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史籍 > 後漢紀校注 | 上頁 下頁
漢光武帝紀(8)


  南陽宛人朱佑,字仲先,世祖之舊也。伯升之起,以佑為護軍。伯升敗,佑常獨怨望,世祖每短絕之。佑自洛陽將之河北,劉嘉問佑曰:「子將何之?」佑曰:「將之長安。」嘉素奇世祖,知佑有舊,謂佑曰:「子與劉公善,胡不北乎?嘉有勞苦吏,欲托之劉公。」佑曰:「若是,願與之俱。」乃給其車馬,使賈複、陳俊與佑俱北,及世祖于柏人。世祖複以佑為護軍,常居中親幸。佑從容問世祖曰:「更始政亂,公有日角之相,天之所命也。」世祖怒,將收之,乃不敢言。

  ①李賢曰:「《東觀記》『佑』作『福』,避安帝諱。」《後漢書》集解曰:「劉攽曰:『案注引《東觀記》安帝諱,則此人當名祜,前後皆誤矣。』王先謙曰:考異雲《範書》、《袁紀》祜皆作佑,《東觀記》皆作福,避安帝諱。說文祜字無解,雲上諱。然則祜名當作示旁古,古今之古,不當作左右之右也。案考異說至晰,今刊《範書》仍作佑,以存其真。」《通鑒》徑改佑作祜。今仿集解之意,辨其偽而存其舊文。

  賈複字君文,南陽冠軍人。初事武陰李生,李生奇之,謂門人曰:「賈生容貌志氣如此,而勤於學,將相之器也。」嘗為縣吏,迎鹽河東,會盜賊起,同輩十余人皆棄鹽去,複獨送至縣,縣中稱其信。及漢兵起,複聚眾數百人於羽山,既而將其兵屬劉嘉,為校尉。複見更始綱紀日替,令嘉遠為之慮,乃說嘉曰:「臣聞圖堯舜之事而不能至者,湯武是也;圖湯武之事而不能至者,桓文是也;圖桓文之事而不能至者,六國是也;圖六國之事而不能至者,亡六國是也。今漢氏中興,大王以親戚為輔,天下未定而安所保,所保得無不可保乎?」嘉曰:「公言大,非吾任也。大司馬劉公在河北,可往投之。」去見上。上複奇之,又鄧禹亦稱有將帥才,於是署複為都督,解左驂以賜之

  ①《范書》賈複傳「武陰」作「舞陰」。按兩漢志均作「舞陰」,此作「武陰」誤。
  ②《東觀記》曰:「等輩欺沒其鹽,複獨完致縣中。」
  ③據《範書》本傳,「安」下有「守」字。
  ④鈕永建曰:「按光武時未有都督之官。《范書》賈複傳雲:於是署複破虜將軍督盜賊。據此則複所署者破虜將軍也。紀文作都督,殆必舊史有督盜賊句,相涉而誤。」按:《通鑒》亦作「秀以複為破虜將軍」。然《范書》光武帝紀明言「乃遣光武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賈複豈能再任此職!《通鑒》與鈕說大謬。沈欽韓曰:「光武以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故署複為督盜賊,亦如太守府有門下督盜賊。」又曰:「袁宏紀置複為都督,蓋漢魏以來,領兵將軍帳下有護軍,有都督。呂范請于孫策曰:『願暫領都督,佐將軍部份』是也。光武以來,佑為護軍,而稱複曰賈督,實始於此。」沈說是。
  ⑤李賢曰:「驂者,服外之馬也。《東觀記》、《續漢書》『左』並作『右』。」按唯《袁紀》與《範書》同。

  陳俊字子昭,南陽西鄂人也。少學長安,歸為郡吏。漢兵起,為劉嘉長史。既遇世祖,調補曲陽長,謂世祖曰:「欲與君為左右,小縣長何足以留之!」俊即解印綬去。世祖以俊為強弩將軍,將中堅士。俊教習進退,皆應旗鼓,臨敵奮擊,所向皆破。世祖曰:「諸將皆如此,複何憂哉!」

  ①《范書》陳俊傳注引《東觀記》曰:「俊初調補曲陽長,上曰:『欲與君為左右,小縣何足貪乎?』俊即拜,解印綬,上以為安集掾。」《袁紀》恐有誤。
  ②《範書》同。而華嶠書作「拜為強弩偏將軍」,又曰「賜絳衣九百領」。《東觀記》作「三百領」。又惠棟曰:「中堅,謂中軍堅銳之兵。杜茂為中堅將軍是也。」

  王昌字郎,邯鄲人。初,聞赤眉大眾將至,百姓騷動。郎明星曆,以為河北有天子氣,素與趙繆王子林善,豪俠于趙,欲因此起兵。初,王莽時或稱成帝子子輿,為莽殺之。郎於是詐稱子輿以誑動林等,林等亦欲以為亂,乃與趙國大豪李育、張參先宣言赤眉將至,立劉子輿以動眾心。遂率車騎數百,晨入邯鄲,止王宮。十二月壬辰,郎自立為天子。外遣將帥徇幽冀。曰:「朕,孝成皇帝子子輿者也。遭趙氏之禍,王莽篡弒,賴知命者將護朕躬,解形河濱,削跡趙魏。王莽竊位,獲罪於天,天命佑漢,故使東郡太守翟義、嚴鄉侯劉信擁兵征討,出入胡、漢。普天率土,知朕隱在人間。今也,南嶽諸劉,為朕先驅。朕觀天文,乃興於斯。而聖公未知,故且持帝號。今已詔聖公及翟太守驟與功臣詣行在所。荊州刺史、太守皆聖公、翟義所置,強者負力,弱者疑惑,頓兵傷士,元元喪氣,朕甚悼焉,故遣使者頒下詔書。」是時百姓思漢,言翟義不死,故郎稱之,從民望也。於是自趙國已東,至於遼左,皆從風而靡矣。

  ①周壽昌曰:「隗囂傳:殺莽鎮戎大尹。前書王莽傳,鎮戎大尹李育,即此被殺者也。公孫述傳,有李育為將軍,後降光武。儒林傳,李育曾事東平王蒼,永平初年人。凡三李育,先後同時。」按此則又一李育也,為王郎大司馬。則其時實四李育也。此李育亦見《范書》王郎傳,周壽昌可謂失之眉睫者矣。又《初學記》卷十七引謝承書曰:「李鴻字奉遜,禮信仁孝,友于兄弟。弟育為人所侵辱,育後陰結客報怨,為執法吏所得,當伏罪。」則東漢又有一李育也,惜不詳其生卒年代。
  ②知命者,《範書》作「郎中李曼卿」,然《東觀記》作「侍郎韓公等」。
  ③李賢曰:「聖公、光武本自舂陵北徙,故舂陵近衡山,故曰南嶽諸劉也。」
  ④《范書》王郎傳作「趙國以北,遼東以西」。《通鑒》從《範書》。

  茂陵人耿弇,字伯昭。父況,王莽時為朔調連率。更始立,諸將略地者前後非一,弇乃辭況至京師,因獻貢以自固。弇時年二十一矣。至宋子,會王郎反,從縣吏孫倉、衛苞勸弇降邯鄲。弇按劍叱之曰:「所以涉難至長安者,欲以輔劉氏也。今我至京師,陳上谷、漁陽兵馬之用,還出太原、代郡,反復數十日,歸發突騎以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觀公等族滅不久。」孫倉、衛苞不從,皆亡去。弇聞世祖在盧奴,乃北謁之,世祖置弇門下吏。弇因護軍朱佑求歸發兵,世祖壯之。弇亦書與況,盛陳世祖度略,宜速來相見。況乃馳至昌平,遣小子舒獻馬焉。

  ①李賢曰:「王莽改上穀郡曰朔調,守曰連率。」
  ②《範書》作「衛包」。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