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阿瑟·克拉克 > 2061太空漫遊 | 上頁 下頁
53 壓力鍋


  「當我還在亞曆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鎮念書的時候,」範德堡開始說了,「偶然看到一本古老的天文學書,裡面說:『我們的太陽系是由太陽、木星及各式各樣的碎片構成的。』用碎片來形容地球確實適當,對吧?但對其他三顆氣體行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則有欠公允,因為這幾顆巨星幾乎有木星的一半大。

  「不過我還是從歐羅巴說起。你知道,在太隗開始將它暖化之前,它的表面是一片平坦的冰原,最大高度只有幾百米。在冰原融化之後,許多水移動到永夜面,並在那裡重新凍結,此時情況也沒多大改變。從2015年——人類開始對它做詳細的觀測——至2038年,整顆星球上只有一個最高點,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那是什麼了。」

  「我們確實已經知道。然而,雖然我親眼目睹,但仍然無法將那塊石板描述為『長城』!我看到的它都是直立狀態,或者自由地在太空中飄來飄去。」

  「我想我們已經見識到,它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任何我們想像得到的,或超乎我們想像的事情。」

  「嗯!在2037年時,恰好在人類觀察它的時間空當中,歐羅巴上發生了一件事,於是高達十公里的宙斯山突然出現!

  「假如是火山的話,在短短的幾個星期裡不可能長得那麼高。況且,歐羅巴並不像艾奧那麼活躍。」

  「我認為它已經夠活躍了,」小克裡斯嘟噥道,「你有沒有發覺剛才在地震?」

  「另外,如果它是一座火山的話,一定會噴出大量的氣體,散佈於大氣中。它是有一些變化,但都不足以支持這類理論的解釋。它的確很神秘,但由於我們害怕太靠近它,而且一直忙著自己的事,因此除了杜撰一些無奇不有的理論之外,根本是一籌莫展。結果,這些理論都是幻想性有餘而真實性不足……

  「2057年時,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我開始對它起疑,但一連好幾年都沒有認真深入探討。然後證據越來越明顯——不但一點也不詭異,而且完全可信。

  「不過在完全相信宙斯山由鑽石構成之前,我必須提出一個理論解釋它。對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我認為我就是其中之一——而言,除非找到理論解釋,否則沒有一件事是真正上得了檯面的。這個理論到頭來可能是錯的——通常是如此,至少在某些枝節上是這樣,但它必須能提供一個可行的假說。

  「正如你剛才所說的,在冰和硫黃的世界裡的一顆百萬乘百萬噸的鑽石,可說是個小小的解釋。當然!現在真相已經大白,我覺得自己怎麼那麼笨,為什麼幾年前沒想到。假如早就想到,也許就可以避開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而且至少可以挽救一條人命。」

  他心事重重地停了一下,然後突然問小克裡斯道:「有人向你提起保羅·克羅伊格博士這個人嗎?」

  「沒有。為什麼這麼問?當然,我聽說過他。」

  「我只是在懷疑。一直有些奇怪的事情發生,我不知道我們是否能找到所有的答案。

  「無論如何,它現在已經不是秘密,所以這些都不重要了。兩年前我曾經將一份機密數據送到保羅那邊去。喔,抱歉!我忘了告訴你,他是我舅舅。我將我的發現摘要給了他。我問他是否可以找到一個解釋,或提出反駁。

  「沒多久,他就從計算機網絡上獲得了所要的數據。不過很

  遺憾,也許他不夠小心,也許有人在監視他的網絡——我想你的朋友,不管他們是誰,現在應該知道得很清楚。

  「沒幾天工夫,他在《自然》雜誌裡翻到了一篇八十年前的文章——沒錯,當時仍然發行印刷版!——裡面早就解釋得一清二楚。呃……大致上。

  「那篇文章是一個服務于合眾國——當然我指的是美利堅合眾國,當時南非合眾國還沒誕生——一間著名實驗室的人寫的。那間實驗室曾經設計過核武器,因此對高溫高壓的東西略知一二……

  「我不知道該文作者羅斯博士是否跟核彈的設計有關,不過以他的知識背景,一定會開始思考巨大行星內部的各種情況。在這篇1984年——對不起,是1981年——發表的文章裡——對了,這篇文章很短,不到一頁——他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建議……

  「他指出,在巨型的氣體行星裡,有大量的碳以甲烷(CH4)的形式存在,幾乎占總質量的百分之十七!根據他的計算,這些行星的核心溫度非常高,壓力也非常大——好幾百萬個大氣壓力,因此甲烷裡的碳原子被析出,逐漸往星球中心下沉,然後——你猜想得到的——形成了結晶。這是個很棒的理論:我想他做夢也沒想到,居然有機會可以測試它……

  「這就是整個故事的第一部。從某個角度看,第二部更有看頭。再給我一點咖啡吧!」

  「好,拿去!不過我想我已經猜得到第二部的內容了。顯然,跟木星的爆炸有某種關係。」

  「那不叫爆炸,應該叫內爆。事實上,木星本身向內塌陷,然後自動引爆。從某方面來說,它像是一顆核彈的引爆,不同的是它在引爆之後呈穩定狀態——變成了一個小型的太陽。

  「話說,在內爆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非常怪異的事:星球的每一部分仿佛都能穿越對方,然後從另一面冒出來。無論其機制是什麼,結果有一塊像山那麼大的鑽石被拋射到軌道上。

  「在它落在歐羅巴之前,一定曾經在軌道上繞了好幾百圈,並且受到了其他所有衛星重力的微擾。無巧不成書,一件物體——可能是那塊鑽石,也可能是歐羅巴本身——剛好從後方追撞到另一物體,因此撞擊時的速度只有每秒幾公里而已。如果當初兩者是正面對撞,那……現在的歐羅巴早就撞爛了,更別提什麼宙斯山!因此我偶爾會做噩夢,這種事很有可能發生在我們的蓋尼米得上……

  「歐羅巴上新形成的大氣也有可能減輕撞擊的力道。即使如此,撞擊時的震撼力一定非常驚人。我不知道我們的歐羅巴朋友們當時受到了何等的驚嚇。可以確定的是,它引發了一連串的板塊變化,而且目前仍方興未艾。」

  「並且,」小克裡斯說道,「也引發了一連串的政治效應。我正在密切注意其中的幾項。難怪南非合眾國這麼焦急。」

  「焦急的恐怕不止他們。」

  「幹焦急有什麼用?他們認真思考過如何拿到這些鑽石嗎?」

  「這一點我們做得不錯,」範德堡比了比穿梭機的後艙回答道,「無論如何,光是它對工業上的心理效應就大得無法估計。難怪有很多人都急著想知道它究竟是真是假。」

  「現在他們都知道了。接下來呢?」

  「那我就管不著了,感謝上帝!不過,我希望此行已經對蓋尼米得方面的科學經費大有幫助。」

  其實,我本身的經費也有著落了——他告訴自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