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後漢紀校注 | 上頁 下頁
漢順帝紀(7)


  十一月丁未,東平王敞薨。敞有孝行,喪母,三年如禮,詔書增戶五千。

  ①《範書》作十二月事。按十一月甲戌朔,無丁未,《袁紀》「十一」當系「十二」之誤。

  是時長吏數易,去就煩費。尚書左雄上疏曰:「臣聞柔遠能邇,莫大甯民,寧民之務,莫重用賢,是以皋繇對禹:『貴在知人,安人則惠,黎民懷之。』

  ①見尚書皋陶謨。「貴在知人」作「知人則哲」。

  昔三代垂統,封建侯伯,世位親親,民用和睦。宗周既滅,六國並秦,坑儒泯典,革除五等,郡縣設令,封塚黎民。大漢受命,蠲免苛政,寬以三章,撫以因循。至於文、景,天下康乂,誠由玄靖淵默,使萬民不擾也。宣帝興於側陋,知世所疾,綜名核實,賞罰必行。刺史、守、相初拜,輒親見問之,觀其所由,退而考察,以質其言。常歎曰:『民所以安而無愁者,政平吏良也。與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為吏數變易,則下不安業,民知不久,則詐以求過。故二千石有治能者,輒以璽書勉勵,增秩賜金,爵至封侯,公卿時缺,則以次用之。是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故能降來儀之瑞,建中興之功

  ①《漢書》揚雄傳引長楊賦曰:「封豕其士,窫窳其民。」應劭曰:「淮南子雲,堯之時窫窳、封豨、鑿齒皆為民害。窫窳類貙,虎爪,食人。」李奇曰:「以喻秦貪婪,殘食其民也。」
  ②劉邦初入關,與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③胡三省曰:「謂尹翁歸、韓延壽、朱邑、龔遂、黃霸之屬也。事並見宣帝紀。」

  漢元至今,三百餘載,俗浸雕弊,巧偽滋萌,下飾其詐,上肆其殘。列城百里,轉動煩數。以殺害為賢,以循理為劣,以聚斂為辨,以修己為弱。髡鉗之戮,生於睚眥;覆屍之禍,成於喜怒。視民如寇,稅之如狼。監司相望,見非不舉,觀政於亭傳,責成於耳目,言善不稱德,論功不核實。虛誕者獲佑,束修者見黜;或因罪而致高,或處危以成名。所以天災屢降,治道未寧,皆由於此也。

  ①哀公元年《左傳》曰:「子西曰:『今聞夫差,珍異是聚,觀樂是務;視民如讎,而用之日新。』」又《國語》楚語曰:鬥且語令尹子常弟曰:「吾見令尹,令尹問蓄聚積實,如餓豺狼焉,殆必亡者也!」
  ②沈欽韓曰:「言監司按部,但一過亭傳而已,未嘗深考其治狀也。」

  臣愚以為長吏理績有顯效者,可就增秩,勿使移徙,非父母喪不得去官。其不從,王制錮之終身,雖赦令不在齒列。必競修善政,親撫百姓,率土之民,各寧其所。追配文宣中興之軌,流光垂祚,永世不刊。」於是複申無故去官之禁

  ①趙翼廿二史劄記曰:「賈琮為冀州刺史,有司有贓過者,望風解印綬去。朱穆為冀州刺史,令長解印綬去者四十餘人。及穆到任,劾奏至有自殺者。李膺為青州刺史,有威政,屬城聞風皆自引去。範滂為清詔使,案察貪吏,守令自知贓汙,皆望風解印綬。陳寔為太邱長,以沛相賦斂無法,乃解印綬去。宗慈為修武令,太守貪賄,慈遂棄官去。按令長丞尉各有官守,何以欲去即去。據左雄疏雲:今之墨綬,拜爵王廷,而齊於匹庶,動輒避負,非所以崇憲明理也。請自今守相長吏非父母喪,不得去官。其不遵法禁者,錮之終身,若被劾奏,逃亡不就法者,家屬徙邊,以懲其後。黃巾賊起,詔諸府掾屬不得妄有法就。可見平時朝廷無禁人擅去官之令,聽其自來自去,而不追問也。法網亦太疏矣。」
  ②胡三省曰:「先已有此禁,今複申嚴之。」然不詳前令之所自出。且《范書》左雄傳亦言因宦者擅權,此令終不能用。故漢末又複申之,亦無實效也。

  閏月壬子,恭陵廟災

  ①閏月癸酉朔,無壬子。《范書》順帝紀作「庚子」,是。而《續漢志》注引古今注又言「十二月,河南郡國火燒廬舍,殺人」,與袁、《範書》又異。

  北海人郎顗上書曰:「臣聞天垂誡,地見災異,所以譴告人主,克己修德也。故應天以誠而不以言,導下以躬而不以刑。頃者宮殿官府,多所治飾。昔盤庚遷殷,去奢即儉;夏後卑宮,盡力以致美。愚以為諸所繕治,事可減省,以恤貧民,以賑孤寡,天之意也,人之願也。陛下躬親庶事,詔書每下,廣開不諱之路,以天下為憂,百姓為念,而不數見公卿,責以政事,誠優遊養德之道也。然三公者,調和陰陽,儀刑百寮。今水旱連年,五穀不登,不能憂也。官失其序,庶事不治,不能正也。但遲回偃仰,稱病自逸,忘天下之憂,甘宴安之樂,豈不謬哉!」尚書問狀,顗對多言術數、占候之事,大旨以三公非其人,將有饑饉、水旱、地震、盜賊之變。其後海賊攻會稽,而青、徐盜賊起,西羌反,明年四月京師地震,其夏大旱,略如其言

  ①李賢引帝王紀曰:「盤庚以耿在河北,迫近山川,自祖辛以來,奢淫不絕,乃渡河,將徙都亳之殷地。人諮絕相怨,不欲徙,盤庚乃作書三篇以告喻之。」
  ②《論語》泰伯曰:「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至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疑《袁紀》「盡力以致美」句有訛。
  ③「術數」原誤倒,徑改。
  ④《範書》系郎顗上此書於二年正月。

  華嶠曰:漢之十葉,王莽篡位,聞道術之士西門君惠、李守等多稱讖雲「劉秀為天子」。自光武為布衣時,數言此,及後終為天子,故甚信其書。鄭興以忤意見疏,桓譚以遠斥憂死。及明、章二帝祖述此意,故後世爭為圖緯之學,以矯世取資。是以通儒賈逵、馬融、張衡、朱穆、崔寔、荀爽之徒,忿其若此,奏皆以為虛妄不經,宜悉收藏之。惟斯事深奧,善言古者必有驗於今,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而托雲天之歷數、陰陽、占候,今所宜急也。占候、術數,能仰瞻俯察,參諸人事,禍福吉凶既應,引之教義,亦有著明。此蓋道術之有益於後世,為後人所尚也。

  ①按《漢書》王莽傳曰:「衛將軍王涉素養道士西門君惠。君惠好天文讖記,為涉言:『星孛掃宮室,劉氏當復興,國師公姓名是也。』」又《範書》及《袁紀》載李守讖曰:「劉氏復興,李氏為輔」。而直言「劉秀當為天子」者,蔡少公也。見《袁紀》卷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