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日長江大決戰 | 上頁 下頁
一七


  徐、佟二人,本來抱著有去無回的心情前去日本撒傳單的,誰知,到了日本上空卻大出原來之意料。當他們駕著飛機在日本上空,從一個城市飛到另一個城市,撒完了所有的傳單時,也沒聽見日本人開炮打他們。覺得好生奇怪,朝下一望,只聽見警報聲還在哇哇亂叫,各大城市一片慌亂,竟還沒回過神來關滅電燈。徐、佟二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在無線電裡對起話來。

  徐說:「你看他們慌得那樣兒,到處都還亮著燈。」

  佟說:「我們要真帶著炸彈,那些城市准挨炸,電燈就是目標!」

  徐說:「你看有一片燈光突然滅了。哦,又有一片燈光熄了。」

  佟說:「他們到現在才想起該做什麼事呢!」

  兩架轟炸機在武漢機場安全著陸。當徐、佟二人走出駕駛艙時,行政院長孔祥熙,參謀總長兼軍政部長何應欽等軍政要員已伸著兩條胳膊迎了上來。

  何應欽說:「歡迎你們,我們的民族大英雄!」

  孔祥熙腆著個大肚子說:「你們從機上發回的,征服倭寇的電報,委員長知道了,高興得很,特地派我們來迎接!」

  小車把這二人拉到蔣介石的會客廳。

  蔣介石已迎候在門口,他這會兒竟然也忘記了身為軍人的禮節和統帥的威嚴,在受部下軍禮之前,就伸出手去、弄得徐、佟二人不知是向他敬禮好,還是和他握手好。

  進客廳坐下,蔣介石豎直耳朵,像山溝裡的小孩子打聽大城市的新鮮事那樣好奇地打聽他們的歷險記。聽到高興處,竟有些失態地手舞足蹈起來,連說:「不行不行,日本的那個防空,太幼稚了!」

  徐、佟二人成了大英雄,成了報紙電臺的頭號新聞人物。武漢各界代表前來慰問,請去作報告,把他們當聖品展覽。

  董必武代表中共中央和第18集團軍,特送紅彤彤的錦旗一面,致以民族的敬意。

  日軍認為,這一次比台兒莊的「差錯」更丟臉;日軍航空部隊對武漢地區,不分軍民地施以報復性轟炸,同時,以絕對優勢之空中力量,專尋中國空軍決戰,以圖殲滅中國空軍。中國空軍雖然力量薄弱,卻勇敢地迎戰。

  5月31日。

  大批日機空襲武漢。中國空軍起飛迎擊,一舉擊落敵機14架。在此前不久的另一次空戰中,中國空軍擊落敵機21架。在這次戰鬥中,空軍勇士陳懷民的飛機被敵機擊中、本可以跳傘逃生,但他卻毅然駕駛著負傷的飛機向敵機撞去,和敵人同歸於盡,把他那無畏殺敵的精神和未酬的壯志一起揮灑在祖國的萬里長空。

  在武漢空戰中,中國空軍將日軍有名的木梗津轟炸機聯隊,幾乎全殲。

  本來就很弱小的中國空軍,也在武漢空戰中消耗殆盡,無力再戰。

  日本飛機卻乘機猖狂,定要將中國軍隊統帥部摧毀,把蔣介石炸死才解恨,在7月的一天中,敵大批轟炸機,連續兩次轟炸武昌軍事委員會駐地。

  蔣介石和宋美齡,以及衛士們躲進防空洞。

  天空中20多架轟炸機,打著圈兒,一遍又一遍地專門掃射轟炸蔣介石的住所和辦公地。轉眼之間,蔣介石的宅所、客廳、會議室都被炸成廢墟。

  突然,幾枚炸彈噝噝怪叫著墜到防空洞外,爆炸之後,不少衛士已被炸死,距離最近的那顆炸彈,離蔣介石不過30市尺左右,炸彈響後,鮮血飛濺殘壁,斷肢倒掛樹梢,其慘狀令人目不忍睹。

  宋美齡被震昏倒在地,呼之不應。

  蔣介石完全明白了,敵人出動這麼多飛機,專炸這小小的地方,是要將他置於死地。不由得心中怒火中燒,乾脆從防空洞裡爬了出去,迎著自天而降、恐怖怪叫的炸彈,在血肉橫飛,熊熊燃燒的土地上走著。

  他鐵青著臉,佇立在剛被炸彈炸開的新土上,仰首怒視著仍在逞狂的敵轟炸機群,心裡燃燒著復仇的怒火。

  7

  1938年9月29日。

  剛從延安飛抵武漢的周恩來,將毛澤東的一封親筆信,親手交給蔣介石。蔣介石剪開信封,取出信箋,只見上面龍飛鳳舞一手好字寫道。

  介石先生惠鑒:

  恩來諸同志回延安稱述先生盛德,欽佩無餘。先生領導全民族進行空前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凡我國人無不崇仰。十五個月之抗戰,愈挫愈奮,再接再厲,雖頑寇尚未鎩其凶鋒,然勝利之始基,業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無窮。此次,敝黨中央六次全會,一致認為抗戰形勢有漸次進入一新階段之趨勢。此階段之特點,將是一方面更加困難;然又一方面必更加進步,而其任務在於團結全民,鞏固與擴大杭日陣線,堅持持久戰爭,動員新生力量,克服困難,準備反攻。在此過程中、敵人必利用歐洲事變與吾國弱點,策動各種不利於全國統一團結之破壞陰謀。因此,同人認為此時期中之統一團結,比任何時期為重要。唯有各黨各派及全國人民克盡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統一領導之下,嚴防與擊破敵人之破壞陰謀,清洗國人之悲觀情緒,提高民族覺悟及勝利信心,並施行新階段中必要的戰時政策,方能達到停止敵人之進攻,準備我之反攻之目的。因武漢緊張,故欲恩來同志不待會議完畢,即行返漢,晉謁先生,商承一切,未盡之意,概托恩來面陳。此時此際,國共兩黨,體戚與共,亦即長期戰爭與長期團結之重要關節。澤東堅決相信,國共兩黨終必能於長期的艱苦奮鬥中,克服困難,準備力量,實行反攻,驅逐頑寇,而使自己雄立于東亞。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專此布臆。敬祝健康!並致

  民族革命之禮

  毛澤東謹啟
  民國二十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毛澤東的親筆信,對武漢危急,國民政府內意見不和,汪精衛等主和派的活動甚囂塵上,而還在戰、和兩種選擇中徘徊的蔣介石,無疑是一種莫大的支持和信任。

  武漢會戰時期,儘管蔣介石從未放棄過反共的方針,國共之間的摩擦時有發生,但從總體上看,這個時期是中華民族團結抗日的黃金時期。孫中山先生畢生為之奮鬥的民主共和政體,在這時得到了一定的體現。

  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旗,贏得了全國人民和各政治團體的一致擁護。當時,中國的主要政黨——國民黨和共產黨是一致抗日的,各黨各派均可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歷史在這裡出現了嶄新的、也是非常奇怪的現象:即各黨各派都堅持自己不同的政治觀點和主張,但卻出現了全國空前的民族大團結。

  在有些人看來,中國處於軍事上的絕對劣勢,政治上的「混亂」狀況,是沒有希望的。但是,具有偉大政治遠見的毛澤東卻獨具慧眼,認為」大難有轉旋之望」。只要國民黨蔣介石堅持團結抗戰路線,與各黨各派平等治國,則中國的獨立自由就可以實現。並堅信中國會「雄立于東亞」。

  1938年3月29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