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後漢書 | 上頁 下頁
南蠻西南夷列傳(2)


  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鄭氏。皆出於武落鐘離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於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長,俱事鬼神,乃共擲劍于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相乃獨中之,眾皆歎。又令各乘土船,約能浮者,當以為君。餘姓悉沉,唯務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乃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鹽水有神女,謂廩君曰:「此地廣大,魚鹽所出,願留共居。」廩君不許。鹽神暮輒來取宿,旦即化為蟲,與諸蟲群飛,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積十餘日,廩君伺其便,因射殺之,天乃開明。廩君於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

  及秦惠王並巴中,以巴氏以蠻夷君長,世尚秦女,其民爵比不更,有罪得以爵除。其君長歲出賦二千一十六錢,三歲一出義賦千八百錢。其民戶出幏布八丈二尺,雞羽三十鍭。漢興,南郡太守靳強請一依秦時故事。

  至建武二十三年,南郡潳山蠻雷遷等始反叛,寇掠百姓,遣武威將軍劉尚將萬餘人討破之,徙其種人七千余口置江夏界中,今沔中蠻是也。和帝永元十三年,巫蠻許聖等以郡收稅不均,懷怨恨,遂屯聚反叛。明年夏,遣使者督荊州諸郡兵萬餘人討之。聖等依憑阻隘,久不破。諸軍乃分道並進,或自巴郡、魚複數路攻之,蠻乃散走,斬其渠帥。乘勝追之,大破聖等。聖等乞降,複悉徙置江夏。靈帝建寧二年,江夏蠻叛,州郡討平之。光和三年,江夏蠻複反,與廬江賊黃穰相連結,十余萬人,攻沒四縣,寇患累年。廬江太守陸康討破之,餘悉降散。

  板楯蠻夷者,秦昭襄王時,有一白虎,常從群虎數游秦、蜀、巴、漢之境,傷害千餘人。昭王乃重募國中有能殺虎者,賞邑萬家,金百鎰。時,有巴郡閬中夷人,能作白竹之弩,乃登樓射殺白虎。昭王嘉之,而以其夷人,不欲加封,乃刻石盟要,複夷人頃田不租,十妻不算,傷人者論,殺人者得以倓錢贖死。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鐘。」夷人安之。

  至高祖為漢王,發夷人還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遣還巴中,複其渠帥羅、樸、督、鄂、度、夕、龔七姓,不輸租賦,餘戶乃歲入賨錢,口四十。世號為板楯蠻珍。閬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初為漢前鋒,數陷陳。俗喜歌舞,高祖觀之,曰:「此武王伐紂之歌也。」乃命樂人習之,所謂《巴渝舞》也。遂世世服從。

  至於中興,郡守常率以征伐。桓帝之世,板楯數反,太守蜀郡趙溫以恩信降服之。靈帝光和二年,巴郡板楯複叛,寇掠三蜀及漢中諸郡。靈帝遣禦史中丞蕭瑗督益州兵討之,連年不能克。帝欲大發兵,乃問益州計吏,考以征討方略。漢中上計程包對曰:「板楯七姓,射殺白虎,立功先世,複為義人。其人勇猛,善於兵戰。昔永初中,羌入漢川,郡縣破壞,得板楯救之,羌死敗殆盡,故號為神兵。羌人畏忌,傳語種輩,勿複南行。至建和二年,羌複大入,實賴板楯連摧破之。前車騎將軍馮緄,南征武陵,雖受丹陽精兵之銳,亦倚板楯以成其功。近益州郡亂,太守李顒,亦以板楯討而平之。忠功如此,本無噁心。長吏鄉亭,更賦至重,僕役箠楚,過於奴虜,亦有嫁妻賣子,或乃至自剄割。雖陳冤州郡,而牧守不為通理。闕庭悠遠,不能自聞。含怨呼天,叩心窮穀。愁苦賦役,困罹酷刑。故邑落相聚,以致叛戾。非有謀主僭號,以圖不軌。今但選明能牧守,自然安集,不煩征伐也。」帝從其言,遣太守曹謙宣詔赦之,即皆降服。至中平五年,巴郡黃巾賊起,板楯蠻夷因此複叛,寇掠城邑,遣西園上軍別部司馬趙瑾討平之。

  ***

  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國,東接交阯,西有滇國,北有邛都國,各立君長。其人皆椎結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其外又有巂、昆明諸落,西極同師,東北至葉榆,地方數千里。無君長,辮發,隨畜遷徙無常。自巂東北有莋都國,東北有冉駹國,或土著,或隨畜遷徙。自冉駹東北有白馬國,氐種是也。此三國亦有君長。

  ***

  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遯水,有三節大竹流入足間,聞其中有號聲,剖竹視之,得一男兒,歸而養之。及長,有才武,自立為夜郎侯,以竹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為牂柯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賜其王印綬。後遂殺之。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氣所生,甚重之,求為立後。牂柯太守吳霸以聞,天子乃封其三子為侯。死,配食其父。今夜郎縣有竹王三郎神是也。

  初,楚頃襄王時,遣將莊豪從沅水伐夜郎,軍至且蘭,椓船于岸而步戰。既滅夜郎,因留王滇池。以且蘭有椓船牂柯處,乃改其名為牂柯。牂柯地多雨潦,俗好巫鬼禁忌,寡畜生,又無蠶桑,故其郡最貧。句町縣有桄桹木,可以為面,百姓資之。公孫述時,大姓龍、傅、尹、董氏,與郡功曹謝暹保境為漢,乃遣使從番禺江奉貢。光武嘉之,並加褒賞。桓帝時,郡人尹珍自以生於荒裔,不知禮義,乃從汝南許慎、應奉受經書圖緯,學成,還鄉里教授,於是南域始有學焉。珍官至荊州刺史。

  ***

  滇王者,莊蹻之後也。元封二年,武帝平之,以其地為益州郡,割牂柯、越巂各數縣配之。後數年,複並昆明地,皆以屬之此郡。有池,周回二百余裡,水源深廣,而末更淺狹,有似倒流,故謂之滇池。河土平敞,多出鸚鵡、孔雀,有鹽池田漁之饒,金銀畜產之富。人俗豪忲。居官者皆富及累世。

  及王莽政亂,益州郡夷棟蠶、若豆等起兵殺郡守,越巂姑複夷人大牟亦皆叛,殺略吏人。莽遣甯始將軍廉丹,發巴蜀吏人及轉兵穀卒徙十余萬擊之。吏士饑疫,連年不能克而還。以廣漢文齊為太守,造起陂池,開通溉灌,墾田二千餘頃。率厲兵馬,修障塞,降集群夷,甚得其和。及公孫述據益土,齊固守拒險,述拘其妻子,許以封侯,齊遂不降。聞光武即位,乃間道遣使自聞。蜀平,征為鎮遠將軍,封成義侯。於道卒,詔為起祠堂,郡人立廟祀之。

  建武十八年,夷渠帥棟蠶與姑複、楪榆、梇棟、連然、滇池、建伶、昆明諸種反叛,殺長吏。益州太守繁勝與戰而敗,退保朱提。十九年,遣武威將軍劉尚等發廣漢、犍為、蜀郡人及朱提夷,合萬三千人擊之。尚軍遂度瀘水,入益州界。群夷聞大兵至,皆棄壘奔走,尚獲其贏弱、穀、畜。二十年,進兵與棟蠶等連戰數月,皆破之。明年正月,追至不韋,斬棟蠶帥,凡首虜七千餘人,得生口五千七百人,馬三千匹,牛羊三萬余頭,諸夷悉平。

  肅宗元和中,蜀郡王追為太守,政化尤異。有神馬四匹出滇池河中,甘露降,白烏見,始興起學校,漸遷其俗。靈帝熹平五年,諸夷反叛,執太守雍陟。遣禦史中丞朱龜討之,不能克。朝議以為郡在邊外,蠻夷喜叛,勞師遠役,不如棄之。太尉椽巴郡李顒建策討伐,乃拜顒益州太守,與刺史龐芝發板楯蠻擊破平之。還,得雍陟。顒卒後,夷人複叛,以廣漢景毅為太守,討定之。毅初到郡,米斛萬錢,漸以仁恩,少年間,米至數十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