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艾西莫夫 > 第二基地 | 上頁 下頁
二四


  他們一起站在光芒之中。兩面牆的大小完全一樣,都是十英尺高、三十英尺寬,牆上佈滿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連一寸的空隙也沒有。

  「這還不是整個謝頓計劃,」首席發言者說,「如果想將整個計劃寫在這兩面牆上,方程式必須縮小到肉眼不可見的尺度──不過沒有這個必要。你現在看到的,代表至今為止謝頓計劃的主要部分,你已經全都學過了,對不對?」

  「是的,發言者,我全部學過了。」

  「你能辨識其中任何一部分嗎?」短暫的沉默之後,弟子舉起手來。當他的手指指向牆壁時,一列列的方程式同時向下移動,直到他心中所想的那個函數級數挪到眼前。僅僅是手指一個迅速而不經意的動作,就能如此精准,真是不可思議。

  首席發言者發出輕笑聲:「你將發現元光體能與你的心靈調諧,今後,你還會發現這個小裝置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功能。對於你所選取的這個方程式,你有什麼心得?」

  弟子支吾地說:「這是瑞格積分,利用整個行星的心理傾向分佈,還有不穩定的情感模式,來表現行星上存在的兩種主要經濟階級──它的範圍也可以擴大為整個星區。」

  「它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它代表張力的極限,因為在這裡──」弟子伸手一指,眾多的方程式隨即同時展開。

  「很好,」首席發言者道,「現在告訴我,你對這個結果有何感想──一個完美的傑作,對不對?」

  「絕對是的!」

  「錯了!並非如此。」首席發言者的語氣突然變得異常嚴厲,「這是你第一個必須糾正的觀念。謝頓計劃其實既不完整,也並非百分之百正確,反之,它只是如今我們所能做到的最佳結果。過去已經有十幾代的先人,曾在這上面花了無數心血──研究這些方程式,將它們分解到最細微之處,然後又重新組合起來。除此之外,他們還靜觀近四百年的歷史發展,將這些發展與方程式的預測相互對照,檢查方程式的真實性,從中學習到許多新的知識。」

  「結果,他們學到了不少謝頓都不知道的東西。數個世紀以來所累積的這些知識,不但可以讓我們重新導出謝頓的結果,甚至可以比他當年做得更好。這一點,你是否能夠完全明白?」

  弟子顯得有些愕然。

  「在你獲得發言權之前,」首席發言者繼續說道,「你自己也必須對謝頓計劃有原創性的貢獻。這並不是對謝頓的褻瀆,事實上牆壁上的每一個紅色記號,都代表謝頓之後的發言者所做的修正與補充。嗯──」

  他抬頭向上看了看,然後說:「在那裡。」

  整個牆壁似乎立時盤旋而下,向他們兩人當頭罩了下來。

  「這一部分,」他說,「就是我的成績。」他所指的那一塊,是一個被紅線圈住的兩個分歧箭頭,箭頭旁邊各有六平方尺的數學推導,其間則是一大串紅色的方程式。首席發言者又說:「看起來沒有什麼,它所描述的是未來的發展。雖然謝頓計劃已經進行了那麼久,可是即使再過一倍的時間,這個情況也還不會出現。那是一個合併期,此時第二帝國業已形成,卻掌握在兩個敵對實力的手中。假如兩者勢均力敵的話,便可能使帝國分裂;然而若是勢力太過懸殊,帝國又會被占上風的一方鉗制得太緊。兩種可能性在此都已考慮到了,並且已經詳加解釋,也指出了避免這兩者發生的方法。」

  「然而這是一個機率問題,因此還有第三種可能的結果存在。這個結果的可能性很小──準確的數字是千分之一百二十六點四──然而,縱使對應於更小機率的事件,過去也都曾經發生過,而謝頓計劃目前只完成了百分之四十。這第三種可能性,是當時兩個或更多的敵對勢力達成妥協。根據我的推導,這個結果會使第二帝國陷入無效益的模式,最後終將引發內戰。與毫無妥協的結果比較起來,這種發展將對帝國造成更大的傷害。幸好這也是可以避免的,而這就是我個人的貢獻。」

  「請原諒我打個岔,發言者──修正要如何進行呢?」

  「利用元光體作為媒介。比如說,就拿你自己作例子,你的數學推導將由五個評議會嚴格審查,然後在口試中,他們會一致對你提出無情的抨擊,而你必須一一提出圓滿的解釋。兩年以後,你的成果將會再次接受審核。過去曾經發生過不止一次,一個看來似乎完美無瑕的理論,經過數個月乃至數年的試用期後,其中的破綻才被發現。有些時候,還是發明者自己發現的。」

  「兩年以後的第二次口試,絕不會比第一次簡單。假使你仍然能夠順利通過,你的結果便會成為謝頓計劃的一部分。如果在這段期間,你能夠發現更多的細節、輔助的證據等等,那就更加理想了。我將這件事視為一生中最高的成就,而你將來也會擁有這份光榮。」

  「元光體可以調節到與你的心靈契合,所有的修正、補充都可以透過精神融合進行。不過你所做的修正與補充,都不會在任何地方留下你的名字。在計劃執行的歷史中,個人並不存在,它是我們集體的成果。你能夠瞭解嗎?」

  「我能瞭解,發言者!」

  「好,這方面談得夠多了。」他大步走到元光體前,牆壁上的顯像在一瞬間全部消失,只剩下最上方射出的室內照明光芒。

  「坐到我的書桌旁邊來,讓我再跟你說幾句話。對於一位心理史學家而言,能瞭解《生物統計》和《神經化電數學》就足夠了。很多心理史學家只精通這兩門科學,因此僅能擔任一名統計技術員。然而身為一位發言者,卻要能夠使用普通的語言討論謝頓計劃,而完全不必提到數學。即使不能如此暢談計劃的內容,至少要能討論計劃的目的與其哲學意義。」

  「首先我想問你,謝頓計劃的目的究竟何在?請用你自己的話回答我,不要咬文嚼字。我向你保證,你的辭藻和語氣都不在評分範圍之內。」

  這是弟子第一次有機會暢所欲言,在開始發表長篇大論之前,他遲疑了一下,然後才用不太有自信的口吻說:「根據我所學到的知識,我相信謝頓計劃的意圖是要建立一個新的文明,而這個文明的基礎,在過去的歷史上從未出現過。根據心理史學的計算結果,這種發展導向絕對不可能自行出現──」

  「停!」首席發言者強調,「你不可以用『絕對』這兩個字,那是一種偷懶而不負責任的說法。事實上,心理史學能夠預測的只有機率,某個特殊事件也許極不可能發生,但是機率卻總是大於零。」

  「是的,發言者,請准許我修正剛才的答案──大家都知道,這種發展導向自行出現的機率相當小。」

  「這樣說就好多了。這種導向又是什麼呢?」

  「就是一個植基於精神科學的文明。在所有已知的人類歷史中,主要都是有形的科技在不斷進展,也就是說,人類駕馭周遭無生物的能力越來越強。然而,人類對於自身以及社會的控制,憑藉的只是隨機的摸索,或者是以靈感、直覺、情感為基礎的倫理體系。結果,在人類過去的歷史中,從未出現過穩定度大於百分之五十五的文明,這可說是人類的大不幸。」

  「我們所討論的這個導向,為什麼幾乎無法自行出現?」

  「因為在人類的精英分子中,大多數隻具有發展物理科學的潛能,他們也的確獲得了一些眼前的粗糙成就。僅有極少數的人,天生適於研究精神科學,惟有他們能夠為人類開拓精神科學的領域。這些人的貢獻雖然能持續得更久,可是他們提出的理論卻過於玄妙而隱晦。此外,這種導向會導致一個由精神力量最高者──實際上就是更高級的一種人類──所構成的統治階級,普通人一定會對此不滿,因此他們的統治不可能穩定。除非他們施展精神力量,將普通人全都貶成畜牲一般。這樣的發展是我們絕不願見到的,因此必須設法避免。」

  「那麼,解決之道又是什麼呢?」

  「解決之道就是謝頓計劃。這個計劃安排並維繫了各種有利的條件,使得在計劃開展的千年之後──也就是再過六百年──第二銀河帝國便會興起,同時人類也已經能夠接受精神科學的領導。在這一千年之中,第二基地借著精神科學的發展,將培養出一批心理學家,準備接掌這個帝國的領導權。我自己常常想,或許可以這麼說──第一基地建立起一統政體的有形架構,第二基地則提供統治階層的精神架構。」

  「很好,答得相當完善。即使在謝頓所預期的那個年代,真的會有某個第二帝國興起,你認為是否就能真正實現他的理想?」

  「不,發言者,我認為並非如此。從計劃開展之後的九百至一千七百年間,有好幾個第二帝國可能出現,但是其中只有一個是真正的『第二帝國』。」

  「就這方面而言,第二基地的存在為什麼需要保密──尤其需要對第一基地保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