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後漢書 | 上頁 下頁
曆志(8)


  二十四氣

  ◇冬至
  日所在:鬥二十一度八分退二
  黃道去極:百一十五度
  晷景:丈三尺
  晝漏刻:四十五
  夜漏刻:五十五
  昏中星:奎六弱
  旦中星:亢二少強退一

  ◇小寒
  日所在:女二度七分進一
  黃道去極:百一十三強
  晷景:丈二尺三寸
  晝漏刻:四十五八分
  夜漏刻:五十四二分
  昏中星:婁六半強退一
  旦中星:氐七少弱退二

  ◇大寒
  日所在:虛五度十四分進二
  黃道去極:百一十大弱
  晷景:丈一尺
  晝漏刻:四十六八分
  夜漏刻:五十三八分
  昏中星:胃十一半強退一
  旦中星:心半退三

  ◇立春
  日所在:危十度二十一分進二
  黃道去極:百六少強晷景:九尺六寸
  晝漏刻:四十八六分
  夜漏刻:五十一四分
  昏中星:畢五少弱退三
  旦中星:尾七半弱退三

  ◇雨水
  日所在:室八度二十八分進三
  黃道去極:百一強
  晷景:七尺九寸五分
  晝漏刻:五十八分
  夜漏刻:四十九二分
  昏中星:參六半弱退四
  旦中星:箕大弱退三

  ◇驚蟄
  日所在:壁八度三分進一
  黃道去極:九十五強
  晷景:六尺五寸
  晝漏刻:五十三三分
  夜漏刻:四十六七分
  昏中星:井十七少弱退三
  旦中星:鬥少退二

  ◇春分
  日所在:奎十四度十分
  黃道去極:八十九強
  晷景:五尺二寸五分
  晝漏刻:五十五八分
  夜漏刻:四十四二分
  昏中星:鬼四
  旦中星:鬥十一弱退二

  ◇清明
  日所在:胃一度十七分退一
  黃道去極:八十三少弱
  晷景:四尺一寸五分
  晝漏刻:五十八三分
  夜漏刻:四十一七分
  昏中星:星四大進一
  旦中星:鬥二十一半退二

  ◇穀雨
  日所在:昴二度二十四分退二
  黃道去極:七十七大強
  晷影:三尺二寸
  晝漏刻:六十五分
  夜漏刻:三十九五分
  昏中星:張十七進一
  旦中星:牛六半

  ◇立夏
  日所在:畢六度三十一分退三
  黃道去極:七十三少弱
  晷景:二尺五寸二分
  晝漏刻:六十二四分
  夜漏刻:三十七六分
  昏中星:翼十七大進三
  旦中星:女十少進一

  ◇小滿
  日所在:參四度六分退四
  黃道去極:六十九大弱
  晷景:尺九寸八分
  晝漏刻:六十三九分
  夜漏刻:三十六一分
  昏中星:角大弱
  旦中星:危大弱進二

  ◇芒種
  日所在:井十度十三分退三
  黃道去極:六十七少弱
  晷景:尺六寸八分
  晝漏刻:六十四九分
  夜漏刻:三十五一分
  昏中星:亢五大退一
  旦中星:危十四強進二

  ◇夏至
  日所在:井二十五度二十分退三
  黃道去極:六十七強
  晷景:尺五寸
  晝漏刻:六十五
  夜漏刻:三十五
  昏中星:氐十二少弱退二
  旦中星:室十二少弱進三

  ◇小暑
  日所在:柳三度二十七分
  黃道去極:六十七大強
  晷景:尺七寸
  晝漏刻:六十四七分
  夜漏刻:三十五三分
  昏中星:尾一大強退三
  旦中星:奎二大強

  ◇大暑
  日所在:星四度二分進一
  黃道去極:七十
  晷景:二尺
  晝漏刻:六十三八分
  夜漏刻:三十六二分
  昏中星:尾十五半弱退三
  旦中星:婁三大退一

  ◇立秋
  日所在:張十二度九分進一
  黃道去極:七十三半強
  晷景:二尺五寸五分
  晝漏刻:六十二三分
  夜漏刻:三十七七分
  昏中星:箕九大強退三
  旦中星:胃九大弱退一

  ◇處暑
  日所在:翼九度十六分進二
  黃道去極:七十八半強
  晷景:三尺三寸三分
  晝漏刻:六十二分
  夜漏刻:三十九八分
  昏中星:鬥十少退二
  旦中星:畢三大退三

  ◇白露
  日所在:軫六度二十三分進一
  黃道去極:八十四少強
  晷景:四尺三寸五分
  晝漏刻:五十七八分
  夜漏刻:四十二二分
  昏中星:鬥二十一強退二
  旦中星:參五半弱退四

  ◇秋分
  日所在:角四度三十分
  黃道去極:九十半強
  晷景:五尺五寸
  晝漏刻:五十五二分
  夜漏刻:四十四八分
  昏中星:牛五少
  旦中星:井十六少強退三

  ◇寒露
  日所在:亢八度五分退一
  黃道去極;九十六大強
  晷景:六尺八寸五分
  晝漏刻:五十二六分
  夜漏刻:四十七四分
  昏中星:女七大進一
  旦中星:鬼三少強

  ◇霜降
  日所在:氐十四度十二分退二
  黃道去極:百二少強
  晷景:八尺四寸
  晝漏刻:五十三分
  夜漏刻:四十九七分
  昏中星:虛六大進二
  旦中星:星三大強進一

  ◇立冬
  日所在:尾四度十九分退三
  黃道去極:百七少強
  晷景:丈
  晝漏刻:四十八二分
  夜漏刻:五十一八分
  昏中星:危八強進二
  旦中星:張十五大強進一

  ◇小雪
  日所在:箕一度二十六分退三
  黃道去極:百一十一弱
  晷景:丈一尺四寸
  晝漏刻:四十六七分
  夜漏刻:五十三三分
  昏中星:室三半強進三
  旦中星:翼十五大強進二

  ◇大雪
  日所在:鬥六度一分退二
  黃道去極:百一十三大強
  晷景:丈二尺五寸六分
  晝漏刻:四十五五分
  夜漏刻:五十四五分
  昏中星:壁半強進一
  旦中星:軫十五弱進一

  中星以日所在為正,日行四歲乃終,置所求年二十四氣小餘四之,如法為少、大,餘不盡,三之,如法為強、弱,以減節氣昏明中星而各定矣。強,正;弱,負也。其強弱相減,同名相去,異名從之。從強進少為弱,從弱退少而強。從上元太歲在庚辰以來,盡熹平三年,歲在甲寅,積九千四百五十五歲也。

  ***

  論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之分尚矣,乃有皇犧。皇犧之有天下也,未有書計。曆載彌久,暨于黃帝,班示文章,重黎記註,象應著名,始終相驗,准度追元,乃立歷數。天難諶斯,是以五、三,迄於來今,各有改作,不通用。故黃帝造曆,元起辛卯,而顓頊用乙卯,虞用戊午,夏用丙寅,殷用甲寅,周用丁巳,魯用庚子。漢興承秦,初用乙卯,至武帝元封,不與天合,乃會術士作《太初曆》,元以丁醜。王莽之際,劉歆作《三統》,追《太初》前卅一元,得五星會庚戌之歲,以為上元。《太初曆》到章帝元和,旋複疏闊,征能術者課校諸曆,定朔稽元,追漢四十五年庚辰之歲,追朔一日,乃與天合,以為《四分曆》元。加六百五元一紀,上得庚申。有近於緯,而歲不攝提,以辨曆者得開其說,而其元鮮與緯同,同則或不得於天。然曆之興廢,以疏密課,固不主於元。光和元年中,議郎蔡邕、郎中劉洪補續《律曆志》。邕能著文,清濁鐘律;洪能為算,述敘三光。今考論其業,義指博通,術數略舉,是以集錄為上下篇,放續《前志》,以備一家。

  贊曰:象因物生,數本杪曶。律均前起,准調後發。該核衡琁,檢會日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