫星散為荊州。」荊,強也,言其氣躁強。亦曰警也,言南蠻數為寇逆,其人有道後服,無道先強,常警備也。又雲取名于荊山。六國時,其地為楚。及秦,取楚鄢郢為南郡,又取巫中地為黔中郡,以楚之漢北立南陽郡,滅楚之後,分黔中為長沙郡。漢高祖分長沙為桂陽郡,改黔中為武陵郡,分南郡為江夏郡。武帝又分長沙為零陵郡。及置十三州,因舊名為荊州,統南郡、南陽、零陵、桂陽、武陵、長沙、江夏七郡。後漢獻帝建安十三年,魏武盡得荊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陽郡,又分南陽西界立南鄉郡,分枝江以西立臨江郡。及敗于赤壁,南郡以南屬吳,吳後遂與蜀分荊州。於是南郡、零陵、武陵以西為蜀,江夏、桂陽、長沙三郡為吳,南陽、襄陽、南鄉三郡為魏。而荊州之名,南北雙立。蜀分南郡,立宜都郡,劉備沒後,宜都、武陵、零陵、南郡四郡之地悉複屬吳。魏文帝以漢中遺黎立魏興、新城二郡,明帝分新城立上庸郡。孫權分江夏立武昌郡,又分蒼梧立臨賀郡,分長沙立衡陽、湘東二郡。孫休分武陵立天門郡,分宜都立建平郡。孫皓分零陵立始安郡,分桂陽立始興郡,又分零陵立邵陵郡,分長沙立安成郡。荊州統南郡、武昌、武陵、宜都、建平、天門、長沙、零陵、桂陽、衡陽、湘東、邵陵、臨賀、始興、始安十五郡,其南陽、江夏、襄陽、南鄉、魏興、新城、上庸七郡屬魏之荊州。及武帝平吳,分南郡為南平郡,分南陽立義陽郡,改南鄉順陽郡,又以始興、始安、臨賀三郡屬廣州,以揚州之安成郡來屬。州統郡二十二,縣一百六十九,戶三十五萬七千五百四十八。

  江夏郡,漢置。統縣七,戶二萬四千。
  安陸,橫尾山在東北,古之陪尾山。
  雲杜,故雲子國。
  曲陵。
  平春。
  鄳。
  竟陵,章山在東北,古之方山。
  南新市。

  南郡,漢置。統縣十一,戶五萬五千。
  江陵,故楚都。
  編,有雲夢官。
  當陽。
  華容。
  鄀,故鄀子國。
  枝江,故羅國。
  旌陽。
  州陵,楚嬖人州侯所邑。
  監利。
  松滋。
  石首。

  襄陽郡,魏置。統縣八,戶二萬二千七百。
  宜城,故鄢也。
  中廬。
  臨沮,荊山在東北。
  邔。
  襄陽,侯相。
  山都。
  鄧城。
  鄾。

  南陽國,秦置郡。統縣十四,戶二萬四千四百。
  宛。
  西鄂,侯相。
  雉。
  魯陽,公國相。
  犨。
  淯陽,公國相。
  博望,公國相。
  堵陽。
  葉,侯相。有長城山,號曰方城。
  舞陰,公國相。
  比陽,公國相。
  涅陽。
  冠軍。
  酈。

  順陽郡,太康中置。統八縣,戶二萬一百。
  酂。
  順陽。
  南鄉。
  丹水。
  武當,侯相。
  陰。
  築陽。
  析。

  義陽郡,太康中置。統縣十二,戶一萬九千。
  新野,侯相。
  穰。
  鄧,故鄧侯國。
  蔡陽。
  隨,故隨國。
  安昌。
  棘陽。
  厥西。
  平氏,桐柏山在南。
  義陽。
  平林。
  朝陽。

  新城郡,魏置。統縣四,戶一萬五千二百。
  房陵;
  綏陽;
  昌魏;
  沶鄉。

  魏興郡,魏置。統縣六,戶一萬二千。
  晉興;
  安康;
  西城;
  錫;
  長利;
  洵陽。

  上庸郡,魏置。統縣六,戶一萬一千四百四十八。
  上庸,侯相。
  安富。
  北巫。
  武陵。
  上廉。
  微陽。

  建平郡,吳、晉各有建平郡,太康元年合。統縣八,戶一萬三千二百。
  巫。
  北井。
  秦昌。
  信陵。
  興山。
  建始。
  秭歸,故楚子國。
  沙渠。

  宜都郡,吳置。統縣三,戶八千七百。
  夷陵;
  夷道;
  佷山。

  南平郡,吳置,以為南郡,太康元年改曰南平。統縣四,戶七千。
  作唐;
  孱陵;
  南安;
  江安。

  武陵郡,漢置。統縣十,戶一萬四千。
  臨沅;
  龍陽;
  漢壽;
  沅陵;
  黚陽;
  酉陽;
  鐔城 ;
  沅南;
  遷陵;
  舞陽。

  天門郡,吳置。統縣五,戶三千一百。
  零陽;
  漊中;
  袞;
  臨澧;
  澧陽。

  長沙郡,漢置。統縣十,戶三萬三千。
  臨湘;
  攸;
  下雋;
  醴陵;
  劉陽;
  建寧;
  吳昌;
  羅;
  蒲沂;
  巴陵。

  衡陽郡,吳置,故屬長沙。統縣九,戶二萬三千。
  湘鄉;
  重安;
  湘南;
  湘西;
  烝陽;
  衡山;
  連道;
  新康;
  益陽。

  湘東郡,吳置,故屬長沙。統縣七,戶一萬九千五百。
  酃;
  茶陵;
  臨烝;
  利陽;
  陰山;
  新平;
  新寧。

  零陵郡,漢置。統縣十一,戶二萬五千一百。
  泉陵,有香茅,雲古貢之以縮酒。
  祁陽。
  零陵。
  營浦。
  洮陽。
  永昌。
  觀陽。
  營道。
  春陵。
  泠道。
  應陽,東界有鼻墟,雲象所封。

  邵陵郡,吳置。統縣六。戶一萬二千。
  邵陵;
  都梁;
  夫夷;
  建興;
  邵陽;
  高平。

  桂陽郡,漢置。統縣六,戶一萬一千三百。
  郴,項羽義帝之邑。
  耒陽。
  便。
  臨武。
  晉寧。
  南平。

  武昌郡,吳置。統縣七,戶一萬四千八百。
  武昌,故東鄂也。楚子熊渠封中子紅於此。
  柴桑,有湓口關。
  陽新。
  沙羨,有夏口,對沔口,有津。
  沙陽。
  鄂,有新興、馬頭鐵官。
  官陵。

  安成郡,吳置。統縣七,戶三千。
  平都;
  宜春;
  新諭;
  永新;
  安複;
  萍鄉;
  廣興。

  惠帝分桂陽、武昌、安成三郡立江州,以新城、魏興、上庸三郡屬梁州,又分義陽立隨郡,分南陽立新野郡,分江夏立竟陵郡。懷帝又分長沙、衡陽、湘東、零陵、邵陵、桂陽及廣州之始安、始興、臨賀九郡置湘州。時蜀亂,又割南郡之華容、州陵、監利三縣別立豐都,合四縣置成都郡,為成都王穎國,居華容縣。湣帝建興中,並還南郡,亦並豐都於監利。元帝渡江,又僑立新興、南河東二郡。穆帝時,又分零陵立營陽郡,以義陽流人在南郡者立為義陽郡。又以廣州之臨賀、始興、始安三郡及江州之桂陽,益州之巴東,合五郡來屬,以長沙、衡陽、湘東、零陵、邵陵、營陽六郡屬湘州。桓溫又分南郡立武寧郡。安帝又僑立南義陽、東義陽、長寧三郡。義熙十三年,省湘州,長沙、衡陽、湘東、零陵、邵陵、營陽還入荊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