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名家文集史籍歷史學達首頁言情小說偵探推理軍事軍旅科幻小說時尚閱讀
外國名著傳記紀實港臺文學詩詞歌賦古典小說武俠小說玄幻奇俠影視小說穿越宮闈青春校園
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日長江大決戰 | 上頁 下頁
三七


  §第四章 艱難歲月

  1

  蔣介石於1939年末在長江下游兩岸發動的空前規模的冬季攻勢,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同時,使日軍看到了蔣介石軍隊的強大和對侵華日軍構成的嚴重威脅。於是,招致了日軍一系列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殘酷報復。這就是1940年以後的近兩三年的艱難時期。

  1940年初,日本方面為抵銷重慶國民政府,決心推出汪精衛,建立全國性的漢奸政權。「建國」的人選、組織、機構都早已按日本人的旨意準備好了,只等「黃道吉日」,粉墨登場。

  1月16日。

  汪精衛向蔣介石發出通電,威逼他趕快向日本人投降,否則,他的「新中國」一成立,重慶國民政府就將被取代。通電稱:

  兆銘(汪精衛)對救國夙有決心,如先生始終堅決予以拒絕,則兆銘不能再顧慮此事,勢必先全力謀求局部和平,再選擇到達全面和平之途徑。除此而外,別無他途。先生如能以國命民生為重,此時毅然決定大計,與日本停戰媾和,根據近衛聲明之原則,以求其具體實現,則兆銘及各同志必能與先生同心協力,迅速實現全國和平。

  蔣介石對汪精衛發出的通電,不予理睬。

  3月30日。

  南京城各高大建築物上突然掛起一面面青天白日旗。各主要街道上,一群又一群的遊行隊伍,喊著和平建國的口號穿城而過,大街小巷橫空扯起了大字標語:

  熱烈慶祝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和平建國萬歲!

  上午。

  一長溜大小汽車越過鐵路,行駛在南京城中央大道上。汪精衛和新「中央政府」各院部及各委員會的頭面人物,佇立車上。好一派春風得意景象。

  車隊駛入「國民政府」院內,在甯遠樓舉行就職典禮,汪精衛身著禮服,站在麥克風前,聲嘶力竭地宣讀了《還都宣言》。

  為了混淆海內外視聽,更好地取代重慶國民政府,汪精衛的新「中央政府」,除名稱上照搬重慶政府外,還把南京政府裡所有機構名稱,一律照搬重慶政府的模樣兒。甚至還別出心裁地把南京政府主席的「尖尖帽」,硬戴在現任重慶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頭上。汪精衛自己只屈居「主席」之下的行政院長(兼代理政府主席一職)。

  但是,正當「還都」劇演到高潮之時,鼓樓和市中心新街口等處,卻響起了乒乒乓乓的槍聲。隨著槍響,「國旗」上頓時現出槍眼兒若干。甚至有的旗杆被「神槍手」擊中,「國旗」頹然倒下。

  正在遊行的人們,開初還以為是哪裡在放鞭炮慶祝,但當那槍子兒嗚嗚怪叫著從頭頂上飛過時,這才膛目結舌了。只見一群群日本大兵在街道上,提著槍,指著「國旗」大罵不休。

  汪精衛得到日本兵槍擊「國旗」的報告,立即派梅思平代表「新中國」政府,前往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交涉。

  派遣軍總參謀長板垣征四郎回答梅代表,按照事先協定,「國旗」上方必須加一塊三角形杏黃色布片,上書「和平建國」,或「和平反共建國」字樣,以區別于重慶抗日政府國旗。你們沒有按協定辦,因此,引起日軍官兵的憤慨。如果派遣軍聽任把沒有區別的重慶政府國旗飄揚在南京上空,勢必嚴重影響大日本皇軍的士氣,動搖皇軍軍心。因此,你們必須立即取下現在的國旗,換上有區別標誌的「國旗」。

  汪精衛無法「獨立」行事,只得下令換上有區別的「國旗」。轉眼之間,南京城大街小巷又撅起一杆杆附有三角形黃布片的「國旗」來。

  3月30日。

  蔣介石從收音機裡聽到「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和汪清衛宜讀《還都宣言》的聲音,頓時大怒,下令中央電臺開大功率,向全世界廣播,重申1939年6月8日,重慶政府發出的對汪精衛等人的通緝令。通緝令說:

  汪兆銘違背國策,罔顧大義,於全國一致抗戰之際,潛離職守,妄主和議,並響應敵方謬論,希冀煽惑人心,阻撓大計。經中央加以懲戒,猶複不自醒悟,倒行逆施,竟於上月秘密赴滬,不惜自附于漢奸之列,與敵往還,圖謀不軌。似此通敵禍國行為,顯屬觸犯懲治漢奸條例第二條之規定。此來海內外民眾同深憤慨,先後呈請通緝嚴懲者,不下千餘起之多。政府如尚曲予寬容,其何以伸張國法,慰我軍民。應即由全國軍政各機關一體嚴緝務獲,依法懲辦,以肅紀綱。

  接著,蔣介石下令懸賞十萬塊大洋,拿辦汪精衛人頭。

  日軍為了摧毀重慶國民政府的抗戰意志,傾其海陸軍航空力量,對以重慶為中心的西南根據地、進行了連續半年之久的狂轟濫炸。

  5月20日至30日十天中,日機七次轟炸重慶,共出動飛機五百七十一架次。

  6月,重慶被炸二十一次,日軍共出動戰鬥轟炸機一千一百一十八架次。

  7月,敵機十三次轟炸重慶,每次出動飛機五十至一百二十架。

  8月,重慶被炸十八次,每次出動飛機九十至一百九十架。

  9月,重慶被炸五次,每次敵機六十至一百架之間。

  10月,重慶被炸五次,五次敵機均在一百架以上……

  敵機在轟炸重慶的同時,成都、自貢、樂山、宜賓、萬縣、南充等大、中城市盡數受到毀滅性轟炸,連巫山、奉節、雲陽、涪陵、墊江這些不設防的小縣城,也受到日機一次次一遍遍的轟炸,房屋被夷為平地,許多小縣城的居民還不知飛機為何物,初見敵機光臨,都拿了紙錢對天焚燒,抓了白米照天上撒,跪在地上對天磕頭作揖,以為那是天上來的神物。

  這些嗡嗡怪叫的天上神物,就照著地上大群大群的燒香拜神者俯衝掃射,向她們頭頂上扔炸彈。

  7月31日,中午。

  上百架敵機順長江而上轟炸重慶,途經涪陵時,也給這座長江邊上的小山城帶來了災難。

  機群臨空掠過,燃燒彈雨點似地傾倒下來。千千萬萬的市民呼號掙扎……住在小東門盧陵會館的上千名受訓的新兵,被炸彈炸了個中心開花。會館變成了焦土,到處是殘缺的肢體,一些炸彈落到長江和烏江匯合口,江水裡飄浮著數以億萬計的死魚死蝦,人的生命和大自然的一切都無一倖免,備遭戰爭塗炭。

  地處莽莽巫山叢中的巫山縣城,是一座從屈原那個時代起,就有著說不盡道不完的民間優美傳說的小城鎮。神女峰、望天坪、楚陽宮……每一個傳說都飄散著長江文化的清香淳秀,每一個傳說都飽含著巫山人民的智慧和善良。但是,他們卻首先:「品嘗」了當時最為毒烈、殺傷力最為殘酷的空爆炸彈的轟擊。敵機走後,長江邊上那座明珠似的小山城被燃燒彈焚為灰燼,男女老幼死傷枕藉。倖免于難的居民,在蘇鵬舉的國民自衛隊和駐軍的幫助下,上山割來羊鬍子草搭成窩棚,因而在《巫山縣誌》上留下了「草城」時期的歷史記載。日本飛機經常從沙市機場起飛,前去轟炸重慶,總忘不了要丟幾個燃燒彈燒燒草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