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日長江大決戰 | 上頁 下頁 |
三九 |
|
天低雲暗,苦雨瀟瀟滯,山城在雨霧中靜靜地淌淚。 巍峨的朝天門碼頭,站滿了自動前來迎櫬祭悼張自忠上將遺體的各界群眾,蔣介石一身戎裝,佇立在滔滔的大江邊,他的身後。肅立著重慶國民政府的「文武百官」。 江水的浪濤聲,仿佛成了萬民悲悼張將軍的哭聲; 從天而降的雨絲,似乎是神州人民哀悼張將軍的淚水! 迷茫的江面,船影點點,長長的汽笛聲,像是呼喚?!表達了對張將軍深切的悼念。 民族的優秀兒子張自忠回來了!他的遺體和忠魂一起從前線歸來了! 朝天門碼頭,大江兩岸,傳來千千萬萬人的哭泣聲! 蔣介石凝視著緩緩而來的江輪,緩慢地抬起右手,向大江,向張將軍忠魂致以莊嚴的軍禮! 國民政府為張自忠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全國各地都舉行了追悼和公祭儀式。 周恩來撰文《追念張藎忱上將》: 張上將是一方面的統帥,他的殉國,影響之大,決非他人可比……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我國抗戰軍人之魂! 毛澤東贈詞:「盡忠報國」。 朱德、彭德懷題詞: 一戰捷臨沂、再戰捷隨棗,偉哉將軍,精神不死;打到鴨綠江,建設新中國,貴在朝野團結圖存。 3 1940年5月下旬。 第五戰區的戰況更加嚴重了。 佔領了棗陽地區的日軍,以第39、第3兩個師團,於5月31日下午,在強大炮火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轟擊後,由襄陽南面強渡襄河,突破了第五戰區的襄河西岸防線。幾天之內,日軍接連攻陷襄陽、宜城、南漳、荊門、遠安等地,從北面向四川門戶宜昌撲來。 6月初旬。 日軍第40、第13兩師團,池田支隊、漢水支隊等部組成南路大軍,在沙洋南北地區強渡漢水,連下沙市、江陵、十裡鋪等地,馬不停蹄地向宜昌猛進。 南路日軍的戰略企圖是:切斷宜昌地區中國軍隊主力的退路,配合北路日軍,進攻宜昌。 宜昌外圍防線,已被日軍撞開、沖亂。宜昌守軍正處於被各個擊破和節節敗退之中。 宜昌扼川江門戶,是戰時首都重慶和西南大後方的咽喉所在。宜昌的得失影響甚大。日軍向宜昌南北夾擊猛進,對重慶統帥部震動很大。大後方民心浮動,謠言四起,紛紛傳言日軍將進攻四川內地了。 6月3日。 蔣介石急令陳誠趕往前線,組建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全權指揮宜昌保衛戰。 陳誠打點行裝準備出發。蔣委員長侍從室主任張治中將軍與陳過從甚密,將其拉在一邊,搖頭歎道:「五戰區敗了,宜昌必失無疑,你卻現在去守宜昌,太老實了,這是任何人都不願去的。」 陳誠亦感到情況不妙,但他對蔣介石唯命是從,故以苦笑謝過張將軍的好意提醒,強打精神掛帥出征。 6月4日。 陳誠風風火火趕到宜昌,在郭仟的江防軍司令部所在地三鬥坪設立了右兵團指揮部。此時,他面對的已是一個被打得七零八落的爛攤子,宜昌的兵力亦甚空虛。 原來,擔任宜昌地區江防任務的主要是郭仟的江防軍(三個軍)。蔣介石曾有令在先,沒有軍委會最高統帥的命令,任何人也無權調動江防軍一兵一卒。。但是,當6月1日北路日軍攻陷襄陽時,李宗仁覺得兵力不夠用,便嚴令江防軍主力第94軍北上,向京山、隨縣、棗陽之敵側後迂回襲擊,以解襄陽之圍。 由於第94軍被調走,江防兵力頓感空虛,無力阻擊日軍向宜昌的進攻。 陳誠急令在湖南整體補充的李延年第2軍趕赴宜昌東北面,在龍泉鋪、鴉鵲嶺、安福寺一帶組成第二道防線;又令遠在四川萬縣地區整訓的第18軍,星夜兼程趕來宜昌「救火」。 第18軍趕到宜昌,尚未部署就緒,日軍便兵臨城下了,敵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分三路向城郊進攻。激戰一天,陣地彼突破,宜昌城內已是火海一片。 6月14日。 日軍攻陷宜昌城。 6月16日。 李宗仁指揮第五戰區部隊,對當陽、荊門、宜昌之敵,發動反攻。 陳誠嚴令第18軍軍長彭善奪回宜昌。第18軍以屍山血海之代價攻進城去,收復了這一戰略要地。 6月中旬,東京, 就在第18軍奪回宜昌之時,日軍大本營陸軍部參謀總長和海軍部軍令部長,並排站立在天皇面前,報告中國戰場情況,軍令部長提出宜昌作為海軍航空隊轟炸重慶的中繼基地,有著極大的戰略價值,要求佔領該地。 天皇當即追問參謀總長,「你們陸軍難道就沒有辦法重新奪取並確保宜昌嗎?」 於是,大本營陸軍部參謀總長向中國派遣軍下達重新攻佔宜昌的命令。 日軍又增加兵力,在飛機瘋狂轟炸下再次攻佔了宜昌城。中國軍隊數度反攻,敵據城死守,反攻無效,且傷亡慘重。陳誠只得下令停止反攻,調整部署,在城西長江三峽口處,憑險防守,與敵咫尺相峙,互聞雞犬之聲。 宜昌要地失守,是八年抗戰中,蔣介石感到危機最大的一次重慶朝野上下,輿論一致譴責宜昌保衛戰的指揮官陳誠,使這麼蔣介石的重臣的赫赫威名一落千丈。他不僅受到國民黨內、軍內和政府內一些要人的圍攻,民眾對此也非常氣憤。在當時的國民參政會上,有人公開散佈「不殺陳誠不足以謝國人」的言論。 陳誠認為宜昌失守的原因,與李宗仁在關鍵時刻判斷失誤,抽調江防軍主力北上有直接關係。他陳某只是在戰役中途臨危上陣,當時敗局已定,決非他陳某過錯。宜昌失守,他陳某實為代人受過,招來恥辱。 但他覺得自己有口難辯,負辱回到重慶,自知丟失國府都門罪責匪淺,哭喪著臉前去見蔣介石,請求處分。 蔣介石叫他坐下,好言相慰,說:「宜昌守不住,早已在我意料之中。當時五戰區的情況就那樣兒,我是因為沒辦法了才叫你去抵擋一陣子的,對此,你不必過疚。」 陳誠對蔣介石的明斷感到敬服。對李宗仁不主動承認自己責任,一直悶著不吭聲,聽憑輿論對他陳某的攻擊,而對李心懷不滿。 4 1940年夏季。 蔣介石和重慶國民政府面臨的局勢是異常嚴峻的。 日軍佔領宜昌,如同一把鋒利的鋼刀,將第五、第九戰區對武漢形成的銅牆鐵壁似地防禦體系,給劈為南北兩半。「鋼刀」的峰刃直對著陪都重慶。 此時,國際局勢亦風起雲湧,急劇變化,就在日軍攻佔宜昌之時,華南日軍又向法屬印度支那國境出動,切斷了經由越南進入中國廣西、雲南的國際援助路線。 7月中旬。英國政府出於自身利益,與日本簽訂協定,宣佈封閉滇緬公路三個月,規定在此時間內,禁止軍械、彈藥、汽油、載重汽車及鐵路材料等抗戰物資,經緬甸運入中國。 重慶和整個西南數省各大中城市上空,幾乎每天都有上百架日本飛機編隊臨空,向下傾倒炸彈。在炸彈的轟隆聲中,大地在瑟瑟打抖。在流血和燃燒。 人心惶恐不安,一日數驚。 為了安頓民心,鎮靜內部,蔣介石在中央電臺發表演講,說什麼重慶國民政府將堅定不移地抗戰到底,堅持獨立自主地抗戰方針,以不變應萬變。 來自長江方面的危機最為緊迫。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