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陳書 | 上頁 下頁
高祖陳霸先本紀(2)


  三年正月,高祖率甲士三萬人、強弩五千張、舟艦二千乘,發自豫章。

  二月,次桑落洲,遣中記室參軍江元禮以事表江陵,承制加高祖鼓吹一部。是時僧辯已發湓城,會高祖于白茅灣,乃登岸結壇,刑牲盟約。進軍次蕪湖,侯景城主張黑棄城走。

  三月,高祖與諸軍進克姑孰,仍次蔡洲。侯景登石頭城觀望形勢,意甚不悅,謂左右曰:「此軍上有紫氣,不易可當。」乃以<舟叉><舟步>貯石沈塞淮口,緣淮作城,自石頭迄青溪十餘裡中,樓雉相接。諸將未有所決,僧辯遣杜崱問計于高祖,高祖曰:「前柳仲禮數十萬兵隔水而坐,韋粲之在青溪,竟不渡岸,賊乃登高望之,表裡俱盡,肆其凶虐,覆我王師。今圍石頭,須渡北岸。諸將若不能當鋒,請先往立柵。」高祖即于石頭城西橫隴築柵,眾軍次連八城,直出東北。賊恐西州路斷,亦于東北果林作五城以遏大路。景率眾萬餘人、鐵騎八百餘匹,結陣而進。高祖曰:「軍志有之,善用兵者,如常山之蛇,首尾相應。今我師既眾,賊徒甚寡,應分賊兵勢,以弱制強,何故聚其鋒銳,令必死於我?」乃命諸將分處置兵。賊直沖王僧志,僧志小縮,高祖遣徐度領弩手二千橫截其後,賊乃卻。高祖與王琳、杜龕等以鐵騎悉力乘之,賊退據其柵。景儀同盧輝略開石頭北門來降。蕩主戴冕、曹宣等攻拔果林一城,眾軍又克其四城。賊複還,殊死戰,又盡奪所得城柵。高祖大怒,親率攻之,士卒騰柵而入,賊複散走。景與百餘騎棄槊執刀,左右沖陣,陣不動,景眾大潰,逐北至西明門。景至闕下,不敢入台,遣腹心取其二子而遁。高祖率眾出廣陵應接,會景將郭元建奔齊,高祖納其部曲三千人而還。僧辯啟高祖鎮京口。

  五月,齊遣辛術圍嚴超達于秦郡,高祖命徐度領兵助其固守。齊眾七萬,填塹,起土山,穿地道,攻之甚急。高祖乃自率萬人解其圍,縱兵四面擊齊軍,弓弩亂髮,齊平秦王中流矢死,斬首數百級,齊人收兵而退。高祖振旅南歸,遣記室參軍劉本仁獻捷於江陵。

  七月,廣陵僑民朱盛、張象潛結兵襲齊刺史溫仲邕,遣使來告,高祖率眾濟江以應之。會齊人來聘,求割廣陵之地,王僧辯許焉,仍豹高祖,高祖於是引軍還南徐州,江北人隨軍而南者萬餘口。承制授高祖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余並如故。及王僧辯率眾征陸納於湘州,承制命高祖代鎮揚州。十一月,湘東王即位於江陵,改大寶三年為承聖元年。湘州平,高祖旋鎮京口。三年三月,進高祖位司空,餘如故。

  十一月,西魏攻陷江陵,高祖與王僧辯等進啟江州,請晉安王以太宰承制,又遣長史謝哲奉箋勸進。

  十二月,晉安王至自尋陽,入居朝堂,給高祖班劍二十人。

  ※

  四年五月,齊送貞陽侯深明還主社稷,王僧辯納之,即位,改元曰天成,以晉安王為皇太子。

  初,齊之請納貞陽也,高祖以為不可,遣使詣僧辯苦爭之,往返數四,僧辯竟不從。高祖居常憤歎,密謂所親曰:「武皇雖磐石之宗,遠布四海,至於克雪仇恥,寧濟艱難,唯孝元而已,功業茂盛,前代未聞。我與王公俱受重寄,語未絕音,聲猶在耳,豈期一旦便有異圖。嗣主高祖之孫,元皇之子,海內屬目,天下宅心,竟有何辜,坐致廢黜,遠求夷狄,假立非次,觀其此情,亦可知矣。」乃密具袍數千領,及錦彩金銀,以為賞賜之具。

  九月壬寅,高祖召徐度、侯安都、周文育等謀之,仍部列將士,分賞金帛,水陸俱進。是夜發南徐謅討王僧辯。甲辰,高祖步軍至石頭前,遣勇士自城北逾入。時僧辯方視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內出,僧辯遽走,與其第三子頍相遇,俱出閣,左右尚數十人,苦戰。高祖大兵尋至,僧辯眾寡不敵,走登城南門樓。高祖因風縱火,僧辯窮迫,乃就擒。是夜縊僧辯及頍。丙午,貞陽侯遜位,百僚奉晉安王上表勸進。

  十月己酉,晉安王即位,改承聖四年為紹泰元年。壬子,詔授高祖侍中、大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揚南徐二州刺史,持節、司空、班劍、鼓吹並如故。仍詔高祖甲仗百人,出入殿省。

  震州刺史杜龕據吳興,與義興太守韋載同舉兵反。高祖命周文育率眾攻載於義興,龕遣其從弟北叟將兵拒戰,北叟敗歸義興。辛未,高祖表自東討,留高州刺史侯安都、石州刺史杜棱宿衛台省。甲戌,軍至義興。丙子,拔其水柵。秦州刺史徐嗣徽據其城以入齊,又要南豫州刺史任約共舉兵應龕、載,齊人資其兵食。嗣徽等以京師空虛,率精兵五千奄至闕下,侯安都領驍勇五百人出戰,嗣徽等退據石頭。丁醜,載及北叟來降,高祖撫而釋之。以嗣徽寇逼,卷甲還都,命周文育進討杜龕。

  十一月己卯,齊遣兵五千濟渡據姑孰。高祖命合州刺史徐度于冶城寺立柵,南抵淮渚。齊又遣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仕榮、淮州刺史柳達摩領兵萬人,于胡墅渡米粟三萬石、馬千匹,入於石頭。癸未,高祖遣侯安都領水軍夜襲胡墅,燒齊船千余艘,周鐵虎率舟師斷齊運輸,擒其北徐州刺史張領州,獲運舫米數千石。仍遣韋載於大航築城,使杜棱據守。齊人又于倉門水南立二柵以拒官軍。甲辰,嗣徽等攻冶城柵,高祖領鐵騎精甲,出自西明門襲擊之,賊眾大潰。嗣徽留柳達摩等守城,自率親屬腹心,往南州採石,以迎齊援。

  十二月癸醜,高祖遣侯安都領舟師,襲嗣徽家口于秦州,俘獲數百人。官軍連艦塞淮口,斷賊水路。先是太白自十一月丙戌不見。乙卯出於東方。

  丙辰,高祖盡命眾軍分部甲卒,對冶城立航渡兵,攻其水南二柵。柳達摩等渡淮置陣,高祖督兵疾戰,縱火燒柵,煙塵張天。賊潰,爭舟相排擠,溺死者以千數。時百姓夾淮觀戰,呼聲震天地。軍士乘勝,無不一當百,盡收其船艦,賊軍懾氣。是日嗣徽、約等領齊兵水步萬餘人,還據石頭,高祖遣兵往江寧。據要險以斷賊路。賊水步不敢進,頓江寧浦口,高祖遣侯安都領水軍襲破之,嗣徽等乘單舸脫走,盡收其軍資器械。

  己未,官軍四面攻城,自辰訖酉,得其東北小城,及夜兵不解。

  庚申,達摩遣使侯子欽、劉仕榮等詣高祖請和,高祖許之,乃于城門外刑牲盟約,其將士部曲一無所問,恣其南北。辛酉,高祖出石頭南門,陳兵數萬,送齊人歸北者。

  壬戌,齊和州長史烏丸遠自南州奔還曆陽。江甯令陳嗣、黃門侍郎曹朗據姑孰反,高祖命侯安都、徐度等討平之,斬首數千級,聚為京觀。石頭、採石、南州悉平,收穫馬仗船米不可勝計。是月杜龕以城降。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