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漢紀 | 上頁 下頁 |
漢武帝紀(38) |
|
征和四年春正月。行幸東萊。臨大海。 二月丁酉。有隕石於雍。二時天晴。晏然無雲。有紅氣。蒼黃色。若飛鳥。集成陽宮南。隕星於雍。聲聞四百餘裡。墜而為石。其色黑如黳。 三月。上行幸钜鹿。還幸泰山。修封禪。 庚寅。祠高祖于明堂。 癸巳,䄠石閭。 夏六月。還幸甘泉。 丁巳。大鴻臚田千秋為丞相。千秋無他材能術學。敦厚有智。居位自稱。逾於前後數公。 是時,天下疲於兵革。上亦悔之。而搜粟都尉桑弘羊。與丞相御史大夫奏。言故輪台以東。皆故國處。有溉灌田。其旁小國少錐刀。貴黃鐵綿繒。可以易穀。臣愚以為可遣屯田卒詣輪台。置校尉二人。通利溝渠。田一歲有積穀。募民敢徙者。詣田所就畜。積為產業。稍稍築亭。連城而西。以威西國。輔烏孫為便。事上。上乃下詔。深陳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以助邊用。是困老弱孤獨也。今又請田輪台。曩者朕之不明。興師遠攻。遣貳師將軍。古者出師。卿大夫與謀。參以蓍龜。不吉不行。乃者遍召群臣。又筮之卦。得大過。爻在九五。曰匈奴困敗。方士占星氣。太蔔蓍龜。皆為吉。匈奴必破。時不可失。卜諸將。貳師最吉。朕親發貳師。詔之必無深入。今計謀卦兆皆反謬。貳師軍敗。士卒離散略盡。悲痛常在朕心。今有司請遠田輪台。欲起亭燧。是唯益擾天下。非所以憂民也。朕不忍聞。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務本勸農。無乏武備而已。由是不復出軍。封丞相為富民侯。而勸耕農。自是田多墾辟。而兵革休息。 本志曰:孝武之世。圖利制匈奴。患其兼從西國。結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開玉門關。通西域。以斷匈奴之右臂。隔絕南羌月支。單于失援。由是遠遁漠北。而漠南無王庭。遭直文景玄默。養民五世。天下殷富。財力有餘。士馬彊盛。故能積群貨。睹犀象玳瑁。則開犍為朱崖七郡。感枸醬竹杖。則開牂牁越嶲。聞天馬蒲萄。則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後。明珠文貝犀象翠羽之珍。盈于後宮。氍毹、琪瑠、蒲萄、龍文魚目、汗血名馬。充于黃門。巨象獅子猛獸大雀之群。實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於是廣開上林。穿昆明池。營千門萬戶之宮。立神明通天之台。造甲乙之帳。絡以隋珠荊璧。天子負黼黻。襲翠被。憑玉幾而居其中。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渝都盧海中碭極漫演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及賂遺贈送。萬里相奉。師旅之費。不可勝計。至於用度不足。以榷酒酤。管鹽鐵。白金造皮幣。算至船車。租及六畜。民力屈。財貨竭。因之以凶年。群盜並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繡衣。持斧鉞。斬斷于郡國。然後勝之。是以末年遂棄輪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詔。豈非聖人之所悔哉。且通西域。近有龍堆。遠則蔥嶺。身熱頭痛懸度之阨。淮南杜欽揚雄之論。皆以為此天地所以分別區域。隔絕內外也。書曰。西戎即序。禹但就而序之。非威德之盛。無以致其貢物也。西戎諸國。各有君長。兵眾貧弱。無所統一。雖屬匈奴。不相親附。匈奴徒能得其馬畜旃罽。而不能總帥。與之進退。與漢隔絕。道裡尤遠。得之不為益。失之不為損。盛德在我。無取於彼。夫匈奴之為患久矣。漢興已來。忠言嘉謀之臣。曷嘗不運籌算。相與爭於廟堂之上乎。然總其要歸。兩科而已。縉紳之儒。則守和親。介胄之士。則言征伐。皆偏見一時之利害。未究匈奴之始終也。昔和親之論。發于婁敬。 是時天下初定。新遭平城之難。故從其言。孝惠高後。遵而不違。匈奴寇盜。不為衰止。單于反加驕慢。逮至孝文。與通關市。妻以漢女。厚賜其賂。歲以千金。而匈奴數背約束。邊地屢被其害。是以文帝中年。感惟前後無益于邊。乃赫然發憤。遂身貫戎服。親禦鞍馬。從六郡良家材力之士。馳射上林。講習戰陣。聚天下精兵。軍于廣武。顧問馮唐與論師。喟然歎息。思古名臣。此則和親無益之明效也。仲舒親見四世之事。猶欲複守舊文。頗增其要約。以為義感君子。利動貪人。又如匈奴者。非可以仁義議也。獨行說者以厚利結之於天耳。故於厚利以敦其意。與盟於天以堅其要。質其愛子以累其心。匈奴雖欲展轉。奈失重利何。奈欺上天何。奈殺愛子何。夫賦斂行賂。不足以當三軍之費。城郭之固。無以異於貞士之約。而使邊城守境之臣。父兄緩帶。稚子含哺。胡馬不窺于長城。而羽檄不行於中國。不亦便於天下乎。察仲舒之論。考諸行事。乃知未有合於當時。而有闕於後世也。當武帝時。雖征伐克暴。而士馬物故。略與相當。雖開河南之野。建朔方之郡。亦棄造陽之北九百餘裡。匈奴之民。每來降漢。單于亦輒拘留漢使。以相報復。其桀驁尚如此。安肯以愛子為質乎。此不合當時之言也。若不置質。空約和親。是襲孝文既往之悔。而長匈奴無已之詐也。夫不選守邊境武略之臣。修鄣隧備塞之具。礪長戟勁弩之械。恃吾所以待寇。而務賦斂於民。遠行貨賂。割剝百姓。以奉寇讎。信甘言。守空約。而冀胡馬之不窺。不亦過乎。及至後世。匈奴衰弱。乃遣子入侍。而單于或棄其子。苟貪財利。不顧言約。虜掠所獲。歲億萬計。而和親賂遺。不過千金。安肯不棄質而重利也。仲舒之言於是過也。夫先王度中土。立封畿。分九州。列五服。均土貢。制內外。修刑政。或昭文德。遠近之勢異也。是以《春秋》內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貪而好利。被髮左衽。人面獸心。其與中國。殊章服。異習俗。食飲不同。言語不通。是以聖王禽獸畜之。不與約誓。不就攻伐。約之則費賂而見欺。攻之則師勞而致寇。得其土。不可耕而食。得其民。不可撫而畜也。是以明王外而不內。疏而不戚。政教不及其民。正朔不加其國。來則懲以禦之。去則備而守之。其慕義貢獻。則接以禮讓。羈縻不絕。使曲在彼。蓋聖人制禦蠻夷之常道也。 秋七月辛酉晦。日有食之。不盡如鉤。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