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日長江大決戰 | 上頁 下頁 |
八三 |
|
§第八章 淚水歡歌 1 1945年2月初。 中國駐英軍事代表團的桂永清和郭汝瑰二位將軍從歐洲戰區風塵僕僕歸國,給蔣介石捎來個令人興奮的消息,英國政界主動要求同中國長期結盟。 原來,英國人認為邱吉爾領導戰時的英國政府,為保衛大英帝國的利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那是他作為一個英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為了避免邱吉爾因顯赫戰功而由公民變成「神仙皇帝」,滑到獨裁統治者的邪路,在全力支持他抗擊法西斯侵略的同時,已在國內政治圈內醞釀著形成一種力量。一旦戰爭勝利,就請他下臺,另選政治家組閣,以保證他們的民主制度的連續性。 當時最有執政希望的英國工黨已經明確地意識到,戰後將形成美、蘇兩霸主宰世界的格局,英國原來的霸主地位將繼續被降低。為了與之相抗衡,英國工党政治家暗中與中國駐英軍事代表團團長桂永清密談,許諾說該黨若在選舉中獲勝,願將香港交還中國(邱吉爾一直反對這樁事),作為交換條件。中國在戰後不附美,也不要靠近蘇聯,而與英國結成緊密聯盟,英、中兩國於戰後在美、蘇之間撅起一股第三勢力。 桂、郭等人得到英國工黨方面這個許諾,認為只要能使香港回歸,自然是一大喜事,便懷著難以抑制的激動心情,匆匆回國向蔣介石彙報。 蔣介石聽了桂永清和郭汝瑰來自英國的報告,思考了幾天,才作出答覆:令其轉告英國工党方面,中方不接受此建議。因為在蔣介石看來,中國在抗戰最艱難的時期中,得到美國的幫助,才越戰越強。也因為在美國的力主之下,才得以躋身於世界四大列強行列,因此,只有堅定地站在美國一邊,才能保持強國地位,此時,蔣介石已明確表示要把中國綁在美國全球戰略的戰車上了。 沒過多久,中國駐美大使魏道明發來一道密電,頓時使蔣介石驚得目瞪口呆。 密電說:2月上旬,在蘇聯克裡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召開的美、英、蘇三國首腦會議,對外公報為專門討論歐洲戰場問題。實際上,對亞洲的對日戰爭也進行了磋商,訂有極不利於中國的秘密條約。美國為了換取蘇聯出兵對日作戰,在斯大林的強硬態度下,妥協屈服:(1)承認外蒙獨立;(2)大連開為國際商港,蘇聯有優惠權利;(3)蘇聯租借旅順為海軍基地;(4)中東、南滿鐵路由中、蘇共管。 抗戰,中國全民奮起的大血戰,為的是收回失地,包括1895年前被日本奪去的臺灣島。現在卻要將北方一百五十六萬五千平方公里的外蒙領土割出去,讓其「獨立」;將被日本侵佔的東三省收回來,卻又淪為另一個國家的勢力範圍。 這是在中國尚在淌血的傷口上又殘忍地割了一刀。八年抗戰,中國軍民死傷兩千多萬,豈不成了無謂的犧牲。 造成這個苦果的直接原因,是1944年中國和太平洋戰場對日作戰都不理想。羅斯福和邱吉爾都並不瞭解日本在這一年,大力強化擴軍,在原有六十九個師團的基礎上,突然突擊擴充為一百零一個師團的兵力。而這眾多的兵力,又主要用於中國作戰,企圖以打通大陸作戰來鼓舞日本士氣。這樣,美、英軍在太平洋上受到更加強大的抵抗和中國軍隊遭到突然增強的日軍猝不及防的衝擊。於是,美、英方面把在太平洋上受到的強大阻擊,怪罪於中國軍隊沒有有效地牽制日軍兵力,同時,又毫無理由地指責中國軍隊的又一次大潰敗。認為中國已無能力與日軍對抗。他們把對日作戰的勝利寄託在蘇聯出兵身上。因此,當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上提出那些侵害中國領土主權的要求時,羅斯福和邱吉爾都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不惜犧牲中國這個忠實夥伴,而先後表示同意。因為在他們看來,美國、英國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 蔣介石看過魏大使發來的密電,驚愕之後,又發出一番感慨。在日記本上寫道: 中國之獨立統一,自由民主政治之建立,而煩友邦 勞心,且勞其徵求英、俄同意,殊為我國恥辱;國不自 立,人不自強,宇宙之大,其尚有我民族生存之地耶?能 不戒懼乎哉? 蔣介石令行政院院長兼外交部長宋子文,以私人身份去見美國新任總統杜魯門(羅斯福於1945年4月12日因患腦溢血溘然去逝),表示中國政府不能接受雅爾塔會議有關中國的密約。但仍無任何結果。 6月12日。 蘇聯駐華大使彼得羅夫會見蔣介石,提出兌現《雅爾塔密約》中給蘇聯的那些利益,並轉告說,斯大林要求宋子文於7月1日以前,去莫斯科談判有關事項,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蔣介石為了與蘇方討價還價,派遣宋子文、蔣經國等人前去莫斯科。 斯大林在單獨會見蔣經國時,竟質問:「你們對外蒙古,為什麼堅持不讓他獨立?」 蔣經國說:「你應當瞭解,我們中國八年抗戰,就是為了把失上收回來。今天日本還沒趕走。東北、臺灣還沒有收回來,一切土地都在敵人手中,反而把這樣大的一塊土地割讓出去,豈不失卻了抗戰的本意?我們的國民一定不會原諒我們,會說我們出賣了國土;在這種情形下,國民一定會起來反對政府,那我們就無法支持抗戰,所以我們不同意外蒙古歸併給蘇聯。」 斯大林反駁道:「倘使你的國家有力量,自己可以打倒日本,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今天,你沒有這個力量,還要講這些話,就等於廢話。」 宋子文、蔣經國的莫斯科之行,也是無果而返。 蔣介石一方面繼續派人四處活動,以爭取拔出插進中國人背後的那把「刀」,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了這種活動對於已決意犧牲中國的美、英而言,根本無濟幹事,於是,加快了與日本單獨媾和的步伐。事實上,從抗戰開始起,他就從來沒有放棄過這個念頭。只不過那時日本人大軍壓境、態度太傲慢,條件太苛刻,逼得又太急,更加上全國民眾和軍隊的反對,美、英的反對,他不得不迫於形勢,「堅持抗戰」。雅爾塔會議的密約一傳到他的耳中,他就立即意識到了兩個問題:一是被美國「盟兄」出賣了,心中油然生出一種被耍弄、被拋棄的苦衷。二是如答應密約要求,則東北很可能在蘇聯幫助下成為共產黨的基地和大本營,這不能不對他的統治產生極大威脅。 蔣介石經過仔細盤算,反復思量,決定乾脆拋開自己一年多前所許下的絕不與日單獨媾和的諾言,馬上派人去上海秘密探求中、日媾合之方案,以對抗斯大林在《雅爾塔密約》中提出的條件。 2 1945年春。 曾任汪記南京政權上海市政府顧問的日本特務船津辰一郎,從上海來南京,向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甯茨大將報告(1944年11月22日,岡村由第6方面軍司令官升任派遣軍總司令官),重慶方面來人,現住在上海,帶來了蔣介石的口信。重慶來人因不便直接來南京,務請岡村寧茨近日前去上海會晤。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