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日長江大決戰 | 上頁 下頁
三三


  8

  9月23日。

  日軍統帥部為適應汪精衛將在南京建立全國性的親日政府這一需要,大本營發佈命令,在南京新設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統率華北方面軍(第1、第12兩個軍)、第11軍(武漢)、第13軍(上海、南京)、第21軍(華南),以及在華全部陸軍部隊。為了體現阿部首相專一對付中國抗戰這一新戰略思想,派遣軍的總司令部由日本陸軍三巨頭(參謀總長、陸相、教育總監)之中的兩個巨頭擔任統帥職務,教育總監西尾壽造大將任總司令官,陸相板垣征四郎中將任總參謀長。

  日軍統帥部於9月中下旬,又加緊策劃對華新的進攻。這次他們把攻擊點定在了廣西的南寧。

  繼板垣之後接任陸軍大臣的畑俊六將軍認為:奪取南寧及法屬印支北部,對日軍有兩大好處。第一,可以切斷通過南寧進入法屬印支的中國補給幹線,可打消法國援蔣意圖;第二,佔領南寧後,可以作為海軍向中國內地,特別是以重慶為中心的抗戰根據地,進行航空作戰的基地。

  他還認為,此時正是發動南寧作戰的大好時機。因為德、蘇軍隊正在瓜分波蘭;英、法兩國已對德宣戰,無暇顧及遠東。日軍攻佔南寧,即是攻佔法屬印支北部,直接刺激了法國也無所謂。

  日本海軍方面更是想在華南地區露幾手,迫不及待地主張進攻南寧。

  10月初旬,日軍大本營決走發動南寧作戰,並密令華南第21軍司令官安藤吉中將,盡速作好進攻準備。

  10月16日。

  日軍大本營陸軍部參謀總長閑院宮載仁親王向中國派遣軍下達了攻佔南寧至龍州的作戰命令。並告知,此次作戰由第21軍協同海軍進行;作戰代號:陸軍為「和」號作戰;海軍為「N」號作戰規定:嚴格保密,禁止現場報道。

  第21軍安藤吉將軍調集了第5、第18、第104、第106四個師團,及臺灣、近衛兩個混成旅團,陸軍航空兵第21獨立飛行戰隊。

  海軍派出第5艦隊、第3聯合航空隊,以及其他協力部隊。

  日軍戰略部署是:從廣東和廣西,兵分兩路同時進攻。

  廣東方面:以第18、第104師團全部,和第106、第38師團各一部,從廣州北犯韶關,意在迷惑和牽制中國方面策應廣西作戰。

  廣西方面:以第5師團、臺灣混成旅團、第5艦隊、第3聯合航空隊和其他協力部隊,從欽州地區登陸,北攻南寧。

  11月初,美、英飛機數次在南海、華南上空「溜達」,偵悉到日軍動向,趕緊向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呼叫:「日本艦隊目前在東京灣(即北部灣)集結,南寧作戰已迫在眉睫!」

  11月8日,上午。

  一架英國飛機在北部灣上空鬼鬼崇崇地偷看日本艦隊,突遭多架日本海軍飛機的圍堵,將其迫降,抓了活的。

  安藤吉中將就此判斷,該死的美國佬和英國佬肯定已把日軍調動的情況告知了中國方面。日軍此次作戰,在於奇襲,若戰略企圖暴露,後果難以預料,於是,斷然決定提前進攻。

  11月13日。

  南海上空風雲突變,黑雲滾滾,海風怒號,巨浪滔滔,暴雨傾盆,一派昏天黑地。第5師團等部,乘坐七十多艘艦、船,從海南島三亞港啟航,頂著強風暴雨和滔夭巨浪,向廣西欽州灣進發。

  由於這場強風暴雨,使第四戰區作出了錯誤判斷。日軍卻利用這驚濤駭浪和狂風暴雨作掩護,黑壓壓的艦船群,從廣闊無垠的海面向中國的南海岸撲來。

  11月15日,上午。

  日軍及川支隊在欽州灣登陸。至16日,已有約兩個師團的陸軍登上了欽州灣沿岸。

  日軍第5師團(原板垣征四郎中將的部隊),已從台兒莊的巨創中抬起頭挺起胸來,以三路縱隊,腳踏著李宗仁、白崇禧將軍家鄉的土地,浩浩蕩蕩地向北猛進。

  11月19日。

  第5師團進入距南寧百餘公里的大塘地區刹住陣腳,調整陣容。21日,便從大塘向南寧進攻。

  中國守軍曾作了頑強抵抗,但終因防線尚未部署,只好倉促應戰,每戰皆可歌可泣,將士多為國悲壯獻身。

  11月24日上午,南寧失守。

  11月26日。

  安藤吉中將帶著第21軍司令部和有關師團,從南寧回返廣州。南寧方面由台兒莊會戰中李宗仁的手下敗軍第5師團和其他部隊,組成欽縣兵團,第5師團長今村中將任總指揮,全權負責南寧方面防務。

  12月17日。

  及川支隊從南寧出發,進攻中越邊境的龍州和鎮南關(今友誼關),以達到破壞中國國際補給幹線的目的。21日傍晚,及川少將指揮支隊主力,攻下了龍州城,同時佔領了鎮南關。

  日軍攻佔南寧之後,便立即開展策反工作。他們竟異想天開地把堅決抗日的李宗仁、白崇禧也列為策反對象。他們之所以如此熱衷於策反工作,可以從1939年11月14日,岡村甯茨向統帥部上交的又一篇研究成果中得到答案。

  岡村寧茨那篇成果的題目是《關於迅速解決日華事變作戰方面的意見》,其中說:

  敵軍抗日勢力之中樞,既不在於中國4億民眾,亦不在於政府要人意志,更不在於包括若干地方雜牌軍在內之200萬抗日放軍,而只在於以蔣介石為中心,以黃埔軍官學校系統的青年軍官為主體的中央直系軍的抗日意志。只要該軍存在,迅速和平解決有如緣木求魚……

  不論這個論斷多麼偏頗,但至少體現的是日本方面決策階層的態度,因此,他們對廣西的策反,早在進攻南寧之前就槁開了。

  8月下旬,日本特務機關通過在李宗仁、白崇禧手下工作的熟人關係,得以派人與李、白麵談,使盡挑撥離間之能事。提出只要李、白搞倒了蔣介石,日本就可以撤兵。

  李宗仁將軍對日本特務的離間作法嗤之以鼻,鄭重回答:對於撤換蔣介石,中國人並不把他當回事,就像你們日本換個首相一樣。中國實行中山先生的共和體制,只要人民不樂意,隨時可以叫蔣介石下臺,而另選賢能。

  對於日本方面的「誠意」,李宗仁對來使說:「那是因為日本使出了渾身解數,無法打贏中國,所以想用甜言蜜語來引誘和破壞抗戰。無論從歷史上看,還是從近段時間來看,日本老是想吞併中國。例如,近衛前首相在1938年底發表的那些言論就足以證明,日本是要吞併滅亡中國,而決不是公平合作,平等待我。對於中國人來說,與其讓人吞滅,不如抗戰到底,使日本侵略者幡然醒悟,自行消除滅亡我中華的幻想。這場戰爭是由日本發動的,戰爭的停止當然也應該由日本提出。日本如果真有停止戰爭,恢復和平的願望,中國將表示歡迎,但必須立即全部從中國澈軍,恢復中國領土完整和獨立自由。」

  白崇禧將軍則告誡日方代表:「你們日本窮困潦倒的情況,我們是非常清楚的。再打下去,中國肯定勝利,日本將自取滅亡。日本方面若真要謀求自救,就應該趕快懸崖勒馬,徹底拋棄仇恨中國的政策,修復中日友好。」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