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後漢紀校注 | 上頁 下頁 |
漢光武帝紀(19) |
|
隗囂之奔天水,複聚其眾,自稱西州大將軍①。長安既壞,士人多奔隴西,囂虛己接之。以谷恭、范逡為師友②,趙秉、鄭興為祭酒,申屠剛、杜林為治書③,王遵、周宗、楊廣、王元為將帥。 ①《範書》隗囂傳曰:「自稱西州上將軍。」又曰:「建武二年,馮愔引兵叛禹,西向天水,囂逆擊,破之于高平,盡獲輜重。於是禹承制遣使持節命囂為西州上將軍,得專制敘州、朔方事。」與《袁紀》異。 ②《範書》隗囂傳曰:「以前王莽平河大尹長安穀恭為掌野大夫,平陵范逡為師友。」 ③李賢曰:「治書,即治書侍御史。」 於是竇融始據河西。融字周公,右扶風平陵人也。融家貧,少時為驃騎將軍王舜令史①,泛愛好交遊。女弟為大司空王邑小婦。出入貴戚,結交豪傑,以任俠為名;然事母兄,養弱弟,內行修整。漢兵起,融從王邑敗昆陽。漢兵得新豐,邑薦融可任用,莽拜融為波水將軍,賜金千斤,引兵新豐。會三輔內潰,融降大司馬趙萌。萌以融為校尉,絕重之;薦融於更始,拜為巨鹿太守。融見更始立,東方擾攘。融祖父為張掖太守,從祖父為護羌校尉,從弟又嘗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②,知其土俗,融心樂之,獨謂兄弟曰:「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人民殷實,帶河為固,張掖屬國精兵萬騎,欲求為之,且以避世,一旦有緩急,杜絕河津,足以自守,此真遺種處也。」③兄弟皆勸之,融乃辭讓巨鹿,求張掖屬國都尉。萌為言,竟得之。融大喜,遂將家屬而西,撫養吏民,結雄傑④,懷集羌胡,河西翕然而治。 ①《范書》竇融傳曰:「王莽居攝中,為強弩將軍司馬。」注曰:「強弩將軍即莽明義侯王俊。」惠棟曰:「俊當作駿。」又按《漢書》王莽傳,王舜曾任車騎將軍,非驃騎將軍,《袁紀》恐誤。 ②按《範書》融傳,「融祖父」作「融高祖父」。沈欽韓曰:「王莽傳有護羌校尉竇況。」今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曰:融祖父猛為安定太守,從曾祖父壽為護羌校尉,從弟林後漢武威太守、太中大夫,避難徙居武威。」而竇林傳又曰:「融從兄子林為護羌校尉。」與表異。諸書記述淆亂,未知孰是,錄以存疑。 ③李賢曰:「遺,留也,可以保全,不畏絕滅。」 ④蔣國祚字句異同考曰:「一本結納雄傑,有一納字。」按諸本均無「納」字,蔣言「一本」不詳為何本。《範書》作「撫結雄傑」。此句必有脫字,俟考。 是時酒泉太守梁統、金城太守庫鈞、張掖都尉史苞、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彤皆州郡英俊,與融有舊。更始欲敗,融與統等議,皆以為「天下擾亂,未知所統。河西鬥絕在羌、胡中①,不同心並力,則不能自守;權均力齊,又不相率,當推一人為將軍,共全五郡,觀世變動。」皆曰:「善。」以梁統為太守,先共推之。統固辭曰:「昔陳嬰不受王者,以有老母。今統內親老,又德能鮮薄,不足以當督師也。」竇融典兵馬,又家世為河西二千石,吏民所向,即共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統字仲甯,安定烏氏人。少治《春秋》,好法律。更始時為中郎將,安集敘州,因為酒泉太守②。 ①馮班曰:「鬥與陡通。」 ②黃本、四部叢刊本「統字仲寧」以下接於「不足以當督師也」句後。蔣國祚曰:「一本『不足以當督師也』下接雲『竇融典兵馬』云云,文氣乃順,今從之。」按蔣曰「一本」,乃南監本也。 是時武威太守馬期、張掖太守任仲二人孤立無黨,融等議定,移書告喻之,實時解印綬避位。於是梁統為武威太守,史苞為張掖太守,竺曾為酒泉太守,辛彤為敦煌太守。融居屬國,領都尉如故,置從事監察,而太守各治其郡。尊賢養士,務欲得吏民心,修騎射,明烽燧,羌胡犯塞,融躬自擊之,諸郡相應,莫不富殖①。 ①莫不富殖置此,文殊不類。《范書》竇融傳作『皆如符要』。《袁紀》恐誤。 初,更始遣將軍鮑永撫河東,北及並州。永好文德,雖為將帥,常儒服從事①素重杜陵人馮衍,以為謀主,同心戮力,以奉更始。上使諫議大夫儲伯持節征永②,時或傳更始猶存,永奪伯節,執而梏之。遣使至長安,知更始審被害,乃哭泣盡哀,罷兵,與衍幅巾詣上③。上問永眾所在,永離席曰:「臣事更始,不能令全,豈可以眾獲貴,故悉罷之。」上不悅。 ①《東觀記》曰:「永性好文德,雖行將軍,常衣皁襜褕,路稱尚書兵馬。」 ②儲伯,《范書》鮑永傳作「儲大伯」,《東觀記》亦同,《袁紀》恐脫「大」字。 ③《東觀記》曰:「永與馮欽共罷兵,幅巾而居,後歸上。」又李賢曰:「幅巾,謂不著冠,但幅巾束首也。」欽即衍也。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