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北齊書 | 上頁 下頁 |
儒林傳(1) |
|
李鉉 刁柔 馮偉 張買奴 劉軌思 鮑季詳 邢峙 劉晝 馬敬德 張景仁 權會 張思伯 張雕 孫靈暉 石曜 班固稱: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行教化者也。聖人所以明天道,正人倫,是以古先哲王率由斯道。高祖生於邊朔,長於戎馬之間,因魏氏喪亂之餘,屬爾朱殘酷之舉,文章鹹蕩,禮樂同奔,弦歌之音且絕,俎豆之容將盡。及仗義建旗,掃清區縣,以正君臣,以齊上下。至乎一人播越,九鼎潛移,文武神器,顧眄斯在,猶且援立宗支,重安社稷,豈非跼名教之地,漸仁義之風與?屬疆埸多虞,戎車歲駕,雖庠序之制有所未遑,而儒雅之道遽形心慮。魏天平中,范陽盧景裕同從兄禮于本郡起逆,高祖免其罪,置之賓館,以經教授太原公以下。及景裕卒,又以趙郡李同軌繼之。二賢並大蒙恩遇,待以殊禮。同軌之亡,複征中山張雕、渤海李鉉、刁柔、中山石曜等遞為諸子師友。及天保、大寧、武平之朝,亦引進名儒,授皇太子諸王經術。 然爰自始基,暨于季世,唯濟南之在儲宮,性識聰敏,頗自砥礪,以成其美。自餘多驕恣傲狠,動違禮度,日就月將,無聞焉爾。鏤冰雕朽,迄用無成,蓋有由也。夫帝子王孫,稟性淫逸,況義方之情不篤,邪僻之路競開,自非得自生知,體包上智,而內有聲色之娛,外多犬馬之好,安能入便篤行,出則友賢者也。徒有師傅之資,終無琢磨之實。下之從化,如風靡草,是以世胄之門,罕聞強學。若使貴遊之輩,飾以明經,可謂稽山竹箭,加之以括羽,俯拾青紫,斷可知焉。而齊氏司存,或失其守,師保疑丞,皆賞勳舊,國學博士,徒有虛名,唯國子一學,生徒數十人耳,欲求官正國治,其可得乎?胄子以通經仕者唯博陵崔子發、廣平宋遊卿而已,自外莫見其人。幸朝章寬簡,政網疏闊,遊手浮惰,十室而九。故橫經受業之侶,遍於鄉邑;負笈從宦之徒,不遠千里。伏膺無怠,善誘不倦。入閭裡之內,乞食為資;憩桑梓之陰,動逾千數。燕、趙之俗,此眾尤甚。齊制:諸郡並立學,置博士助教授經,學生俱差逼充員,士流及豪富之家皆不從調。備員既非所好,墳籍固不關懷,又多被州郡官人驅使,縱有遊惰,亦不檢治,皆由上非所好之所致也。諸郡俱得察孝廉,其博士、助教及遊學之徒通經者,推擇充舉。射策十條,通八以上,聽九品出身,其尤異者亦蒙抽擢。 凡是經學諸生,多出自魏末大儒徐遵明門下。河北講鄭康成所注《周易》。遵明以傳盧景裕及清河崔瑾,景裕傳權會,權會傳郭茂。權會早入京都,郭茂恒在門下教授。其後能言《易》者多出郭茂之門。河南及青、齊之間,儒生多講王輔嗣所注《周易》,師訓蓋寡。齊時儒士,罕傳《尚書》之業,徐遵明兼通之。遵明受業于屯留王總,傳授浮陽李周仁及渤海張文敬及李鉉、權會,並鄭康成所注,非古文也。下裡諸生,略不見孔氏注解。武平末,河間劉光伯、信都劉士元始得費彪《義疏》,乃留意焉。其《詩》、《禮》、《春秋》尤為當時所尚,諸生多兼通之。《三禮》並出遵明之門。徐傳業于李鉉、沮俊、田元鳳、馮偉、紀顯敬、呂黃龍、夏懷敬。李鉉又傳授刁柔、張買奴、鮑季詳、邢峙、劉晝、熊安生。安生又傳孫靈暉、郭仲堅、丁恃德。其後生能通《禮經》者多是安生門人。諸生盡通《小戴禮》,于《周》、《儀禮》兼通者十二三焉。通《毛詩》者多出於魏朝博陵劉獻之。獻之傳李周仁,周仁傳董令度、程歸則,歸則傳劉敬和、張思伯、劉軌思。其後能言《詩》者多出二劉之門。河北諸儒能通《春秋》者,並服子慎所注,亦出徐行之門。張買奴、馬敬德、邢峙、張思伯、張雕、劉晝、鮑長暄、王元則並得服氏之精微。又有衛覬、陳達、潘叔度雖不傳徐氏之門,亦為通解。又有姚文安、秦道靜初亦學服氏,後更兼講杜元凱所注。其河外儒生俱伏膺杜氏。其《公羊》、《谷梁》二傳,儒者多不措懷。《論語》、《孝經》,諸學徒莫不通講。諸儒如權會、李鉉、刁柔、熊安生、劉軌思、馬敬德之徒多自出義疏。雖曰專門,亦皆粗習也。 今序所錄諸生,或終於魏朝,或名宦不達,縱能名家,又闕其由來及所出郡國,並略存其姓名而已。俱取其尤通顯者列于《儒林》雲。熊安生名在周史,光伯士元著于《隋書》,輒不重述。 李鉉,字寶鼎,渤海南皮人也。九歲入學,書《急就篇》,月餘便通。家素貧苦,常春夏務農,冬乃入學。年十六,從浮陽李周仁受《毛詩》、《尚書》,章武劉子猛受《禮記》,常山房虯受《周官》《儀禮》,漁陽鮮於靈馥受《左氏春秋》。鉉以鄉里無可師者,遂與州裡楊元懿、河間宗惠振等結侶詣大儒徐遵明受業。居徐門下五年,常稱高第。二十三,便自潛居,討論是非,撰定《孝經》、《論語》、《毛詩》、《三禮義疏》及《三傳異同》、《周易義例》,合三十餘卷。用心精苦,曾三冬不畜枕,每至睡時,假寐而已。年二十七,歸養二親,因教授鄉里,生徒恒至數百。燕、趙間能言經者,多出其門。 年三十六,丁父喪。服闋,以鄉里寡文籍,來游京師,讀所未見書。州舉秀才,除太學博士。武定中,李同軌卒後,高祖令世宗在京妙簡碩學,以教諸子。世宗以鉉應旨,征詣晉陽。時中山石曜、北平陽絢、北海王晞、清河崔瞻、廣平宋欽道及工書人韓毅同在東館,師友諸王。鉉以去聖久遠,文字多有乖謬,感孔子「必也正名」之言,乃喟然有刊正之意。於講授之暇,遂覽《說文》,爰及《倉》、《雅》,刪正六藝經注中謬字,名曰《字辨》。顯祖受禪,從駕還都。天保初,詔鉉與殿中尚書邢邵、中書令魏收等參議禮律,仍兼國子博士。時詔北平太守宋景業、西河太守綦毋懷文等草定新曆,錄尚書平原王高隆之令鉉與通直常侍房延祐、國子博士刁柔參考得失。尋正國子博士。廢帝之在東宮,顯祖詔鉉以經入授,甚見優禮。數年,病卒。特贈廷尉少卿。及還葬故郡,太子致祭奠之禮,並使王人將送,儒者榮之。楊元懿、宗惠振官亦俱至國子博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