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史籍 > 十七史百將傳 | 上頁 下頁
唐李光弼


  李光弼,營州柳城人。嚴毅沉果,有大略,善騎射。累遷河西王忠嗣府兵馬使。忠嗣遇之厚,雖宿將莫能比。嘗曰:「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

  朔方節度使安思順愛其材,欲以女妻之,光弼引疾去。隴西節度使哥舒翰異其操,表還長安。

  安祿山反,郭子儀薦其能,尋加郡魏太守、河北採訪使。光弼以朔方兵五千出土門,東救常山,次真定,常山團結子弟執賊將安思義降。自顏杲卿死,郡為戰區,露屍蔽野,酹而哭之,出為賊幽閉者,厚恤其家。時賊將史思明、李立節、蔡希德攻饒陽,光弼得思義,不殺,問其計,答曰:「今軍行疲勞,逢敵不可支,不如按軍入守,料勝而出。虜兵炎銳,弗能持重,圖之萬全。」

  光弼曰:「善。」

  據城待。明日,思明軍二萬傅堞,光弼兵不得出,乃以勁弩五百射之,賊退,徙陣稍北。光弼出其南,夾滹沱而軍。思明雖數困,然恃近救,解鞍休士。

  是日,饒陽賊五千至九門,光弼諜知之,提輕兵,斂旗鼓,伺賊方飯,襲殺之且盡。思明懼,引去。光弼以范陽本賊巢窟,當先取之,揠賊根本。會潼關失守,乃拔軍入井陘。肅宗即位,詔以兵赴靈武,光弼以景城、河間兵五千入太原。前此,節度使王承業政弛謬,侍御史崔眾主兵太原,每侮狎承業,光弼素不平。及是,詔眾以兵付光弼。眾素狂易,見光弼長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擊之。會使者至,拜眾禦史中丞。光弼曰:「眾有罪,已前擊,今但斬侍御史。若使者宣詔,亦斬中丞。」

  使者內詔不敢出,乃斬眾以徇,威震三軍。至德二載,思明、希德率高秀岩、牛廷玠將兵十萬攻光弼。時銳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滿萬,眾議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環四十裡,賊至治之,徒疲吾人。」

  乃撒民屋為攂石車,車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輒數十人死,賊傷十二。思明為飛樓,障以木幔,築土山臨城,光弼遣穴地頹之。思明宴城下,倡優居臺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駭,徙牙幔遠去,軍中皆視地後行。又潛溝營地,將沉其軍,乃陽約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悅。俄而,賊數千沒於塹,城上鼓噪,突騎出乘之,俘斬萬計。思明畏敗,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賊,斬首七萬級,希德委資糧遁走。

  初,賊至,光弼設公幄城隅以止息,經府門不顧。圍解,閱三宿乃歸私寢。乾元初,入朝,詔官四品以上郊謁,進兼侍中,代子儀為朔方節度使。未幾,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光弼以河東騎五百馳東都,夜入其軍,且謂賊方窺洛,當扼虎牢,帥師東出河上。檄召兵馬使張用濟,用濟憚光弼嚴,教諸將逗留其兵。用濟單騎入謁,光弼斬之,以辛京杲代。複追都將僕固懷恩,懷恩懼,先期至。會滑汴節度使許叔冀戰不利,降賊,思明乘勝西向。光弼敦陣徐行,趨東京,謂留守韋陟曰:「賊新勝,難與爭鋒,欲詘之以計。然洛無具糧,危逼難守,公計安出?」

  陟曰:「益陝兵,公保潼關,可以持久。」

  光弼曰:「兩軍相敵,尺寸地必爭。今委五百里而守關,賊得地,勢益張。不如移軍河陽,北阻澤、潞,勝則出,敗則守,表裡相應,賊不得西,此猿臂勢也。夫辨朝廷之禮,我不如公;論軍旅勝負,公不如我。」

  陟不能答。遂檄河南尹縱官吏避賊,督軍趣戰守備。思明至偃師,光弼悉軍趨河陽,身以五百騎殿。賊游騎至石橋,諸將曰:「並城而北乎?當石橋進乎?」

  光弼曰:「當石橋進。」

  甲士夜持炬徐引,部曲重堅,賊不敢逼。已入三城,眾二萬,軍才十日糧,與卒伍均少棄耳。賊憚光弼,未敢犯宮闕,頓白馬祠,治塹溝,築月城以守。賊攻光弼,與戰中潬西,斬千級,執五千人。初,光弼謂李抱玉曰:「將軍能為我守南城二日乎?」

  抱玉曰:「過期何若?」

  曰:「棄之。」

  抱玉許諾。即紿賊曰:「吾糧盡,明日當降。」

  賊喜,斂兵待期。抱玉已繕完,即請戰。賊忿欺,急攻之。抱玉出奇兵夾擊,俘獲過當,賊帥周摯引卻。與安太清合眾三萬攻北城,光弼斂軍入,登陴望曰:「彼軍雖銳,然方陣而囂,不足虞也。日中當破。」

  乃出戰,及期未決,召諸將曰:「彼強而可破者,亂也。今以亂擊亂,宜無功。」

  因問:「賊陣何所最堅?」

  曰:「西北隅。」

  召郝廷玉曰:「為我以麾下破之。」

  曰:「廷玉所將步卒,請騎五百。」

  與之三百。複問其次,曰:「東南隅。」

  召論惟正,辭曰:「蕃將也,不知步戰,請鐵騎三百。」

  與之二百。乃出賜馬四十,分給廷玉等。光弼執大旗曰:「望吾旗,麾若緩,可觀便宜。若三麾至地,諸軍畢入,生死以之,退者斬!」

  既而馮堞望廷玉軍不能前,趣左右取其首來。廷玉曰:「馬中矢,非卻也。」

  乃命易佗馬。有裨將援矛刺賊,洞馬複,中數人,又有迎賊不戰而卻者,光弼召援矛者賜絹五百疋,不戰者斬。光弼麾旗三,諸軍爭奮,賊眾奔敗,斬首萬餘級,俘八千餘人,馬二千,軍資器械以億計,禽周摯,大清挺身走。思明未知,猶攻南城,光弼驅所俘示之,思明大懼,築壘以拒官軍。始,光弼將戰,內刃於靴,曰:「戰,危事。吾位三公,不可辱於賊。萬有一不捷,當自刎以謝天子。」

  及是,西向拜舞,三軍感動。太清襲懷州,守之。上元元年,加太尉、中書令。進圍懷州,思明來救,光弼再逐北。思明屯兵河清,聲渡河絕餉路。光弼壁野水渡,既夕還軍,留牙將雍希顥守,曰:「賊將高暉、李日越,萬人敵也,賊必使劫我。爾留此,賊至勿與戰,若降,與偕來。」

  左右竊怪語無偷。是日,思明果召日越曰:「光弼野次,爾以鐵騎五百夜取之,不然,無歸!」

  日越至壘,使人問曰:「太尉在乎?」

  曰:「去矣。」

  「兵幾何?」

  曰:「千人。」

  「將為誰?」

  曰:「雍希顥。」

  日越謂其下曰:「我受命雲何,今顧獲希顥,歸不免死。」

  遂請降。希顥與俱至,光弼厚待之,表授右金吾大將軍。高暉聞之,亦降。或問:「公降二將何易也?」

  光弼曰:「思明再敗,恨不得野戰,聞我野次,彼固易之,命將來襲,必許以死。希顥無名,不足以為功。日越懼死,不降何待?高暉才出日越之右,降者見遇,貳者得不思奮乎?」

  諸軍決丹水灌懷州,未下。光弼令廷玉由地道入,得其軍號,登陴大呼,王師乘城,禽太清,送之京師,獻俘太廟。思明使諜宣言賊將士皆北人,謳吟思歸。魚朝恩信然,屢上賊可滅狀。詔諭光弼,光弼固言賊方銳,未可輕動。僕固懷恩媢光弼功,陰佐朝恩陳掃除計。使者來督戰,光弼不得已,令李抱玉守河陽,出師次北邙。光弼使傅山陣,懷恩曰:「我用騎,今迫險,非便地,請陣諸原。」

  光弼曰:「有險,可以勝,可以敗;陣于原,敗斯殲矣。且賊致死於我,不如阻險。」

  懷恩不從。

  賊據高原,以長戟七百,壯士執刀隨之,委物偽遁。懷恩軍爭剽獲,伏兵發,官軍大潰。懷州複陷,光弼渡河保聞喜,抱玉以兵寡,棄河陽。光弼請罪,帝以懷恩違令覆軍,優詔召光弼入朝。未幾,複拜太尉,兼侍中。

  寶應元年,進封臨淮郡王。賜鐵券,名藏太廟,圖形淩煙閣。北邙之敗,朝恩羞其策繆,故深忌光弼切骨,而程元振尤疾之。二人用事,日謀有以中傷者。吐蕃寇京師,代宗詔入援,光弼畏禍,遷延不敢行。及帝幸陝,猶倚以為重,數存問其母,以解嫌疑。帝還長安,因拜東都留守,察其去就。光弼以久須詔書不至,歸徐州收租賦為解。帝令郭子儀自河中輦其母還京。光弼疾篤,將吏問後事,答曰:「吾淹軍中,不得就養,為不孝子,尚何言哉!」

  取所餘絹布分遺部將。尋薨,部將即以其布遂為光弼行喪,號哭相問。帝遣使吊恤其母。

  光弼用兵,謀定而後戰,能以少覆眾。治師訓整,天下服其威名,軍中指顧,諸將不敢仰視。

  初,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而戰功推為中興第一。其代子儀朔方也,營壘、士卒、麾幟無所更,而光弼一號令之,氣色乃益精明雲。

  ***

  孫子曰:「攻其無備。」光弼伺敵方飯而擊之。

  又曰:「辭卑而益備者,進也。」光弼潛溝營地而佯約降。

  又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為爭地。」光弼移軍河陽而使賊不得西。

  又曰:「三軍可奪氣。」光弼先攻最堅而走太清。

  又曰:「因形而措勝於眾,眾不能知。」光弼知賊必襲而降二將是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