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後漢紀校注 | 上頁 下頁 |
漢光武帝紀(6) |
|
冬十月,劉望自立為天子,嚴尤為大司馬,陳茂為丞相。更始使劉信擊之①,望兄子回殺望降,嚴尤、陳茂走朗陵,為故吏所殺。 ①劉信,更始大司徒劉賜兄顯之子,官拜奮威大將軍。 更始欲北之洛陽,以世祖為司隸校尉。初,三輔官府吏東迎者,見更始諸將數十輩,皆冠幘而衣婦人衣①,大為長安所笑②,智者或亡入邊郡。及司隸官屬至,衣冠制度皆如舊儀。父老、舊吏見之,莫不垂涕悲喜曰:「何幸今日又見漢官威儀!」 ①漢官儀曰:「幘者,古之卑賤執事不冠者之所服也。」《範書》「婦人衣」下有「諸於繡镼」四字。李賢曰:「前書音義曰:『諸於,大掖衣也,如婦人之褂衣。』」又曰:「揚雄方言曰:『襜褕,其短者,自關之西謂之裗䘿。』郭璞注雲:『俗名䘿掖。』據此,即是諸於上加繡䘿,如今之半臂也。」 ②長安者,三輔官府吏東迎者也。 更始至洛陽,遣使降樊崇等。樊崇等與渠帥二十餘人至洛陽降,皆封為列侯。其留者相率叛之,崇等即皆亡去,複領其眾,分為二隊,崇自開封出南陽,徐宣、謝祿等從陽翟擊河南。 是時豪傑並起:〔李憲起〕廬江①,張步起琅邪,劉芳起安定,董憲起東海,秦豐起黎丘,其餘赤眉、銅馬、青犢、高湖、董達②等眾各數萬,旬月之間,天下皆遍。 ①據《范書》李憲傳補。憲,王莽時為廬江屬令。莽敗後,據郡自守。更始元年,自稱淮南王。觀《袁紀》下文亦可知。 ②董達,下又作董連,皆誤。他書均作「重連」。 隗囂字季孟,天水成紀人,少為郡吏,著名敘州。季父崔,豪俠能得眾情。聞莽兵敗昆陽,更始立于宛,謀起兵以應漢。囂止之曰:「兵,凶事也。宗族何幸!」崔不從,收兵得數千人,攻莽鎮夷大尹李育①,殺之。既而推囂為主,不得已乃聘平陵人方望為軍帥。②望說囂曰:「今欲承天順民,輔漢而〔起,今〕立者乃在南陽③,莽尚據長安,言為漢,無所受命,何以見信於眾乎?宜急立漢高廟,稱臣奉祠,所謂『神道設教』④,求助民神者也。且禮有損益,質文無常。茅茨土階,致其肅(也)敬⑤。雖未備物,神明其舍諸。」囂從其言,遂立漢祖宗廟。祀畢,相與盟曰:「凡我同盟,允承天道,與輔劉宗。或懷奸慮,神明殛之!」囂乃勒兵十萬,將攻安定。安定太守王向⑥,莽從弟譚之子,威行郡中,屬縣未敢叛。囂喻向以天命,向不從。囂複為言「重頓兵,血刃,傷害吏士」,終不聽。乃進兵虜向,以徇百姓,然後行戮,安定悉降。而長安中亦起兵誅莽。囂遂分遣諸將徇隴西、武都、全城、武威、張掖、酒泉、燉煌,皆下之。 ①《範書》隗囂傳作「鎮戎大尹」。又《漢書》地理志亦作「填戎」。此乃天水郡守之意,《袁紀》誤。 ②軍帥,他書均作「軍師」。《袁紀》乃避晉諱也。 ③據《東觀記》、《範書》補。 ④出自易觀卦。 ⑤據陳璞校記刪「也」字。 ⑥《範書》隗囂傳作「安定大尹」。按《袁紀》王莽官屬皆依新制,此偶失之耳。又《漢書》王莽傳作「安定卒正王旬」,未知孰是。 公孫述字子陽,茂陵人。成帝時,為清水長,兼治五縣,奸不得發,郡中謂有神。王莽時,守導江卒正①,複有能名。更始之立,南陽人宗成自稱將軍②,收兵漢中,眾數萬人,遂至成都。是時導江治臨邛,述召縣中豪傑,謂之曰:「天下同苦新室,思劉氏矣,故聞漢將軍至,馳迎道路。今百姓無辜,父子俘獲③,室家燒燔,此寇賊,非義兵也。吾欲執郡自守,以待真主。諸公並力者即留,不欲者即去。」豪傑皆叩頭願效死,乃發城中兵千餘人。述使人詐稱漢使者自東方來,拜受印綬,因號曰「輔漢將軍」、兼益州牧。北至成都④,眾數千人,遂攻宗成,大破之,盡有益州。 ①即蜀郡太守。 ②華陽國志作「宗成垣」。 ③《范書》公孫述傳作「婦子系獲」。 ④按《範書》及《通鑒》均作「西擊成等」。胡三省曰:「按臨邛在成都西南,述兵自臨邛迎擊宗成等,非西向也。」《袁紀》作北向是。 李憲,穎川人。王莽時,(於)廬江賊起①,眾至十余萬。莽以憲為偏將軍,連年擊平之②。莽敗,憲據郡守,自稱淮南王。張步③,琅邪人。漢兵起,步亦聚眾千餘人,擊攻傍縣數十城④。劉芳⑤,安定三川人⑥,本姓廬。王莽末,天下鹹思漢,芳由是詐自稱武帝后,變姓名為劉文伯。及莽敗,芳與三川屬國羌胡起兵北邊。董憲字僑卿,東海朐人。父為人所殺,憲聚客報冤,眾稍多,遂攻屬縣。秦豐,南郡黎〔丘〕鄉人⑦。少時受律令,為縣吏。漢兵起,與同鄉蔡張、趙京等起兵,眾數千人,攻宜城、襄陽諸縣,下之,自稱黎丘王⑧。 ①《范書》李憲傳曰:「莽末,江賊王州公等起眾數余萬,攻掠郡縣。」「於」系衍文,刪。 ②陳璞曰:「連年恐連率之誤。」按《範書》正作「廬江連率」,此句恐當作「莽以憲為偏將軍、廬江連率擊平之」。 ③張步字文公。琅邪不其人。 ④《范書》張步傳作「下數城」。 ⑤劉芳字君期。 ⑥按《漢書》地理志,安定郡無「三川」,有「三水」。《範書》廬芳傳正作「安定三水人」,《袁紀》誤。三水系屬國都尉治,《袁紀》下文「三川屬國」,亦系「三水屬國」之誤。 ⑦據上文「起黎丘」補。參閱下注。 ⑧《範書》光武帝紀作「自號楚黎王」。李賢注引習鑿齒襄陽記曰:「秦豐,黎丘鄉人。黎丘楚地,故稱楚黎王。」又惠棟引余知古渚宮故事曰:「豐少有雄氣,王莽末,結鄉里豪傑起兵,掠荊州十二縣,據襄陽之黎邱,自稱楚黎王。」王先謙曰:「續志邔有犁丘城是也。」又引水經注曰:「沔水東南徑黎邱故城西,其城下對繕洲,秦豐居之,故更名秦洲。」據此,則「黎丘王」當作「楚黎王」。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