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後漢紀校注 | 上頁 下頁
漢光武帝紀(59)


  建武二十八年[52年]

  春正月,遣諸王就國。

  三月,臧宮上書,勸上征匈奴。詔曰:「有德之君,以所樂樂民;無德之君,以所樂樂身。樂民者其祚延長,樂身者不久而亡。故曰:地廣者荒,德廣者強。今無善政,災變不息,憂念歲闕。《論語》雲:『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而欲複遠征乎?」

  ①北堂書鈔卷十五識治篇引「以樂樂民」。注曰出黃石公。又卷二十九君道篇所引無兩「所」字,餘均與《袁紀》同,注曰引自《東觀記》。今本《東觀記》均脫。
  ②李賢曰:「顓臾,魯附庸之國。魯卿季氏貪其土地,欲伐而兼之。時孔子弟子冉有仕于季氏,孔子責之。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季氏之邑,今不取,恐為子孫之憂。』孔子曰:『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按孔子此言乃曰禍非自外起,而釁將發於內也。後季桓子果為家臣陽虎所囚。

  冬十月癸酉,詔死罪下蠶室,其女子者宮。

  上會群臣,問曰:「誰可傅太子者?」皆曰:「執金吾陰識可也。」博士張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為陰氏乎?為天下乎?即為陰氏,則陰侯可。為天下,則固宜用天下之賢。」上曰:「善。欲置傅者,以輔太子,今博士不難正朕,況太子乎!」即拜佚為太子太傅,而以桓榮為少傅,賜以輜車乘馬。乃大會子弟,陳其車馬、印綬曰:「此皆稽古之力也,可不勉邪!」

  ①子弟,《範書》桓榮傳作「諸生」。則此子弟恐是「弟子」之誤倒置耳。

  於是皇太子經學始成,少傅桓榮上疏曰:「臣幸得侍惟幄,經學淺短,無所補益聖質,夙夜慚愧。今太子經學已通,自有識以來儲君副主莫能傳之,今太子獨能傳之,此誠萬國之福也。臣師道已盡,皆在太子矣。謹遣掾臣泛再拜歸道。」太子報曰:「陽以童蒙,承訓九載,不深達師意,而猥見褒獎,非其實也。夫五經之道廣大,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自宰予之從親事孔門,閑邪以度,猶尚怠懈晝寢,況於不才者乎?苟非其人,道不虛受。冉求曰:『非不悅子之道,力不足也。』歸道受謝,非所敢聞。」

  ①李賢曰:「歸,猶謝也。」
  ②「非天下」以下二句出《易·繫辭》上。
  ③《論語》公冶長曰:「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④語出《論語》雍也。

  是時禁網疏闊,王侯貴人多通賓客。壽光侯劉悝,更始少子也,得幸于沛王輔。悝怨盆子殺其父,因輔結客,報殺盆子兄故式侯恭。輔坐系獄三日。由是捕諸王賓客,死者千余人。

  ①《范書》劉玄傳作「劉鯉」。《袁紀》恐誤。

  初,馬援謂其司馬呂種曰:「建武初,名為天地始開,從今已後,海內日當安樂耳。顧我嘗獨有所憂,國家諸子並壯,皆不防微,廣通賓客,門庭如市,吾恐自此大獄起矣。卿其慎之。」援兄女婿王礱,故平阿侯子也。好施愛士,名振江,淮間。後游京師,交結諸侯。援謂所親曰:「王子石傑士也,今若在京師長者間用氣自行,陵折者多,必用亡身。」於是呂種、王礱、馮衍皆以諸王賓客下獄。種歎曰:「馬生之言,其神乎!」種、礱死獄中。衍被赦出,廢於家。上言曰:「臣伏念帝王大體,古今通論,常獨慨然。夫以高祖之略,而陳平之謀,毀之則疏,與之則親。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繩之以法則為罪,施之以德則為功。逮至晚出,董仲舒言道德,見妒于公孫弘;李廣奮節於匈奴,見排于衛青,此忠臣所為流涕也。臣衍自惟,上無無知之薦,下無馮唐之說,乏董生之才,寡李廣之勞,而欲免讒口於當世,豈不難哉!臣之先祖以忠貞之故,成私門之禍。而臣值兵革之際,不敢回行苟容,以求世利,事君無傾邪之謀,將帥無鹵掠之心。今幸遭清明之世,飭躬自行之秋,而怨讎藂雜,譏議橫世。蓋富貴易為善,貧賤難為工也。疏遠隴畝之臣,無望高闕之日,惶恐自陳,以救罪過。」書奏,天子不用,猶以前過也。

  ①「在」原誤刊「京師」之下,今正之。
  ②與,譽也。見廣雅釋詁。《範書》作「譽」。按事見《史記》陳丞相世家。時楚漢相爭,平因魏無知見漢王,拜為都尉,使典護軍。周勃、灌嬰等譖平盜嫂受金,輾轉魏、楚、漢,乃反復亂臣。漢王疑之。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處於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漢王複拜平為護軍。
  ③文帝時,賞輕罰重。魏尚為雲中守,匈奴遠避,而坐上功首虜差六級,削爵,罰作之。馮唐諫,帝乃赦尚,複為雲中守。事見《史記》馮唐傳。
  ④《史記》儒林傳曰:「公孫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為從腴。弘疾之,乃言上曰:『獨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膠西王素聞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獲罪,疾免居家。」
  ⑤李廣擊匈奴,數有功,號「飛將軍」。元狩四年,從大將軍衛青伐匈奴,失道後期。衛青使長史急責廣之幕府對簿,廣不願複對刀筆吏,遂引刀自剄。事見《史記》李將軍列傳。
  ⑥《范書》馮衍傳「自惟」下有「微賤之臣」四字,疑《袁紀》脫之。

  衍字敬通,馮奉世之後,有奇才,博通,無所不覽。王莽時諸公多薦之者,衍辭不肯仕。衍有大度,自度其才,不能耦世取容,故遂坎壈失志,居常慷慨,庶幾名賢之風。家貧年老,常為司隸從事。

  ①馮奉世,武帝末為郎,曆仕昭、宣、元諸帝、官至左將軍,為折衝宿將,功名次趙充國。有男九人,譚、野生、逡、立、參皆至高位。惠棟曰:「衍之祖,《東觀記》及本傳皆雲野王,唯華嶠書以為馮立。」
  ②廣雅釋詁曰:「耦,諧也。」
  ③楚辭九辯曰:「坎廩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

  全椒侯馬成薨。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