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阿瑟·克拉克 > 2010太空漫遊 | 上頁 下頁
第三十八章 氣體行星


  離開木衛二海洋前他所見的最後一隻動物也是他見到過最大的。它好象地球熱帶的榕樹那樣,眾多枝幹的支撐令一棵單體植物可以形成一片覆蓋數百平米的小樹林。不過,這只木衛二生物的代表卻在移動,顯然正在綠洲之間艱苦跋涉。如果它不是毀滅了「錢」號的那種生物,也一定與之極其相似。

  現在他已經瞭解了所有他需要知道——或更準確地說,他們需要知道的東西。還有一個衛星要去拜訪,幾秒之後,木衛一的火海就展現在他的下方。

  正如他的預料。能量和食物都很充裕,但把它們結合起來的時機尚未成熟。在一些溫度較低的硫磺湖四周,生命已邁出萌動的第一步,但在任何程度的組織出現前,所有這些勇敢的生澀嘗試都被拋進了大熔爐。直到經過數百萬年,驅使木衛一熊熊燃燒的潮汐作用銷聲匿跡之後,這顆被烘烤得寸草不生的星體上才有可能出現引起生物學家興趣的東西。

  他沒在木衛一上浪費時間,也未在裝綴在木星幽黯的光環——它們只是土星燦爛光環的蒼白影子——周圍的內部小衛星上停留。星球至尊就在眼前,他將深入探索它,沒有人或其他世界曾做到這一點。

  長達百萬公里捲曲伸延的磁力線、無線電波的突然爆發、比整個地球還寬廣的電離子的間歇噴發——它們都是如此真實且清晰可見地展現在他面前,就象這顆行星那無比燦爛的斑斕雲帶。他能夠理解它們相互作用的複雜形式,並由此意識到木星比任何人能夠猜測的還要奇妙得多。

  當他墜入「大紅斑」狂風咆哮的中心時,大陸一般大小的雷暴在他周圍金蛇亂舞,他知道它雖然是由更稀薄的氣體構成,遠比不上地球上的颶風堅實,卻能持續幾個世紀的原因。當他下墜到較為安靜的高度時,氫風發出的尖嘯逐漸遠逝了,柔軟的雪花開始隨風飄拂——有些已融入依稀可見的碳氫化合物泡沫山巒——或自山尖順勢灑落。溫度已足夠暖和,適合液態水的存在,但是那兒沒有海洋,純氣態環境無法提供必要的支撐。

  他向雲中不停地層層下墜,直到他進入了一片視野清晰的地方,甚至人類的眼睛也可以輕易看清這裡橫亙一千公里以上的區域。這只是「大紅斑」更廣闊渦流中的一個小旋渦,人們長久以來都想揭示它的秘密,但從來都以失敗告終。

  縈繞在飄浮的泡沫崗巒山麓四周的是無數小而尖削的雲朵,幾乎一樣大小,都交纏著相近的紅褐色斑紋。它們只是相對周圍荒蠻的環境而言才顯得細小,而哪怕是其中最小的一個也可以覆蓋一座中等城市。

  它們無疑是活的,正以一種緩慢的從容態度沿著高聳的山巒側翼行進,象巨大的綿羊緩緩滑下山坡。它們通過米級波段相互呼叫,雖然它們發出的無線電聲響很微弱,但在木星自身劈啪爆炸和震動下依然清晰可聞。

  就如同活的氣囊,它們在寒冰與灼熱之間的狹窄環帶內飄浮。狹窄,是的——但仍是一塊比地球所有生物圈的總和大得多的領域。

  它們並不孤獨。在它們之間迅即移動的是一些小得很容易被忽視的生物。不可思議的是它們中有一些和地球上的飛機極其相似,大小也差不多。但它們也是活的——也許是食肉動物,也許是寄生蟲,甚至有可能是牧人。

  整節全新的進化篇章,與他在木衛二所見完全不同,現在正在他眼前展開。形狀象地球海洋中魷魚的噴氣推進式尖頭生物,正在逐獵並吞噬那些巨大的氣囊。但這些氣團並非全無反抗,它們中的一些以雷電霹靂和幾千米長的鏈鋸般的觸爪予以還擊。

  還有一些更為奇怪的形狀,充分開掘了幾何學上的各種可能——稀奇古怪的半透明風箏、四面體、球體、多面體、扭曲的帶子形成的角狀體。這些生活在木星大氣中的巨大浮游生物,註定要在上升氣流中如蛛絲般隨風擺蕩,直到它們活得夠長,需要再生。那時,它們就會被捲入深淵,碳化並且再循環產生出新的一代。

  他正探索著一個面積比地球大上百倍的星球,雖然他見到了許多奇觀,但卻沒有智慧的絲毫徵兆。巨型氣團發出的無線電聲響只傳遞了警告或是害怕的簡單訊息,就連那些獵手,他曾對它們寄予發展出更高層次組織的希望,也宛如地球海洋裡的鯊魚——傻頭傻腦地橫衝直撞。

  雖然木星生物圈面積驚人,充滿神奇,卻是一個脆弱的世界,一個充滿薄霧和泡沫的世界,一個柔脆細絲和纖薄輕紗的世界,那都是由持續飄灑的由上層大氣閃電合成的混合烴落雪織成的。它們的結構還沒有肥皂泡堅固,其中最嚇人的掠食者也會被地球上最弱小的食肉動物撕成碎片。

  與木衛二相似,但在更為巨大的比例上,木星也是一條進化的死胡同(cul-de-sac,法語,基本是死胡同的意思。住宅區裡經常一條小路到頭了,那個頭就叫這個。摘自安斯本英語角。——重校者注)。意識不會在這裡出現,即使它出現了,也註定會是極為暗弱和低級的。一個純粹的空中文化可能發展起來,但在沒有火、沒有固體存在的環境中,就連想達到石器時代也是在做白日夢。

  而現在,當他盤旋在非洲大小的木星颶風中心上空時,他再次意識到某種對他的控制。情緒和感受向他自己的意識中滲入,但他識別不出任何特定的觀點或主張。這就象他正在緊閉的門外,傾聽用一種他不懂的語言進行的爭論一樣。但那壓抑的語聲明顯地傳達著失望的情緒,然後是半信半疑,最後是突然的決定——雖然他說不出其目的為何。他又一次覺得自己象條寵物狗,能夠分擔主宰變幻的心情,卻不能領會。

  而後那看不見的頸圈把他向下拖往木星的內核。他自雲端沉落,遠至任何形式的生命尚可孕育之處的下方。

  不久他就到達了遙遠昏暗的太陽最後一絲光線也照射不到的地方。氣壓和溫度正在迅速上升,已經超過了水的沸點,他迅速穿過了一個過熱蒸氣層。木星象顆洋蔥,他正一層一層地剝開它,雖然目前他在去往內核的路途才走了一小段。

  蒸氣的下面是混合烴的大雜燴——足夠讓人類製造的所有內燃機用上一百萬年。它逐漸變得厚密起來,然後相當突然地,在幾公里厚處就結束了。

  下面的殼層仍然是液體,但卻比地球上任何岩石都沉重,它是由矽和碳的化合物組成,其複雜成份可供地球化學家研究一輩子。在數千公里的深度內存在著一層層的殼層,但當溫度上升數百乃至上千度時,不同殼層的化合物其結構變得越來越簡單。離內核還有一半路程的地方,溫度高到無法進行化合反應,所有的化合物都被分解,只有基本元素能夠存在。

  再往下是一片氫的深海——但它與地球上任何試驗室裡瞬間存在的氫不同。這種氫在如此巨大的重壓之下已經變成了金屬。

  他差不多到達了這顆行星的中心,但木星還保留著一個驚人之處。厚厚的由具有金屬性質但仍可流動的氫構成的殼層突然結束了。最終,下面延綿六萬公里的是一整塊固體。

  長久以來,上層的化學反應凝聚的碳一直流向這顆行星的中心。在那裡,碳聚集起來,在數百萬大氣壓的壓力作用下結晶定型。因而那兒——是自然界與人類開的一個大玩笑——埋藏著對人類非常珍貴的東西。

  人類永遠無法到達的木星內核,是一顆大如地球的鑽石。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