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中國騎兵 | 上頁 下頁 |
七二 |
|
「那你們的牲口也不能炸碉堡攻寨牆啊!」 「那倒也是,還是你們步兵實在。」騎兵豎起大拇指表示佩服。 騎兵們很少和步兵鬥嘴。不僅因為團裡面管得嚴,不許與兄弟部隊爭吵,還因為誰也保不准自己哪一天也會下馬當步兵,所以沒必要太張狂。 1945年春節剛過,騎兵團況玉純團長就上調九分區,擔任主管作戰的副司令員,四連長周開樹去了步兵團當營長,而劉春雷也被抽調到軍區交通處去支援工作。 隨著根據地的不斷擴大,軍隊和政府的機構增加了很多,再加上正值冀魯豫政治整風和邊區籌備群英大會,於是大量機關文書、宣傳材料、公私信件都被積壓在郵局。原來的交通站已不能滿足需要了,軍區就成立了軍郵隊,分為走路的、騎馬的和蹬自行車的幾個分隊。 乘騎軍郵隊經常要長途奔波,通過敵偽頑匪混雜的地區。劉春雷的工作是輔導軍郵員們合理使用馬匹,學會觀察判斷敵情,及時擺脫危險。如果去比較複雜的地方執行任務,他就親自帶隊。 軍郵隊設在河南濮陽,這裡是冀魯豫根據地的腹地,可以說是大後方了。劉春雷自參軍以來,大部分時間都駐紮在前線,很少和後勤機關打交道,也很少有機會過這麼安寧的日子。他每天按時上班,講解要領、做幾個示範動作,然後就吃飯、聊天、睡覺,不用上崗查哨也不擔心敵情,心情輕鬆,人很快就胖了許多。 大後方的環境和遊擊區確實不一樣,這裡的群眾覺悟高,還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熱血青年,雖然條件依然比較艱苦,但每個人都神采飛揚、興高采烈、幹勁十足,處處是笑臉,處處可以聽見歌聲。一輛大車陷在路上了,立刻就有許多人跑過來幫忙;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們都互相熱情地打招呼;如果前方傳來了反攻作戰勝利的消息,慶祝的人群即刻間就湧上街道,集會、遊行、唱歌、呼喊口號,歡樂的情緒洋溢四方。 在後方,參加革命工作的女同志比較多,男女之間的交往也少了許多封建拘束。根據地辦喜事,沒有花轎也不放鞭炮,只是在新房門前貼一副對聯,上聯是「婦女解放要自由」,下聯是「手拉著手找對頭」,橫批是「婚姻自主」,真是新鮮有趣。 乘騎軍郵隊的駐地在濮陽城外,這附近有醫院的休養所、被服廠,還有個兵工車間。軍服廠的女工大多是軍屬,身穿黑藍色制服,上班唱著歌兒縫軍裝,下班依然唱著歌納軍鞋;兵工車間裡造硫酸的鍋爐日夜不停地冒煙,女軍工們穿著杏黃色的工作服,據說拿炸藥當染料用,結果就能弄成那種顏色;休養所裡的女衛生員也不少,不過好像每天都在忙著洗衣服。只有乘騎軍郵隊裡全是大老爺們,年齡大小不一,穿著也是五花八門、各式各樣。 有一天,劉春雷和軍郵交通員魏二民在河邊清洗裝郵件的包裹皮。魏二民是老交通員,1942年反「掃蕩」的時候救過大劉的命。可惜他搞地下工作的時間長了,染上了個抽大煙的壞毛病,所以給人的印象總是不大好。 這時候,有兩個女孩也在濮水邊上洗衣服。冬天的河面冷颼颼的,可她們嘻嘻哈哈好像並不在意。聽見一個南方口音的說:「你們兵工廠的人真勇敢,成天守著炸彈也不怕,換了我可不行。」 另一個回答:「你才是勇敢呢,我到醫院裡去看見那麼多血,還有斷胳膊斷腿的,都快嚇死了。」 小姑娘唧唧喳喳,弄得大劉和老魏也笑了起來。於是魏二民逗她們:「你們說,這位騎兵排長夠勇敢嗎?」 「八路軍騎兵是英雄,當然勇敢啦。」 「那我這個老頭子呢?」 「你……也勇敢。」兩女孩看見魏二民嬉皮笑臉的樣子,回答得不很乾脆了。雖然劉排長介紹說老魏是老革命交通員,可小護士和小軍工瞧著老革命的滿臉壞笑,總有點半信半疑。 聽說他們是軍郵隊的,小軍工高興了:「你們能替我捎封信嗎?」 「你有立功獎狀嗎?有表揚通知也可以。」 「還沒有呢……」 「趕緊努力吧,有喜報的話軍郵隊就能幫你帶信了。」 「我有獎狀!」旁邊的小護士充滿了期盼。 「你家在哪裡?」 「貴州遵義。」 「哎呀,那可難辦了,軍郵只能到各個根據地,去貴州可不行。」 「再等等吧,再打幾個勝仗,說不定就能往你家捎信了。」 雖然最終沒有能夠寄信,但大家仍然十分高興,因為這時候,每個人都對即將到來的勝利充滿了希望。 「那是最複雜的時期,那是最單純的時期;那是最苦的年代,那是最好的年代。」——許多年以後,年老的劉排長和吳軍工員回憶起往事,依然感慨萬千。 1945年3月,冀魯豫邊區群英大會在濮陽城隆重召開,騎兵團第四連被推舉為英雄團體,李樹茂作為代表參加了大會。群英會選出戰鬥英雄、民兵英雄、工作模範、勞動模範及學習模範二百五十八名,八位一級戰鬥英雄中又有三人被授予「特級戰鬥英雄」的稱號,李樹茂名列第一。 《冀魯豫革命史》中這樣記錄:著名戰鬥英雄李樹茂,陝西延安人,1921年出生,十四歲參加紅軍,一人繳獲輕、重機槍四十九挺,擲彈簡六個,步槍五百余支,斃傷敵偽頑軍七百多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